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9-12-17林瑶
林瑶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新兴学校,辽宁 盘锦 124219)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笔者尝试从五个方面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兴趣,激励创新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浓厚的兴趣是靠学生在求异质疑中产生的。只有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研究和探索中达到乐而忘返、如痴如醉的地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方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使他们产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情冲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点燃学生的写作之火。要激励学生在写作时有创新,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笔者做了以下尝试:首先活跃学生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交流,营造出安全心理氛围。其次提倡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对同一的事物发表不同的看法,学生个性主要指表现他们的特点和气质,体现在他们写作上的优势(立意、构思、潜词、造句等)。再次采取激励措施,教师不但要注意拔尖的个体,还要顾及非拔尖的群体,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并适时给予表扬,以此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同时,编印《作文选》,成立作文兴趣小组推荐发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更能创新。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作文求异创新
写作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要让学生在日记中,把自己每一天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有个性的人和事,有选择地、有目的地记录下来,向日记吐露心声,表达情感。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外知识,自己创作。学生有大量课外知识的积淀,快速多变的信息传递和长时间的练笔,可以尽情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发挥,进行创作。要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想敢写,进行跨越式写作,画出一个圆,一个梯形,一个三角形,想象出一个美好的事物或编写一个故事,写成文。这些作文以童话、寓言、散文的形式展示出来,既有学生生活的体验,又有丰富的想象。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因此一切作文训练都必须伴随思维训练。首先,要注重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是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是思维深刻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材中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是思维广阔性的培养,要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四是灵活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更要注重让学生形成良好思维方法,一是逆向思维法,即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思考,一反传统看法,想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运用逆向思维审题构思,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班门弄斧,通常用来比喻和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敢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本领的人。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便可以从中演化出“班门弄斧又何妨,这种胆识和魄力不正是改革中每一个成功者所必有的吗?
四、扩大阅读面,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新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同学之间多交流。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我们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锻炼口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品位,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总之,通过阅读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同时给学生求异创新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五、超越自我,提升品质
学生写作时总喜欢按照自己熟悉的套路布局,总喜欢用自己烂熟于胸的写作素材,总喜欢用自己熟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样写起来会比较快速省力、得心应手,但往往会使文章落入俗套,陷入“八股”,从而使作文水平裹足不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跳出以上种种怪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写作套路上善于借鉴,大胆尝试,不吝败笔;在写作素材上勤观察,勤搜集,勤积累,丰富写作素材资源库,用时要避免重复,尽量翻出新意;在语言上,要注意更新自己的语言外壳,广泛吸纳和不断充实语汇,尝试用多种方法表达一个意思,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关注学生写作的闪光点,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写作氛围,让学生的写作时能自由发挥,自由驰骋,自由翱翔,自由创造,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