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模式对种床墒情及地温的影响

2019-12-17刘鸿雁庞玉艳王华泽张冲

吉林农业 2019年23期
关键词:全量墒情秸秆

刘鸿雁,庞玉艳,王华泽,张冲

(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22)

北方旱作农区连续多年单一的耕作方式,使土壤存在耕层变浅、容重增大、持水保肥能力减弱、抗逆缓冲能力变差等问题。采用不同的秸秆还田模式,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使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该技术也被称为保护性耕作技术。不同的作物秸秆还田模式,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的影响。尤其是秸秆产量较高的玉米,全量还田时会带来一些相应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吉林省农机院不同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模式,对种床墒情及地温影响的试验研究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农安县开安镇的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的试验基地。农安县位于吉林省中部,是玉米生产大县,玉米播种面积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90%。农安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07.7mm,有效积温2800℃。自2000年以来,农安县旱情严重,春旱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5个处理,大区设计,每区面积0.05hm2。处理编号设计:Ⅰ秋季混埋——秋季玉米机收后,玉米秸秆粉碎为10cm长左右,均匀抛洒在地表,耙地机秋季作业后部分秸秆混入土壤,地表秸秆覆盖率>30%;Ⅱ秋春混埋——秋季玉米机收后,玉米秸秆粉碎为10cm长左右,均匀抛洒在地表,耙地机秋季作业后,春季再次作业使部分秸秆混入土壤,地表秸秆覆盖率>30%;Ⅲ春季混埋——秋季玉米机收后,玉米秸秆粉碎为10cm长左右,均匀抛洒在地表,秋季不进行作业,耙地机春季作业使部分秸秆混入土壤,地表秸秆覆盖率>30%;Ⅳ秸秆覆盖——秋季玉米机收后,玉米秸秆粉碎为 10cm长左右,均匀抛洒在地表,秋春季不作业,地表秸秆覆盖率约为100%;Ⅴ根茬还田——秋季玉米机收后,玉米秸秆粉碎为10cm长左右,均匀抛洒在地表,打包离田,根茬留田。春季旋耕灭茬起垄,地表秸秆覆盖率<10%(农民对照)。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数据采集时间为2019年的4月15日~5月16日,即土壤基本解冻期至播种后出苗期。每隔一天测量一次,如遇降雨,不测量。

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定。取样时,每区分3点取样,取样深度分别为 0~10cm、10~20cm。

地温采用地温计进行测量。测量时,每区分3点测温,测温深度分别为5cm、10cm、15cm、20cm。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床墒情变化情况

2019年春季,吉林省中部春旱严重。处于开安镇的试验基地在试验期间总降水量不足15mm,比常年同期平均减少80%左右。期间有3次降水,降水量最大一次为8.3mm,只能浸润入地表土层3~4cm,对10cm深处土壤墒情影响较小。在温度、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种床墒情不同主要是由秸秆还田不同模式,也即秋收后到播种前整地模式不同造成的。

由如图1可知,Ⅳ秸秆覆盖和Ⅰ秋季混埋含水率明显较Ⅱ秋春混埋、Ⅲ春季混埋、Ⅴ根茬还田高,可知春季动土作业较春季不动土作业,对土壤墒情破坏严重;Ⅰ秋季混埋较Ⅱ秋春混埋、Ⅲ春季混埋含水率明显偏高,可知同样采用秸秆混埋还田作业模式,作业季节不同对土壤墒情影响区别很大;Ⅱ秋春混埋、Ⅲ春季混埋和Ⅴ根茬还田(当地农民传统种地模式)跑墒情况严重,可知春季种床跑墒情况与是否秸秆还田作业关系不大,主要与作业次数和作业方法有关。

由图2可知,Ⅳ秸秆覆盖和Ⅰ秋季混埋两种春季作业模式含水率变化很小,在3%范围内波动;Ⅱ秋春混埋、Ⅲ春季混埋和Ⅴ根茬还田春季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后,地表干土与地底湿土混合在一起,含水率下降明显(对应图上横坐标4),最后由于毛细现象,深层水向上移动,最终含水量稳定在一定位置;同时,也表明在当前旱情下,地表下20cm深处土壤墒情变化不大。

图1 0~10cm土壤含水率

图2 10~20cm土壤含水率

2.2 地温变化情况

地温测量时测量了四个深度的地温变化情况,在分析和绘制图表中发现,四个深度的地温变化情况和平均地表变化具有高度相似性,为行文简单和节省篇幅,本文仅通过平均地温变化进行探讨。

由图3可知,Ⅳ秸秆覆盖和Ⅰ秋季混埋两种春季不作业模式地温变化情况一致,初期地表刚升温时温度稍有波动,随天气转暖升温缓慢,与地温平均较高的Ⅲ春季混埋约有8℃的温差;Ⅱ秋春混埋、Ⅲ春季混埋和Ⅴ根茬还田三种春季作业模式地温较高;在5月中旬,试验将结束时,不同秸秆还田耕作模式对地温的影响渐趋消失,地温趋于一致。

图3 平均地温变化图

3 结论与讨论

3.1 秋季混埋全量还田和秸秆覆盖全量还田两种春季不作业

秸秆还田模式有利于春季保墒;秋春混埋全量还田、春季混埋全量还田和春季旋耕起垄春季作业模式不利于春季保墒。

3.2 秋春混埋全量还田、春季混埋全量还田和春季旋耕起垄

春季作业模式有利于地温提升,秋季混埋全量还田和秸秆覆盖全量还田两种春季不作业秸秆还田模式,不利于地温提升。

3.3 同为秸秆混埋全量还田模式

秋、春季作业时间不同,土壤墒情和地温差异很大。说明秸秆混埋全量还田对地温、土壤墒情影响不显著;秋、春季作业时间不同对地温、土壤墒情影响显著。

猜你喜欢

全量墒情秸秆
成都市温江区全力推进医保全量数据采集试点工作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估的误区及其改进方法
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水稻冠层光谱变化特征的土壤重金属全量反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