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对接性思考
2019-12-17王美丹
王美丹
(河北省任丘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任丘 062550)
序言:
从孩提时代起,语文教育就一直贯穿于儿童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对各个阶段的学生们都有着较大的影响。而语文教育不仅仅只是一门单纯的语言性学科,更是一门实用性的综合性学科。它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运用汉语这个语言,更培养了学生在阅读、写作、表达、描述等多方面的能力。正是因为有了语文教育的帮助,学生才能更好的表达自我,顺利的和他人沟通交流,甚至把学生优秀的文化智慧结晶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但是在学习汉语时还存在着另外一门学科,即专业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通过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这两门学科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很好的掌握汉语这一门语言,还能获得更专业的关于语文学科的知识,培养自身较好的语文素养。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语文教育两者的区别
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虽然都是对于汉语的学习学科,但是两者却是有着些许区别的。语文教育更加全面一些、面对的接受群体更加广泛,基本包含了从小学直到大学的学生群体们。而且它主要培养的便是学生的基础性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而且这些能力的日常实用性还是非常强的,对于学生们来说不仅很实用也较为容易的掌握。同时语文教育所培养的能力也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而这些基本能力也是学生们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没有好的语文基本能力,学生在面对其他学科时甚至都可能无法读懂字面意思。而汉语言文学教育则是由高校开展的学科,它对于学生们的一定的要求,只有经历了基础教育之后,学生仍然对汉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才会选择继续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1]。比之语文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能力培养了,而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语文素养培养。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再是简单的写作、阅读了,而是需要带有感情、带有深意的创作,和分析性的去阅读。但是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也并非是完全不同的两门学科,只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更强,而汉语言文学教育更像是语文教育的延伸,是语文教育中更高深、复杂的组成部分。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对接的具体措施
(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研究二者的对接性
虽然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有着一定区别,但是两门学科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关于汉语这门语言的学习与研究。汉语在日常的生活中的使用度是非常高的,而且由于中国人口数多,所以汉语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但是因为两者都是语言性的学科,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比较缺乏实践性。特别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它的理论是非常丰富的,可是在实践方面却较为缺乏,而且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课堂也是更加的看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同时汉语言文学教育虽然精通于文字、语言的艺术,但是却不怎么全面,不如语文教育那般有广泛的内容。虽然汉语言文学有着出色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也是不行的。所以在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践性时,可以将它与语文教育的全面性一起结合起来,通过对于汉语的实际运用来增强两个学科的实践性。
(二)将情感体验作为二者对接的媒介
无论是语文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它们都是关于语言的学科,所以对于情感的体验也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它主要便是培养学生对于情感的体会与分析,并且通过文章中对外界以及人生的情感體验让学生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由于涉及面广的缘故,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对于知识点、词语、语句的反复记忆[2]。但是在语文教育中古诗文、古代文言文的学习中都是需要学生结合诗人、词人的情感去仔细分析理解记忆的,所以对于情感的体会是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最大共同点。只是情感体验在语文教育中并不常用,所以便可以将情感体验作为媒介,把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结合起来,将情感体验也运用到语文教育中去,并丰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内容。而且通过情感体验的运用,学生能够更加理解古诗文的意义,以及现代文阅读中的文章深意,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育的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结论
通过对于语文教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分析,其实两者还是存在着较多的共性的。毕竟都是关于汉语这一门语言的学科,所以通过情感体验和实践教学能够让两者互补,并且完善自身。而且两者的对接也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语文学科的整体学习,从而影响整个语文学科的发展。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有着包含面广、内容丰富的特点[3]。而汉语言文学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延伸,也有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优越性。随着教育的改革,考试成绩结果已经不再重要,现在学校和社会都更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只有两门学科进行合理的对接,才会让语文学科的素质化教育取得巨大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