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2019-12-17杨青梅
杨青梅
(新疆伊犁尼勒克县乌赞中学,新疆 伊犁 835700)
语文教学如何教育学生理解生命?在语文教学如何中如何贯彻生命教育的理念?针对这些问题,依据我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在这里初步谈一谈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关生命教育问题的观点。
一、对生命教育的理解
对于生命教育是什么,在教育理论界的观点并不相同。关于生命教育的定义的表述有许多种,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教育的看法观点。大部学者认为,步入21世纪的学校教育应当以“人”为中心,致力于深化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组知情达意和尊重智能多元的生命教育。教育全局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未来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为目标,更应该教育他们感悟人生的真谛、追求人生的价值,并勾画出自己的生命蓝图。
还有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指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了解生活的意义之所在,使学生养成互相关爱的热情,使他们能够学会怎样过当代文明的生活。”
更有的人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指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历程之中,通过有规划地进行存在意识感化、生存技能培养和生命意义提升,最终能够让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活动,它的目标是珍爱生命,重视生命价值。”
二、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初中生相比于其他学段的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突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他们处于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开始注意生命本身并进一步思索和怀疑着生命的实际意义。他们对生命还没有做出解释之前,所有包括学校教育以内的外在因素致使其所引起的心灵感触,都会对他们尚未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成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下,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多元素的年代,他们所受到的来自全社会每个角落负面舆论的影响相对较多,而他们又缺乏充足的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忽视生命、践踏生命等不正确的认知和生命立场严重侵害着学生们的大脑,在这种状况下,学校教育也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尤其是语文教育,更应当担负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责任。
语文学科独有的特征也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语文教育教学体现着生命的价值,作为文化传承的语言文字,记载着生命的活力,表现着人生的悲欢离合,解释着人生真、善、美的含义,演奏着一首首音色不同的生命乐曲,无论是缠绵婉约,还是壮志豪情,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生命价值。语文教育总是具有激烈地跳跃着生命的独有性和不可取代性。因此,语文学科是初中教育科目中包含生命教育内容最丰富多彩的一门科目。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把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看作语文教育教学的必不可少的任务来完成。
三、怎样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渗入生命教育
(一)潜心深挖教材中与生命信息有关的内容
语文课本是我们对广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根本的教学材料,任意一篇文章都多多少少地涵盖着一些人文气息在里面。尤其是当今新课标中所选取的最新的语文材料,在教学文本的选取上更加突出“生命的特点”,探索生命的来源和解释生命的价值和本质。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必需要尽量利用好语文课本,这是最直接有效的生命教育资源,擅长探究,谆谆教导,密切联系教学内容,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他们对生命的领悟,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无限追求,养成他们对生命的重视,重塑其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之情。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对于广大的语文教师而言,在语文教育教学当中渗入生命教育是一种艺术感染力。语文教学有它特有的学科特点,在语文教育教学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教育要取决于文本,又不能离开文本对学生的影响力,更不能因为毫无相关的生命教育内容削弱和损害了文本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性。深挖教材中的生命信息要关注文本,更不能敷衍了事。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于文本教材所长出的一棵嫩芽,给学生带来了生命的启示。
(二)善于启示学生对生命悟性产生共鸣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重点是在指导学生仔细分析每篇每一篇课文,找出学生和文本情感的汇合点,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接触和体会到文本生命的价值,从而得到学生的回应。
(三)结合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体验来感化学生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有些文章,虽然蕴含着深入人心的生命道理,但由于学生本身的岁数和经历限制了他们不能够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内存含义。在这样状况下,就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之上,结合本身的生命体会,来感化学生,进而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层次。
总而言之,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要珍视生命教育的价值,更要深入钻研学生,钻研语文教材,通过语文教育教学把生命教育融入进去,进一步提升生命教育的内在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