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2019-12-17王贤春
王贤春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洞口流民族学校,贵州 安顺 561000)
前言
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应该是刻板单一的读书练字,而是应该充满创造力和艺术性的美好体验。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艺术素材,让学生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本文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艺术性的教学展开简单探讨。
一、授课时导入艺术元素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开启文学启蒙的重要阶段,富有艺术感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爱上语文,更能带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重导入艺术性的元素,艺术源自于生活,艺术让文学更有魅力[1]。
例如,讲到《翠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对书本文字的内容由静态转化为静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艺术元素还有很多,这需要教师多与学生沟通,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将艺术元素灵活运用于教学中。
二、教师注重语言艺术
提到课堂教学,语言当然必不可少,它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重要介质,教学艺术化离不开教师授课时的语言艺术。考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十分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语言不仅要通顺优美,更要适当的设置一些悬念,多用问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用心理解教学内容[2]。
例如,在学习《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则寓言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想要让禾苗长高,需要经常给它除草还是把它拔高?”
“如果想有所收获,是选择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还是像农夫一样守着木桩等兔子?”
学生通过思考,会作出“想要禾苗长高,不能拔苗助长!”
“守着木桩等待兔子会饿死的!”
“只有付出才能收获想要的!”等等回答。这种语言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寓言的内容,更领悟了只有靠自己劳动才能有所收获的人生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的精神境界更上一层楼。
三、以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小学生的童心和好奇心为出发点,以故事导入的艺术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故事引入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用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引入课文;第二个形式就是把课本内容直接以故事形式呈现。下面以第二种方式举个例子,教师在讲授《女娲补天》和《夸父追日》两篇神话故事时,就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课堂气氛不死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里同时也学到了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喜欢看故事听故事的特性,在课堂上多引入故事,或者用讲故事的形式授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运用通感艺术
小学生的情感简单纯粹,天真无邪,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结合通感艺术,让学生通过其他感官的体验,增强感情和对其他客观事物的认知。通过味觉,嗅觉,触觉,听觉,视觉让感官相互交流,得到深度的理解和体验。如果课本中的艺术素材存在于生活中,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室外亲生体会。
讲花的时候不妨让学生去闻闻花香,讲到风的时候就让学生去吹吹风,讲到食物的时候,就让学生去品尝。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也不要局限在阅读和讲解,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音乐播放等方式,将通感艺术合理运用,让课文内容和视频画面,音乐的旋律相结合,使学生把知识和感官融汇贯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3]。
五、新旧知识相结合易于理解
基于小学生对知识记忆不牢的特性,教师应该注意在课堂教学时对教学内容承上启下,这也是一门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在讲新知识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回顾一下旧知识,起到加深记忆温故知新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新旧知识两者之间找到相关联的地方,课文的题材相近、或者课文人物背景相似等等元素,都可以作为新旧知识连接的纽带。
例如,在学习新的古诗《独坐敬亭山》之前,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题西林壁》或《游山西村》,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可以起到引领学生进入古文氛围的作用,这样学生在接触新诗时就不会感觉突兀和陌生了。
在语文课堂熟练运用“新旧知识结合”这项教学艺术,逐渐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养成全面发展全面记忆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便于以后开展新的学科时,不会出现“熊瞎子掰玉米,掰一棒丢一棒”的情况。
六、巧妙介绍文章背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文章背景的教学方式,巧妙的引出文章内容。小学生年龄小,见闻和理解能力都还不足,有些课文的内容和日常生活没有关联,使学生感觉抽象陌生,无的放矢。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视频,或者画册介绍课文作者创作的背景,或者课文内容的故事背景,让学生知晓作者创作时想要传递的信息和表达的情感,增长学生多方面的理解,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理解能力和放散思维,对以后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七、教师注重板书艺术性
板书是教师教学时最直观地教学方式,也是极具创造力和艺术性的方式。板书的优劣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考验了教师的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书写板书的时候一定要工整优美,让学生看清看懂一目了然,如果字迹潦草,学生辨认模糊,还何谈学习知识呢?工整的板书同时也是教师的一种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书写工整的习惯。板书的格式也要整洁合理,合理的布局方便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在合理的布局中适当追求创新,可以考虑板书和简易的板图相结合的方式,让板书内容更具趣味性,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对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也很有帮助。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将教学艺术化是每个教师肩负的使命,只要在探索和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才能把艺术完美运用到课堂,让每节课都富有创造力和感染力,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达到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