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应用

2019-12-17袁国恩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袁国恩

(昆明市官渡区板桥中学,云南 昆明 650211)

初中物理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学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物理教学轻理论轻实践。学生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来谈论物理现象、原理、知识和问题。但在实践中,学生往往不堪重负,实践能力也不尽如人意。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就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分析。

一、情境创设的基本理论

情境创设理论是随着现代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主要指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在书中,教师有目的地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能力来完成教学任务。创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方法。

二、提高情境创设能力的措施

(一)课前精心设计,做好课堂的导入工作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安排。课前准备阶段的工作是后两个阶段的前提和基础,这将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整体教学效果。在情景教学法中,课前准备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提前设计课堂上需要创设的情景。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分析知识的内涵,把握所要描述的知识的特点,从特点出发设计情境,拓展情境的特点,使学生在课堂上易于掌握。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教师需要设计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进入教师创造的情境。

例如,当谈到与浮力有关的课程时,你可以采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首先问学生如果把乒乓球扔进水里会发生什么。如果你把锁扔进水里会怎么样?然后让学生比较这两种现象,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不同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引出教学内容。通过引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并设置问题,学生可以从物理中得到启发,集中注意力,吸引有价值的想法。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感兴趣时,他们才能积极地学习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物理很难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经常遇到挫折,这会使学生厌倦主题,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把兴趣放在物理教学的重要地位。物理教师要注意情境创设,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和喜欢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增强探究兴趣,内化物理概念

通过教学实践,教师发现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协助探究过程的教学,使初中生能够从多方面理解概念,逐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属性。初中生对物理现象很感兴趣。教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探索,使学生在个人深入探索和实验的过程中理解物理概念,使学生能将物理概念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是好奇心的关键时期。结合物理概念教学,不断引导初中生进行相应的实验探究过程,保证了概念教学的实践体验。

例如,以初中物理概念的“惯性”为例进行了探索性实验。惯性是指当物体的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物体本身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在骑行时保持站姿,当司机紧急刹车时,学生会试图向前摔倒,这是惯性。惯性是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比如,学生起飞时仍然保持原来的姿势,这也是惯性的表现。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个体实验过程,使概念教学以实践经验为指导,不断推进概念教学。

(四)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景,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存在是非常普遍的,但通常学生不善于观察,不会把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物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物理教学情境。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物理知识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看到,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所学的东西无处不在,从而提高学生有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可以玩一个小的声音传播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材料中声音传播的特点。学生也可以举出例子,让学生考虑彩虹的形成,其实是通过光的折射原理形成的一种物理现象。这样,学生对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掌握。

结束语:

总之,情景创设与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语境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深化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