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

2019-12-17李江涛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李江涛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第二小学,甘肃 陇南 746400)

引言

传统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管理过于重视管理效果,反而忽略了学生在小学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影响整体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降低学生的教育效果。所以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班主任应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站在学生认知的前提下对班级进行科学管理,如此才可以保证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在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是突显班级科学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不仅可以帮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以人为本理念分析

所谓的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支持以及和谐的关系,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的平等、和谐,该理念的实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将人放在中心,真正做到实现人的权益,提倡人性解放。在小学教育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是做到在教育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思维差异制定针对性教育模式,以科学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二、班主任对小学生实施班级管理存在问题

(一)过分关注管理效果

目前班主任对小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存在较多问题,不仅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教学质量。如果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过于关注班级的管理效果,往往会忽视管理过程,在管理中所采用的管理方法也比较单一,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展开方式过于强硬,经常强制性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工作,如此会导致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影响班级管理效果,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没有将学生放在班级管理的核心位置

由于传统教育理念中提倡严师出高徒,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不仅过于关注班级的管理效果,并且忽略了在班级教育中学生才是管理的中心,而是将自己放在了管理的主导位置,因此小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被动接受管理的时候很难让小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因此在学习中也无法做到主动积极,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学习主观能动性。所以说班主任应该改变传统管理思维,将学生放在班级管理的核心位置。

(三)没有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班主任对学生所进行的往往是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且在班集体中过于关注班级的整体成绩,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学生成长评定的时候往往以成绩作为判定标准,很难做到科学的思考问题。作为班主任应该意识到每个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如果只是使用单一的管理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很难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三、立足以人为本提升班级管理效果途径

(一)积极开展班级活动,构建融洽师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展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需要班主任重点关注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状态,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班级活动,有效促进师生关系。比如展开个性化班会,让学生自主选择班会内容,以学生为主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同时作为班主任应该积极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并理解学生的感受,最后组织学生展开心里交流会,让学生的主观思想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并且可以有效提高班级凝聚力。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管理的思维局限性十分明显,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应该打破这种管理理念,将学生放在班级管理的核心位置,如此方可有效提高管理成效。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该明确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班级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做好引导工作,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由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整体成绩,无法实现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培养,并且班主任在教学中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因此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应该构建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个性化教育模式,同时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来提高班级的管理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

目前班主任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时候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班主任应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更好的服务学生,认知学生的个性差异,构建科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