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2019-12-17张艳红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张艳红

(山西省中阳县城内北街小学,山西 中阳 03340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通过作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要从各方面入手,注重作文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精力用在课前

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前准备显得尤其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所以,教师在作文课上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课前就要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这里我们所说的准备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学生的准备。布置学生做好课前的观察和积累。此外我们还要指导和告诉学生,观察并不仅指仔细的看,还包括边看边动脑筋边细心揣摩,而且还要在心里默默描述,以加深认识和记忆。并将作文的课前准备延伸到课外。布置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做好语言的积累与铺垫。在上作文课前几天,教师就把近期作文的题目或话题告诉学生,布置学生观察、调查、采访,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或者让学生亲手做一做,如此下来写作怎么不是“有米之炊”呢?

另一方面是教师课前应先备好课,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教师平时就应该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课前还应精心备课,认真吃透习作的要求,自己不烦写写下水文,这样能吃透习作的难点,这样指导学生作文时才能抓住要害,“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有时教师对写作理论讲得再多,学生还是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教师还要给学生准备好范文,就象有了样板,学生从借鉴范文中学会模仿,又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当然,准备的范文应与学生的训练题目及训练内容相类似,但避免完全相同,以免学生过分模仿或至完全抄袭。

二、优化课堂教学,重视课堂学习实效

(一)在阅读课,融入写法指导

能够编排到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良好范本。对于小学生来说,初写作文,就如同咿咿学语的幼儿一样,只能模仿大人一句一句地学着说话,要等到积累了一定的语言之后,才能逐渐把自己想说的话流利地表达出来。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都品味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如何表情达意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范文。若教师善于借助范文,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进行习作指导,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在阅读课教学时应做到:(1)使学生吸收规范的语言。要将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体现出来,使学生将词句读懂,好的片段、全文要诵读、背诵。(2)使学生学习文章写法。阅读教学既要教学生读书,还要教学生习作,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文章的写法。

(二)习作指导课,抓课型特点,开展游戏作文

课堂上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即如何选材)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对作文的茫然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内容可写。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获得材料,尽可能的做到有米可炊,有话可说。作文的选材应是五花八门的,表达更要新颖、独特,有自己的个性。所以有效的课堂不能呆板机械地传授知识,空洞地培养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

(三)作文讲评时,合作互改共同提高

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交流,使他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地拓宽学生习作的思路,它彻底摒弃了过去那种作文前冥思苦想而无所得的陈旧方法。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合作学习、共同发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上作文“讲评”课前,教师要定好写作教学计划,要把所有的学生习作细看一遍,了解学生在本次作文中比较普遍的优缺点,特别重要的是,对于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老师在课前应做好预测和应对准备。创意是作文“闪光点”,无限的预测难免与生成会产生矛盾,预设中教师还应多考虑“生成”,保留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课堂上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老师只作适当的导引。

三、强化作文批改,重视对学生评价

作文批改的目的主要为了提高效率和进一步对教学规律的探索。强化教师批改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互助性是统一的。批改不仅要着眼于文,更要着眼于时代,着眼于学生,着眼于生命动力。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认清批改的作用,形式要多样化。教师写评语时也要写具体又有针对。二是修改过程都离不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修改,但在作文批改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修改能力,发挥合作批改(互批)的作用。

总之,切实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教师只有把精力放在常规教学上,研究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提高语文素质,提高语文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根本上说,要求教师做一名真诚的教师,教真实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