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17张云凤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张云凤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民族中学,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数学是学生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的良好提升。当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应试性和滞后性特点,他们常常实施填充式地数学知识传授,学生只能机械的接受知识灌输,极大程度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当下较为时兴的合作探究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角色定位,并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教学切入点和出发点,围绕探究二字,实现课堂互动和教学有效性提高。与此同时,在该教学方式下,学生会在问题和新知探究中,不断提升自身认知、思考、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树立数学自信,实现数学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双提升。

一、科学分配数学小组

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合作是其运行基础,而合作的基本形式则是小组。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上组建多个小组,通过生与生间的沟通和探究,实现教学目标充分良好地达成。同时,教师应当实现教学观念由旧向新的转变,改变以往教师单向口头教授的弊端,以合作型的共同探究,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热情和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中来,进而让他们的学能够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和共同提升。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时,本节知识有着很多种运算方法,同时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有着较强的差异化特点,教师可将学生的理解能力或成绩作为教学参考点和出发点,合理和科学地分配学生,组建多个数学小组,每组4-6人为宜。学生自行分工和挑选队长,队长负责汇报工作。同时,每组要涵盖优、中、差三个层次学生,切不可出现优秀生或后进生扎堆的现象,以此来保证公平性和效率性。然后,教师可设问并让各组进行解法的讨论,最终由队长宣布算法。以此来实现组内生与生之间以及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探究,有力地减少班级数学能力个性化和两极化现象,为学生创造实效性和趣味性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二、合作形式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的思维尚未成熟,有着具象化和形象化的特点,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一些空洞和抽象的数学知识时,经常性地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加便捷和深刻的体悟数学内涵精髓,初中数学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多种形式的合作情境,促使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得以充分有效地提高,让他们能够在情境当中更好地感知和体悟数学新知,进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在讲授“投影与视图”时,该节知识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假如教师只靠空洞的言语讲解是没有办法让学生正确认知和体悟到其中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可将一些实物渗入于课堂教学中来,创设实物形式情境,为学生准备一些诸如球体、立方体或圆锥等立体图形,然后分发于各组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观察这些立方体的俯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同时教师还可让各组将所观察的图案画在纸上进行统一展示。另外,教师还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三视图的照片,让各组进行抢答,回答正确地将获得积分,最后积分最多的组还可获得奖励,以此来让学生数学知识探究欲望得到良好地激发。

三、布置科学合作任务

学习任务是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维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选择具有可操作和可探究性学习任务,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也让教学效率得到有力提高。在实际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共同预习、合作查询相关知识的资料、合作实践调研等任务。例如,在讲授“轴对称”知识点时,教师可让学生讨论教室内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活跃课堂氛围。与此同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合作设计队徽,或者让学生课后寻找具有轴对称性质的物体等,促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本节知识要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关注初中学生差异化特点,对不同能力或基础的学生,要布置不同层次的合作任务,以此来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合作探究中得到数学自信和数学能力的良好提升。

四、结语

总的来说,将合作探究式教学与数学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体悟,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应当将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合理和灵活地运用合作探究方法,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得以充分有效地调动,为其未来健康和全面发展打下可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