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化学导课的有效策略

2019-12-17王海英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王海英

(河北省玉田县第二中学,河北 玉田 064100)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假如老师不想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的智力振振的内心状况,就急于讲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可令人形成落寞的态度,而给不动情感的脑力活动带来疲倦。”课堂导入环节占用的时间虽然很少,但却是课堂教育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能聚集学生专注力、带动课堂氛围,为新老知识之间、生活与知识之间搭建联系的平台,进而启动学生的思想,引领他们的思维层层递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高中化学课堂导课的有效性原则

(一)目的性。教师不要因为导课而导课,导课的安排要有目的性,要联系教学内容,先与学生的知识体验相联系,后与教学内容关联,能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把握新知识;要结合学生岁数特征、知识层面,要依照由浅到深、由容易到困难的原则,可以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力;要参照新授课、复习课和试验课等类型特征,设想不同的导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之中。

(二)简单性。导课的重心就是一个“导”字,但只能算课堂教学的序言,并不是教学的所有,教师切勿主次倒置、反客为主,设想要精练简洁,时间把控要短,以3—6分钟为标准,要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快速抓到学生的关注力,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

(三)全面性。高中化学知识的编写由旋转式不断上升的,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每一个环节之间紧紧相扣、前后相联。导课起到铺垫和引导的用途,而不是知识的排列,它能够连接之前的环节和之后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四)有趣性。通过有趣性的导课,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活跃自由的气氛,又能紧紧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非常有意思,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期盼,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成功展开。

二、高中化学导课的有效对策

(一)利用问题进行导课。以往的导课方法过于单一,学生感觉单调无味,容易引起心理困境。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识构造,将知识面变为具有层次性与系统性的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由简单到困难和新鲜有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识矛盾,让学生产生学习期盼。如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已学过的知识,从化学的视角说说苹果里包含哪些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蔬菜和瓜果应当吃新鲜的,在长时间安置的过程中,蔬菜和瓜果中的某些营养元素可以会产生哪些改变呢?

(二)利用实验进行导课。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目,教师应当将实验融入导课当中,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基本的化学实验理论,从而进一步提升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一方面,有趣的实验演示,能够引起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带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况。比如在《二氧化硫的性质》教育教学当中,教师在播放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的实验视频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实验产生的现象,顿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纷纷各抒己见,“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掉色”“给褪色后的品红溶液加热又变为红色”,教师适当提出相关问题:“为什么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情形,形成学习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教师保留让学生动手操纵的时机,让学生在动脑思和动手做中掌握所学的知识,促进学生产生探索的期望。

(三)从生活实际导课。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化学这门学问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千头万绪的关联,教师要增强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会到合成纤维给大学带来的好处,用纯碱发面做作的大饼松软好吃,加工石油制成的便利塑料等等,学生采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化学这门学科的真正价值。比如在《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一课中,教师在导课过程如下:“当人们取得成功时会想着它;当遇到失败时会记得它。那么,我们说的“它”是什么呢?传说,杜康酒是偶而将饭菜倒入竹筒里,用泥土封好后变成的。同学们知道酒的主要成分哪些吗?你对它的认识有哪些?”教师可以提出酒的制作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让学生在互动的基础之上引出学习内容。

(四)从质疑问题进行导入。课堂教学并不是知识在大脑中的灌入,而是从学生现有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水平出发,设置疑问,从而激发探索的欲望。比如在讲解“化学能与热能”一课时,教师要向学生展现自热饭盒的图形和构造图,学生在思索它与一般饭盒的不同点,产生寻根究底的期望。进一步引起学生对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关系的思索,进而产生疑惑:“运用化学反应除了能够制造新物质,还能有哪些用途?”利用问题导出铝片和盐酸实验探索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研究。

总而言之,导课是课堂教育教学当中的第一环节,成功的引导能够明确教学目的,激发学习的兴趣,进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情感投身到学习中,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情境。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最大限度地提升导课的本领,建构具有生机的高中化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