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创作分析
2019-12-17赵慕桦
赵慕桦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 401520)
民间舞蹈反应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表达了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寄托,通常具有自娱性、大众性、地域性等特点。每种民间舞蹈都不是凭空产生,毫无意义的,它是具体的,是反映人们精神寄托的一种形式,是民族性的。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何把流传千年的民间舞蹈来表现当代人们的情感追求,使其符合时代的发展,这是舞蹈创作者应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民间舞蹈的内涵与特点
(一)内涵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创造、积累形成的,它从侧面反映了该民族或地区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由于中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土人情,生活环境,因此民间舞蹈的种类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中国舞蹈大致可划分为五种,而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其中的一种,有着与中华民族一样悠久的历史,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作为文化源泉,孕育了民族舞蹈的诞生。换言之,民间舞蹈的产生是必然的,它在出现的同时就带有中国的传统特点,并走向世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精神追求也相应的变大,民间舞蹈也必然会顺应时代的潮流,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
(二)特点
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大多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作的,动作大多简单易学,通常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流传下来,大多都是为了自娱自乐进行的表演。如今最为流行的广场舞就可以看作一种民间舞。
地域、民族性:民间舞蹈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习俗、文化背景,这就造成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样。而且,由于各自之间的差异也使得舞蹈的形式和风格有所不同。例如,蒙古舞粗犷豪放,维吾尔族舞蹈优美灵动。即使人们对每种舞蹈表现出喜爱之情,但发自内心喜爱和珍重的必定是自己的民族舞蹈。因此,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更应发挥自身魅力,不断完善发展使更多的被吸引。
创新性:随社会进步而随之变化使民间舞蹈的特点之一。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随之提高,所以,民间舞蹈也要在表现形式不断改进和创新。像历史悠久的民间秧歌,在保留一些传统扮相的同时也加入了一些符合时代潮流的流行元素,表现形式也从单一变为多样;除此之外,在舞蹈动作上也有所创新,将其他舞的一些动作融入其中,确保其经久不衰。
(三)分类
在民间舞的发展过程中,地域、民族的不同创造了风格、形式不同的民间舞蹈,包括舞蹈的律动、表演形式及种类等。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我国的民间舞蹈有一万七千多种,每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大大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通常可以将民间舞蹈分为四类: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民间舞蹈。这类舞蹈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保护,尤其是政府需出台相关政策同时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用来自娱的民间舞蹈。这是一类人们通过肢体协调时的实际条件和习惯进行改编的舞蹈,它是一种原生态的舞蹈,因此这类舞蹈没有专门的人来进行编舞,动作比较单调;代表学院风的舞蹈;用于表演性质的民族舞蹈[1]。
二、民间舞蹈艺术创作中的问题
(一)传承与创新的矛盾
人们通过70多年的时间探索了民间舞蹈从开创到繁荣再回到原生态,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困惑、失落甚至失望,但致力于发展和创新民间舞蹈的初衷始终未变过。如果在创作民间舞蹈时,一味考虑其传承作用而不顾创新,民间舞蹈将会与现代社会有距离感;若只想着创作绚烂的舞蹈动作,即使创作出舞蹈,人们也会觉得奇怪和陌生。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例如西方的芭蕾舞,有着高贵、奢华的气质,它不受束缚,反对虚伪,追求自由;而中国古典舞来自宫廷,带有卑微、含蓄的特点;民间舞蹈具有自娱性、创新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体现了不同的民风民俗。张继刚的一个扭秧歌的人,贴近生活,符合大众审美。民间舞蹈来自民间,由大众所创造,因此它也回归大众。当今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不仅经济全球化,文化也在全球化,只有把文化深深根植于民间这个肥沃的土壤中,才能避免它昙花一现。假如芭蕾舞不再华丽、高贵,中国古典舞不再柔美,它们将失去自我,不再是它们本身,因此,每种舞蹈都应立足实际和自身特点去发展创作。
(二)内容与形式的问题
人们对民间舞的态度仅仅是把它看作一种表面性的动作来加以利用,也会从创作的目标出发编动作,从而忽略了舞蹈自身所蕴含的内涵和文化背景。除此之外,专业人员在改编舞蹈时有灵感枯竭的时候,想不到新的舞蹈动作,从而把其他舞种的动作拿来,结果创作的舞蹈风格混乱,感觉有点像新的舞蹈又有点熟悉,没有自身的独特风格。近年来,关于舞蹈的比赛和电视综艺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把电视编导的创作热情激发出来,但是,物极必反,有些编导可能急于取得成果,没有彻底了解民间舞蹈的内涵就进行创作,出来的作品虽然很多但真正精彩的作品很少。
(三)地方与全球的矛盾
爱尔兰的踢踏舞、阿根廷的探戈等都是民间舞,这些舞蹈在他们自己的国家普及性很高,几乎人人会跳,但我们国家的民间舞,大部分会跳的都是科班出身,而原生态的民间舞还需要我们的不断挖掘。民间舞蹈工作者的责任是创作民间舞蹈,并使创作的舞蹈不断流传发展,但这不应该只是舞蹈工作者来完成,而是需要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在创作民间舞蹈时,不仅要创作适合舞台的作品,还应多创作一些符合大众审美,娱乐化的作品。舞台化的作品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中的“阳春白雪”,但这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需求,“下里巴人”的作品更加被大众需要。在创作民间舞蹈时,我们应该把重心从舞台向全球、大众的方向转变,创作出一些能够被大众所娱乐的舞蹈,而并非专业人员才能表演的带有观赏性质的舞台化的民间舞蹈,如同踢踏舞、探戈等,使中国的民间舞蹈走向世界[2]。
三、民间舞蹈的“民族性”和“现代性”
(一)民族性
作为世界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中国有着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都有自己所特有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独特的民族个性,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舞蹈。所谓民间舞蹈的民族性,是指各个民族的舞蹈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抽象、毫无意义的,每一种舞蹈都来源于民间,创造于劳动人民,包含了该民族的思想和文化,每一个舞蹈动作都饱含情感,传达出浓郁的民族特点。民间舞蹈主要通过舞蹈的律动和内容来传达民族性。以生活在山区的苗族为例,他们所创作的民间舞蹈带有“一边顺”的特点,这是由于人民在山间劳作时,经常需要爬山挑担,为了减轻负担,经常会同手同脚,向同一个方向出力,这样担子由于惯性会有节奏的颤抖,减轻重量的同时也缓解了下山的冲力,于是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就有了“一边顺”的特点。藏族舞蹈中不断弯曲膝盖松弛有度的律动,维族中圣体始终挺拔直立的姿态等,这些都是不同种民间舞蹈的律动鲜明特征。在表现舞蹈内容方面,哈萨克斯坦的“挤牛奶”舞蹈,土家族的“茅古斯”舞蹈等都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舞蹈的民族性就是指不同民族舞蹈的差异性,这主要使由于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宗教信仰等造成的。被大众所熟知的民间舞蹈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表现风格与作品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相契合。正是由于舞蹈民族性的存在,我们才能够欣赏到多样的民间舞蹈。
(二)现代性
现代性是指在如今经济、文化、科技等飞速发展的今天,民间舞蹈在大众眼前存在的一种状态,换句话说,就是民间舞蹈为适应社会进步而发生的一些创新、变化。进入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人们受到中西方文化、科技的冲击,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些不断增长的生活压力,人们在精神、情感的需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与几个世纪前的自然不同。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体现在民间舞蹈上就是舞蹈创作要创新,要有现代化的感觉。民间舞蹈是艺术存在形式的一种,自然也要符合艺术的特点。舞蹈创作这在创作时要反复思考:当今时代的舞蹈与以往的舞蹈有怎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何在民间舞蹈中表现出现代性;如何通过肢体的律动来表现当下人们的情感与追求。当前社会处于一个文化快速发展、频繁交流的阶段,相互之间不断进行深层次的经济文化交流,外来舞蹈与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不断发生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借鉴外来优秀舞蹈文化的同时,保持自身传统民间舞蹈的根本,这也是舞蹈创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3]。
四、民间舞蹈的艺术创作方向
(一)根植于民族,重视舞蹈的内核
民间舞蹈的根源于民族的民俗、人文等,倘若民间舞蹈脱离这些“根”,也就失去了民族性。舞蹈教育者在传授一些基本功之外,也要教授一些深层次的知识,包括民间舞蹈的起源、内涵,所表达的精神情感等。舞蹈的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不能停留在舞蹈的表面,只研究舞蹈动作,而应该从原生态的民间和文化出发来进行创作。传统的舞蹈教学内容大多僵化,模式单一,抹杀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把握创作时的核心,把民间舞蹈的民族性放在首位,就是为了打破这种束缚。
(二)从民间生活出发,表现当代社会
民间舞蹈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点。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风格时代相传,每个舞蹈动作都有其内在含义,通过传统素材表现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与情感,是创作者一直以来探索的问题。民间舞蹈的本质决定了舞蹈的主题是“生活”。所以不仅要深入生活,还要足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不断挖掘,才可能真正理解生活,创作出带有真情实感的,符合时代的作品。事实上,现存的经典作品的共同点也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回归原生态,创作多元化的民间舞蹈形式
民间舞蹈来自民间,体味民间舞蹈的过程就像是在了解该地域、民族的文化变迁史。受到大众青睐的民间舞蹈都具有独特性、时代性和富有创造性。以杨丽萍的代表作品《云南映像》为例,该作品的演员大多来自田间,舞蹈的取材和结构构思都体现出地域性的特点。除了原生态的特点外,该作品在灯光、舞台设计方面也追求完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让观众身临其境般体会作品,该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原生态,一切都是原汁原味,完完本本的表现出云南的美,也正是这种原生态深深震撼了观众们的心灵,成就了这部作品[4]。
五、结语
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各个民族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也体现了人们精神寄托和追求。民间舞蹈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应把握舞蹈的民族性这一内核,同时也要意识到时代发展进步下,人们的需求和追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作的作品应符合时代潮流,体现出现代性的特点。只有将民族性和现代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