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9-12-17任桂兰
任桂兰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第一实验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5700)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如何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已经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师非常重视的一项课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突出学生主体、联系生活实际等策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为此,笔者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打造高效课堂
和传统教学相比,生本高效课堂的模式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也和新课改理念学生主体地位提升不谋而合。因此,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又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教师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二、优化教学过程,打造高效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生活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讲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同学跳另一个同学数数,然后,让其他同学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思维也活跃了,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入课题。这样的情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首先,实施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与学生恰当的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在组际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各组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如教学“年、月、日”一课之前,教师布置一道预习题:“小丹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丹的哥哥小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冬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产生疑问:“妹妹8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有的甚至问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老师说:题目没错,小冬到今年确实才过了三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请大家预习“年、月、日”这部分内容,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仅仅是导演,学生真正走到前台来表演,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从面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