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魅力

2019-12-17张建娜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张建娜

(河北省永清县韩村镇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一、存在的问题

(一)外界忽视学生审美艺术感知培养,不重视德、智、体、美多项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们感受到,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政体成绩,数、语、英三门主科的成绩才是衡量自己孩子学习水平的因素,很少见家长围着副科老师询问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体育不好不要紧,又没让孩子当运动员,美术不好不要紧,又没让孩子当画家,音乐不好不要紧,又没让孩子当音乐家等心理导致家长忽视甚至反对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和培养,即使孩子有兴趣有些家长都会扼杀。除了家长不重视之外,很多欠发达城市县乡更是没有培养学生审美方面的意识,这些对美术的忽视导致教师在美术教学上产生很大的阻力。

(二)设备设施不完善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魅力,很多时候需要设施设备的配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学期都有很多需要投影、美术工具等设施的课程,但是由于基础设施跟不上,教师在想利用投影时遇到麻烦,需要泥塑时找不到材料,想借助更多方式提升孩子上课积极性时受到打击,没有办法进行正常教学。比如,在泥塑教学方面一年级的《泥巴真听话》、二年级《新颖的泥名片》、三年级《捏泥巴》教学时,如果要求学生购买橡皮泥,那么橡皮泥也只有在课堂上用到,上完一节课几乎没有学生愿意再去私底下进行创作,很多家长也反映买了很多东西但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造成浪费,试想如果学校能够提供一些完善的设备,将这些上课需要的包含到教学环节的所需设备中,既节省了材料,也方便了教师教学。

(三)教学思路千篇一律缺少创新点

在我国教学中,采用的教学体系很多都是沿袭上一辈教师教学做法,新入职教师不敢创新不能创新,导致很多教师都只遵循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认真听讲的方式,但是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美术本身就是一门需要激发孩子想象力的课程,传统课堂教学束缚孩子的想象力,限制了孩子的创造力,没有想象和创造何来的美术教学?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成长程度不同,孩子们对审美和艺术感知不同,但是教师总是一成不变的授课,缺少新意,学生开始产生厌倦心理。

二、多方面提高课堂教学魅力

(一)多元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魅力

传统思维模式下很多人都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孩子涂涂画画,一个美术本、一盒水彩笔足以,但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这些,美术教学是目标的培养孩子的审美和对艺术的感知,很多教师把重点搞错了,认为教会孩子涂色绘画就可以。从课本课程设计我们就不难看出单一绘画教学只占一部分比重,很多课程都超出了绘画本身,真正的上升到提高小学生审美的高度。教师要认清教学目标进行课程设置,不要只重视绘画技能的教学,忽视其他有关美术方面的教学,进行多元化教学。比如,我们可以将美术课程分为美术绘画、美术鉴赏、美术手工。美术绘画包括色彩和线条方面的教学,美术鉴赏包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美术作品有绘画、有泥塑等等,美术手工包括除美术绘画之外提高美术感知的动手能力方面的教学,比如泥塑、折纸等等。课程设置首先要丰富多彩,通过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授课吸引学生兴趣。

(二)分阶段教学,提高课堂魅力

由于小学跨度较大,高年级和低年级相差六岁,不同年龄段孩子接受水平不同,侧重培养方面不同,若是将高年级的授课方式用在低年级教学,或低年级授课方式延续到高年级,那么必然会导致效率低,缺乏活力。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分阶段有针对的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魅力,总结为:低年级注重观察,中年级注重思维,高年级注重创作。

在低年级阶段,教师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每个孩子都有一双不同于大人的眼睛,他们善于发现、乐于发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展开教学,比如,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教学设置时,教师可以让孩子在课下观察自己家或者邻居家养的小动物,让他们细心观察小动物的形态、动作、毛色等,如果有可能教师还可以将一些便于携带的动物带到教学课堂上,比如小鸡、小鱼、小虾等便携但不会扰乱课堂的这些动物,还有一些标本,如果有条件也是不错的选择,让学生通过观察小动物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形态,提高课堂活跃度。中年级要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比如在《设计生活标志》的课程设置上,教师就要带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自己提供的标志抛砖引玉,教师可以选一些logo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猜一猜logo的含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通过你来展示我来猜的游戏方式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游戏带到课堂,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增加课堂教学魅力。

美术课堂教学魅力的提升关乎每一个孩子对生活的态度,一个善于发现美、体会美的孩子心灵和思想是积极向上的,教师有责任将如何提高美术教学课堂魅力提到自己工作日程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为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课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