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9-12-17宫颖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宫颖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左各庄中学,河北 廊坊 065801)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经过了改革和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探析

一、分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但是很多时候初中英语教学中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由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一味的讲解,而学生出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位置,没有完全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下,教师会感觉到课堂讲课比较辛苦,而学生却会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了无生趣,提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但学生的英语能力得不到锻炼,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二)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只以分数作为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死板。同时在教学中无法创建良好的英语语境学习,让学生无法正确运用英语进行自我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一名学生而言,他对某一门课程的兴趣强弱,直接决定着他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目前,不少初中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过早地放弃了英语学习,原因主要在于小学阶段有不少学校把英语作为副科,对英语的重视不够,导致许多学生初学英语就吃了不少夹生饭,从而对英语产生了畏难情绪;在初中阶段,许多学校在师资设备上不够均衡,把有较强教学能力的英语教师都安排在初三,从而造成初一英语教学相对薄弱,很容易导致初中生英语基础不扎实的严重后果;初中教师在英语起始教学中对音标教学和单词记忆方法的指导不重视或不得法,造成学生认读和记忆单词困难,学生逐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继而影响后续学习。

(三)教学评价单一

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只以分数作为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死板。同时在教学中无法创建良好的英语环境学习,让学生无法正确运用英语进行自我表达。

二、初中英语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采用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目前的教学需求,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方法加以改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已经出现了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为英语教师所借鉴,例如:任务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方法等等,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导入来使学生们快速的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开始课堂教学的时候,几句简单的问候:Good morning everyone,how are you today? 来展开话题。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打破以往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激发学生勇于回答问题,利用现实中的一些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多提供一些表现的空间,这样便于培养融洽的课堂教学关系,是师生可以共同进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英语教师,尤其是起始班的英语教师,应该在加强对学生的英语学法指导的同时,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高昂的热情,使其今后的英语学习能够顺利地发展下去。同时,教师应该努力创造一些条件通过诸如考试、组织英语实践活动等方式,及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此外,英语任课教师还可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学手段、情感交流等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注意在各年级英语教师的配备上,尽可能地坚持均衡的原则。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学生在起始阶段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产生了畏难心理,以后即便教师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帮助他们重拾学习的自信心。

(三)改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并及时改变教学进度,从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阶段性的测试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不失为一种评价方式。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教学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的英语语法相关的作业进行评价是另外一种补充。另外,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师生互评、生生互评都是评价的有利形式,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还让学生知道自己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学习。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英语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寻找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