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2019-12-17王玉芬
王玉芬
(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城东学校,吉林 梨树 136500)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使学生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教者自己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重点: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首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可以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烘托渲染课堂气氛,引入新课。
(二)教师激情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学生回答:我是汉族;我是回族;我是满族等等
(三)接着就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特点。
(四)教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教师巡视:看看同学准备的情况,让学生来展示,使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
(五)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我们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进一步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字样。
二、深化文本,昭示课题,初读课文
(一)教师引入: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教师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二)教师范读文本。初读课文,要让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一)用小黑板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并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分组读、全体读、个体读)
(二)利用游戏来巩固生字。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再让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三)再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文本
提出思考问题: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课文,你就重点朗读哪一段好吗?
五、解析深化文本,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一)学生齐读。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来回答。
(二)再让学生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三)合作探究,进行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呢?
(四)拓展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写的有多美!环境描写衬托作用烘托了文本的主题,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五)下课以后,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六)而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七)接着学习本文的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进一步拓展探究,进行比赛朗读
(一)教师引导探究深化文本。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二)这篇课文写得很美,请问:你最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来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布置作业:
(一)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二)写一篇小作文,《我可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