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错误资源
2019-12-17刘春福
刘春福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岭背镇禾溪埠小学,江西 于都 342300)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当下,小学数学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试着探究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在开展教学中应有意识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合理利用错误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使课堂学习效果得到提升。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
一、正确引导学生,利用好错误资源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直接单向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在课堂中发现的错误资源,大多数情况下老师都是将所出现的错误直接进行集中讲解,并将自己对错误解决的正确方法直接教授给学生,要求学生用老师所教的方法解决类似问题。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在今后遇到相似错误题型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改正错误,但对于学生们思维的引导和启发却被老师忽略了,老师仅仅是教会了学生们用类似方法解决了类似的错误题型,学生并没有经历系统的分析与思考过程, 没有形成思维批判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利用好错误资源,让学生们组成互助小组真正融入到分析错误和找到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去。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除法运算中商不变”这一性质,通常会用“30÷7=?”的这个数学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这一数学运算式子中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什么?并且教师可以更进一步设置问题,如果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10倍,余数是否相同?学生们在计算30÷7的时候很容易就得知余数为2,教师应该适时对学生进行启发,但不告诉学生扩大后的算式余数是否正确,而是让学生在思考中自己识别答案的真伪,学生们有的会通过300÷70=4…20,70×4+2=282而发现结果错误。学生们在探索答案真伪的过程中学会了在小组成员 相互帮助下开展数学问题研究与学习,学生之间就可以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创造更优良的学习氛围。
二、在师生互动中,利用好错误资源
性格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在学习课堂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不断创设丰富的活动使学生能够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方式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们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创新时,不但要认真研究如何引用错误资源,还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把错误资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们与教师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中去。在老师的鼓励下, 学生们往往也非常乐于配合教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互动活动,在老师所设计的数学知识相关矛盾中寻找矛盾的解决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数学知识学习环境,更好地实现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能够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设置思维陷阱的方式来带领学生发现错误资源,一般来说,能够被2和5整除的数字的个位数都是它们的倍数的性质,由于思维惯性,在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时,教师就问学生“是不是能够被3整除的数特征是个位数都是三的倍数呢?”,这时大部分学生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紧接着教师就可以对该错误进行延伸教学,并让学生们自己举例验证他们猜想的正确性,很快学生们就会发现很多个位数为3倍数的数都无法被3整除,在学生们的认知发生冲突后,教师更进一步地要求学生深入思考能够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让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注意避免掉入思维惯性陷阱中。
三、培养思维创新,利用好错误资源
对于才刚刚进入学校进行正式的数学知识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定要将自身榜样力量充分发挥,在对学生们进行指导和教学时运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但要把各种数学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们创新思维,让学生们从小就具有创新性的思维,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利用好错误资源,从多个角度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师的思维启发诱导下, 学生们也就会养成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找多方位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如何进行化简比操作时,学生们进行化简的过程中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化简方式,由于担心自己的化简过程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不同,有的学生可能没有了将自己的化简过程坚持下去的信心,但这种是一种并不正确的心态,教师应当鼓励与鞭策学生,让学生意识到思维创新的重要性,在解题过程当中让学生们学会求同存异,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完成化简比知识的解题。
总之 ,教师应当将错误资源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们在面对错误的时候敢于提出质疑,并在质疑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地探究和学习,提升自身审查错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