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民族博物馆与民族团结、和谐社会关系的探讨

2019-12-17马芳

魅力中国 2019年16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苗族少数民族

马芳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 贵阳 550001)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我国各民族发展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知道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一个国家四分五裂,必然无法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情况下出现的。

虽然博物馆与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没什么直接联系,但思考之后就会明白社会和谐、国家统一的确离不开博物馆,特别是民族博物馆。民族博物馆作为各民族文化宣传的阵地与窗口,在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发展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在这个家庭中和谐共生,同时又保留着各自的文化特色。有学者说过“多元化的才是科学化的”,早在2001 年第31 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大会的时候,就已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

民族博物馆作为抢救、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民族文化遗产的机构,作为宣传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明的重要窗口,正以实际行动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文化多样性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谐”将是民族博物馆永远倡导的主题之一。可民族博物馆如何致力于社会和谐,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汇聚了每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不论是在建筑、工艺、服饰、音乐等方面少数民族都有极高的造诣。民族博物馆可将传统与现代的展示手法巧妙的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艺术,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并熟知这些民族的成就,认识到少数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卓越贡献,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尊重就会油然而生,只有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享有了平等与尊重,社会才能奏响和谐的乐章。

“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是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今年5 月才完成的固定陈列展览,在该展览中,除了文字、图片、实物等传统展示手段,整个展览都贯穿了多媒体与数字化的技术,用高科技的新颖手法,立体呈现了贵州十八个世居民族建筑、工艺、服饰、婚恋、戏剧、音乐舞蹈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参观者流连忘返,他们在有限的空间中欣赏到生动翔实的民族文化资料,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很多观众都在留言中表示看了这个展览,了解了贵州民族文化如此璀璨夺目,让他们感到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二、在展览中积极挖掘“和谐”的元素。

其实很多少数民族在他们朴素的哲学中早已有了和谐共生的理念。

这种朴素的思想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苗家人喜爱种树,不允许随意砍树。有些地区的苗族有人过世也采用“树葬”的形式,不做坟只是在埋葬处种一颗树。占理地区的侗族更有意思,他们从祖先那里传承了“计划生育”的观念,几乎每家都只生两个小孩,他们认为人口多了,土地就少了,容易引起纷争。少数民族对于生态环境的自觉保护令人称奇,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他们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民族博物馆的很多展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和谐无处不在。

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用刺绣来传承历史与文化,龙是古老中国的原始图腾,也是苗族妇女服饰上经常出现的刺绣纹样之一。在汉族地区,龙是黄权的象征,呈现出头角峥嵘、尖牙利爪的威武形象。但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龙的图案却表现为稚拙天真、憨态可掬,与人和自然万物十分亲近,这也是少数民族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的体现。像这样的例子在民族博物馆中不胜枚举,有待于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社教人员通力合作,把更多更好的和谐理念挖掘出来、传播出去,让参观者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三、文化的多样性是各民族独特的表现,它使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区别开来,但并不是彼此分立。文化的多样性是相对的,各民族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性,这也成为各民族同胞和谐共生的基础。

在展览中我们要突出这些民族的共同性,例如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水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因为长期“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模式,使得他们几个民族的建筑文化与建房习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苗族、布依族、侗族在刺绣工艺上也有相通之处;苗族银饰中的银压领是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由小孩佩戴的长命锁演变而来的饰物;彝族妇女精心制作的背带上有虎头的形象,与汉族地区小孩穿戴虎头帽、虎头鞋一样,寄托了家人希望孩子活泼健康的寓意。只有在展览中肯定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同时也强调民族之间文化的融合与交渗,才能形成民族的凝聚力,鼓舞人心。

民族博物馆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不仅仅是抢救、征集、收藏、保护民族文化而已,应该弘扬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民族知识、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真正做到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功能。

民族博物馆要淋漓尽致的呈现出各民族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人生礼仪、风俗习惯、节庆娱乐等,让人们领略到各民族和谐美好的生活以及质朴的心灵之美,进而增强各民族间的认同与理解,对加强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和谐安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建设。作为博物馆人,我们要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把中华民族璀璨多彩的民族文化完美诠释,激起广大观众对多民族文化的热爱与珍视,寓教于展,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安定的可贵。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苗族少数民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民族团结之歌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