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
2019-12-17董惠
董惠
(重庆市巫山县大昌小学,重庆 404700)
核心素养是指小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生受用必要品格,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由传统的“素质教育”演变为“核心素养”,体现了我国对教育有了更深更广的要求,同时成为教师肩膀上更艰巨的任务。而语文素养则包括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更先进的思维能力等等,为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及教学质量,首先应该认识到阻碍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减少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只注重知识而轻视综合能力等现象,造成的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阻碍。
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学生的分数,忽略语文素养的培养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文章的理解以及语言语句的应用上,多数学生的学习也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主,考试考核的指标也是主要依据分数高低来进行,这样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基本上包括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能力,社会参与。其中现在的应试教育就是以文化基础为根本进行教学,极大的阻碍了现在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单一,课外没有延申
课堂的教学内容往往都是经典内容,经典内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包容性,但是语言文化的学习,仅仅靠课堂上的知识不足以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化的全部,所以要重视起课外延伸的阅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话题的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能够增加学生的阅历见识,从而更好的了解学习语言文化,增加自身的文化素养,全面提高自身能力,最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打破传统,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教育方法单一,教学效率低下,致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去进行学习,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教师授课,要通过多种手段来构建高效率的学习课堂,打破传统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案例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能够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探索文本学习内容,正确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程的分析总结和学习,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以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电影观后感进行课程安排,学生通过对电影内容上的观看分析总结课堂内容,再通过对教学文本进行解读,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总结初课本知识要点,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案例教学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课堂的枯燥程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方面,要增加语文的教学模式,要保证教学过程上的多样性。教学的重点在于设立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加学习兴趣,保障学习效果,如果没有兴趣,僵硬的死板教学无法保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所以兴趣才是最好的教育手段,这里就要求教师在对课程内容上的设计要求有更多的延伸,以适应不同类型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触摸春天》的学习中,设置这节课程的主题为春天来了,通过对春天的描述,总结初大家对于春天的印象,再通过与春有关的视频观看,加深同学们对于春天的认知,有条件的教学应该让学生亲自去春天中体会春天的到来,最后结合课本的学习掌握教学的重要知识点,情景教学的设立,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联系,为了适合社会发展做好准备,有效的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设立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社会参与能力
实践课程的设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学生所学。实践出真知,只有学生通过实践才能够正确的进行社会认知。
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蜜蜂》的学习中,学生从书本上或者视频上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蜜蜂以及养殖蜜蜂的过程进行了简单的了解,蜜蜂养殖背后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什么,这是学生从课堂上无法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设立拜访幸苦的养蜂人实践课程,了解蜜蜂采蜜的过程,养蜂人收集蜂蜜的辛苦,以及了解蜂蜜的功效和经济价值,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养蜂文化,这样不仅对课本上的内容有了加深,课外有了更好的延申,同时还增加的学生的社会认知。
三、结束语
核心素质的培养是为了更好的培育出有文化有能力有责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仅仅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要加大力度进行改革,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师的教育手段,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为培育出文化基础好,自主学习能力强,社会认知深的学生不懈努力,最终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