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重因素推升猪价 产能逐步汇集头部企业

2019-12-17

新营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平均价格存栏猪瘟

(中国人民银行武威市中心支行 甘肃 武威 733000)

2020年1月底全国范围内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同时非洲猪瘟疫情在四川、河南等地重新出现,双重疫情影响下,1~8月份猪肉价格“5涨3跌”。虽然生猪产能加快恢复,但受消费需求释放、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带动养殖成本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制约冻肉消费等因素的影响,猪肉价格继续上涨。高利润驱使下,各梯队生猪养殖企业纷纷扩产增量,然而由于生猪养殖的周期性,短期内生猪供给仍处于偏紧状态,预计后期猪肉价格将高位震荡,市场份额也进一步向规模企业集中。

一、猪肉价格上涨至历史高位,预期下半年将高位震荡

(一)非洲猪瘟叠加“猪周期”,猪肉价格迎来报复性上涨

2018年8月非洲猪瘟暴发后,短期内生猪迅速涌向市场,造成价格非理性下跌,本应在2018年上半年已经走出下跌通道的猪肉价格,仍然维持在低位。2019年1月,全国生猪价格每公斤降到12元左右,按照业界计算生猪养殖盈亏的“猪粮比”,当时6∶1的猪粮比价,已经处于行业盈亏平衡的边缘。2019年上半年,包括龙头企业在内的整个生猪养殖行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随着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的快速下降,随后不到半年时间,猪肉价格迎来快速上涨阶段,价格从每斤十几元上涨到三四十元,大型养猪企业也纷纷扭亏为盈。这种供求变化的猪肉价格规律性涨跌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历6轮,本来新一轮“猪周期”从2015年3月开始到2018年5月就已结束,却被突发的非洲猪瘟疫情和趋严的环保政策打乱了节奏,短期内出现猪肉供应的快速变化,2019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报复性上涨,形成了“最强猪周期”。

(二)双重疫情拉长“猪周期”,猪肉价格迎来一波“V”字形行情

2020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致使猪价延续了高位运行态势,生猪价格在今年2月下旬创下38.13元/公斤高点。4、5月份随着非洲猪瘟的抬头和南方大水,部分养殖户提前出栏,短期市场供给增加,价格回落。5月22日,生猪平均价格跌至27.61元/公斤的阶段性低点,较高点下跌近30%。随后,猪肉价格强势反弹。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的定点监测数据显示,8月份第2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37.16元/公斤,比7月同期上涨2.99%;全国猪肉平均价格56.02元/公斤,比7月同期上涨5.40%;全国仔猪平均价格108.48/公斤,比7月同期上涨5.42%。8月21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8.40元/公斤,相比2019年同期的30.56元/公斤增长了58.38%。自2018年5月以来,本轮周期已持续27个月。

(三)供需矛盾依旧突出,下半年猪肉价格将高位震荡

无论是行业专家还是农业部门,都意识到供应趋紧带来的价格高位仍将持续。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28亿头,2019年末,全国生猪存栏3.10亿头,一年减少1.18亿头、下降38.06%。2020年7月末,虽然生猪存量相比去年年底增加4 558万头,已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82%,自2018年4月以来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但只有3.56亿头,缺口仍然不小,全国范围内的生猪供应仍然偏紧,近期南方地区部分省区生猪价格逼近40元/公斤,猪肉价格保持高位状态震荡形势依然存在。

二、近期猪价上涨原因分析

(一)猪肉消费逐步释放

前期猪肉价格回落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餐饮行业需求表现不振,市场对猪肉需求量有所下降。但从5月开始,全国复工复产复学有序推进,各地餐饮业继续恢复,集团消费和家庭消费需求增长,加之近期天气转凉猪肉消费旺季到来,且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加剧,生猪贩运受到较大影响,大中院校开学、双节来临将进一步加大猪肉需求,市场对猪肉需求也逐渐回升,对猪价起到支撑作用,猪肉价格随着需求回暖而上涨。

(二)新冠肺炎疫情制约海鲜、冻肉消费

自7月以来,我国已有9地先后在进口冷冻食品或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阳性。“进口海鲜”“冷链”似乎成了当下国内疫情的关键词。从已公开情况看,“中招”的进口食品大多来自南美洲,且以海鲜为主。海关总署近期发布多份公告,要么暂停境外部分企业向我国出口相关食品,要么一些国家和企业因疫情原因主动暂停向我国出口相关产品。新乐超市武威星光店负责人表示,与6月11日北京出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前相比,海鲜销量明显下降。消费者对于进口海鲜、冷冻肉的消费趋于谨慎,转而购买鲜猪肉,这就使得储备肉投放对市场调节作用弱化,对生猪及猪肉市场产生利好。

(三)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但供应仍处偏紧状态

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的逐渐稳定,加之2019年三季度国家及地方密集出台生猪产能恢复政策,在高利润驱使之下,“商转母”现象普遍,存栏出现恢复迹象。农业农村部最新的数据显示,2020年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3 774万头,环比增长4.0%,连续10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0.3%,已恢复到2017年末的84.45%。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连续6个月增长,同比增长13.1%。这是自2018年4月以来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也是继6月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后,生猪产能恢复的又一个重要拐点。

图2 2014—2020年全国生猪存栏及增速

然而,供需缺口短期之内不可能完全弥补。从2019年10月能繁母猪止跌回升算起,生猪存量在一年以后才能开始稳定增加,此时距离育成肥猪,形成市场上稳定的猪肉供应增加还需要3个月的时间。预计2020年下半年我国生猪缺口仍然会维持在较高水平,猪肉价格不可能出现太大幅度回落。

(四)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带动养殖成本增加

玉米是猪饲料的主要原料,育肥猪配合料中玉米用量约占65%。过去4个月,玉米、麸皮、米糠等饲料价格大幅上涨。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的定点监测,8月全国玉米平均价格2.42元/公斤,环比上涨5.22%,同比上涨14.6%;全国豆粕平均价格3.29元/公斤,环比上涨2.02%,同比上涨2.5%。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25元/公斤,环比上涨2.04%,同比上涨7.6%。总体来看,饲料价格上涨100~200元/吨,最高上涨300元/吨,带动养殖成本增加,企业为消化成本,一定程度上抬高售价。

三、生猪规模化养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一)资本约束使得生猪行业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

武威市某良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达总表示,今年价格巅峰期,养一头猪最多可以赚2500元,一猪难求,先款后货成为行业常态。高利润吸引更多势力加入养猪大军,即使生猪价格从高位回落至最低的27.61元/公斤,包括新希望、牧原股份、唐人神等在内的各大猪企也未放缓扩张步伐。然而,工业化的现代养殖猪企加速跑马圈地的同时,中小散户扩张乏力。据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观点,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饲养场(户)数在2014年达到顶峰后,近五年正逐步下降,年出栏5万头以上养殖场(户)数量却持续快速提高,生猪行业年出栏量向头部规模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

(二)国家补贴集中投放,政策利好规模养殖

2019年9月,国家为了让更多养殖户养猪,抑制猪价上涨,发布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包括对2020年底前新建猪舍、规模养猪、标准化养殖项目、能繁母猪、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给予一次性补贴,养殖规模越大,规模养殖补贴越高。甘肃省也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采取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引进培育大型龙头企业等措施,实现到2022年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5%左右、2025年达到72%以上的目标。这些政策无疑有利于资金充裕的规模化养殖场扩张规模。2020年1~7月,武威市牧原股份新建猪场项目享受中央补助资金150万元,有2.55万头猪已授配生猪良种补贴,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1 012万元。

(三)规模化养殖更有利于疫情控制

非洲猪瘟疫苗环境释放和临床试验进展顺利,但疫苗上市仍缺少明确的时间表。疫苗的暂缺使得不少猪农虽然看到养猪赚钱,却不敢出手养猪。而大型养殖场由于在人员、技术、资金方面占据优势,因而更容易增加养殖规模。民勤县一户肖姓生猪养殖户认为,对于中小规模养猪场来说,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养殖方式和管理手段也比较传统,与大规模、专业化的养殖场有很大差距,生产设备和防疫措施都亟须改进。

(四)环保对小散生猪养殖户冲击明显

2013年《禽畜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颁布,标志着禽畜养殖业开启了环保周期。近年与生猪养殖业相关的环保政策陆续出台,这些政策聚焦传统小规模散养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提出要加快转变行业生产方式,促进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降低散养的规模。其中,新《环保法》要求环保不达标养殖户加速退出,《水污染防治计划》明确提出要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2016年开始我国进入环保禁养高峰期,力度空前,各地方纷纷制定了划定禁养区和区内污染养殖户搬迁计划,被划为禁养区内的非规模养殖企业(户)要么被迫退出生猪养殖行业,要么因异地重建损失较大。散养户大量退出市场,年出栏49头以下的散养户从2007年的8 010.4万户下降到2015年的4 406.59万户,下降幅度达到45%,而规模猪场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购买、建设粪污处理设备,应对环保政策冲击的能力更强,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超大型规模化养殖场从2007年的50家增加至2015年的261家,增长422%,且在近几年依然保持高速增长。

猜你喜欢

平均价格存栏猪瘟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
浅谈猪瘟防治
50个城市5月主要食品平均价格
4月中旬主要食品平均价格
猪瘟与附红体混合感染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