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17钟福林
钟福林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王母渡镇中心小学,江西 赣州 341113)
一、培养画图兴趣,提升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常用的解题画图形式有线段图、树形图等,如何让小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善用画图策略呢?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画图的兴趣。新课改理念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行为拥有自主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图画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图画对于解题所产生的有力帮助,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图画的过程中,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点是对于符号、图形、箭头的利用,那么,我们就应注意让学生利用这些图画表示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其次,要给学生创造机会,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图画。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投影仪展示学生那些具有清晰、直观等优点的图画,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评价,让学生们认识到利用图画的正确方向,使学生感受到运用图画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感。
二、利用简单图画,拓宽解题思路
调动学生情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图画解答问题,要善于把握学生学习数学时产生的内在的情感因素,创设一些具有生活特征的情境,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画图解题的价值所在。比如,在解答“一般符合实际问题”时,学生对于此类应用题的解答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就针对此类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设置了这样的题目:“美羊羊书包厂计划做书包8500个,已经做了11天,平均每天作300个,其余的1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比计划多做多少个?”在引导学生读懂了题意后,让学生通过画图来帮助解答。这一过程唤醒了学生的情感,运用“图画策略”解决问题意识也增强了
对于小学数学中一些复杂而又抽象的问题,小学生在解题时会感到束手无策。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借助图画的展示来帮助学生,让学生直观化、形象化地解读复杂的数量关系,从而拓宽解题思路,攻克难关。
比如,在执教有关计算植树方案的问题时,笔者让学生思考,画出图画帮助解题。几分钟后,学生们就按照自己的意图画好了图,从画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采用了示意图,有的采用的是线段图。图中形象地展示了树与树间隔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解题的方法也就迎刃而解。
三、加强画图指导,强化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图画策略”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解读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理念,结合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特点,对画图策略进行有效的实施。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要关注的是示意图的画法和用法。
比如,小学一年级中“分与合”的问题:兔妈妈今天采回了5朵大蘑菇,它要把这些蘑菇分给两个兔宝宝吃,每只小兔至少要分到一朵蘑菇,兔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分,我们一起来帮助兔妈妈好吗?可以通过让学生“摆图形、摆小棒到画图形、画示意图”进行理解。而对于中、高年级则可以从模拟演示、画图示意及抽象的线段图中,充分发挥画图作用。如关于行程的数学问题:张茜茜和李潇潇分别从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时,距离甲地66米,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各自到达对方地点后返回,第二次相遇时,距离乙地58米处,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这样的问题以线段图的形式来展现,数量关系就显而易见了。基于此,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运用图画解题能力的锻炼,以期提升教学效率。
四、引领画图实践,抓住解题关键
小学生掌握图画解题策略需要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综合能力,能够正确地发挥出图画的作用。在这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指导学生对题意做出准确的分析,找出题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并借助图画表现出来。如,讲解:“张明有7张1元人民币,4张2元人民币,3张10元人民币,要拿15元买一个计算器,可以有多少种拿法?”笔者先设问,要解决这道题是否需要画出题目列出的人民币?学生对此的回答各不相同,笔者及时点拨说,可以用数字来做标记,再解答,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他们画出图,并一一列举出了所有的解法。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在画出图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步骤。
五、做好图画评析,提升解题素养
课堂教学中,画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无论采用哪种图画都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努力,也许他们画图的水平、实用性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积极的评价激励。同时,要完善评价机制,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评析活动,启发智慧,提升技能,更好地运用图画解决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图画解题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的辅助手段,图画解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清解题思路,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