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物教学生活化
---让学生说

2019-12-17戚欣霞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戚欣霞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平安堡中学,河北 兴隆 067399)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传统的生物课堂往往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需要走向生活的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的学科,所以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要注重生物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设计多种生活化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生物教学生活化。

一、利用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说过去

在中学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学生都有过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引导学生来说一说他们的相关生活经验,加以引导补充,从而建构出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鱼类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对鱼类有哪些了解,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抓鱼、吃鱼的经验说出很多鱼类的特征,如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被覆鳞片有粘液、有脊柱、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等,甚至可以从鱼只有七秒记忆这些知识引出鱼类的神经系统不发达的知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个不小的生物知识库,倘若我们加以挖掘利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思现在

生物学科中有很多问题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化抽象为具体又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更好的理解接受生物学科知识。比如《光合作用的场所》一节,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思考秋天的落叶是正面朝上的多还是背面朝上的多?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叶片的结构,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其中叶绿体较多,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叶绿体较少。又比如,思考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什么夏季正午时分有些植物的叶片会出现萎蔫现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了热量,保护叶片免受高温的伤害。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解决生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设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想未来

现代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正在越来越多的影响人类的生活。我们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对这些知识有些了解,教师可以在相关的课程结束之后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学习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如果你掌握了这项转基因技术,你会怎样利用它来造福人类?有的想把乌龟的长寿基因转移到人的身上,使人长命百岁;有的想把盐角草的抗盐碱基因转移到面包树上,使盐碱地上不仅能生长植物还能结出可口的面包果……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天马行空,很多都超出了我的想象。通过设置开放性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是从生活中来,服务于生活的。

总之,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丰富多彩的,生物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探索生物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的联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效率。同时,通过生活化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更好的生活,真正理解生物科学是从实践中来,服务与实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