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乡音
——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探析
2019-12-17王增瑛赵梓淇蒋楠
◎王增瑛 赵梓淇 蒋楠
一、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在本次课题中所涉及到的评价性词语是指对人或事物进行评价的词和固定短语。例如:痛(形容长得好看)①括号中的内容是对括号前东台方言词汇的解释,下文亦然。、热潮(形容场面很热闹)、呆不若猴(形容人很傻)等。为确保此次调查研究数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性,对近千名不同年龄层的东台当地居民进行了调查问卷和访谈录音,力求深入了解东台当地居民使用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的实际情况。在对有关数据进行整合后,本人将分别从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录音语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针对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分析,在此项调查中,我们共计发放105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55份。
(一)家庭对东台方言习得与使用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从家庭情况入手对此进行分析。
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有966名调查对象认为他们经常使用东台方言;有1022名调查对象认为他们习得东台方言的主要途径是家庭(例如,长辈的言传身教);同时,在方言使用场所的多项选择中,选择家庭的人数最多,为973人,选择公共场合和工作地点的人数紧追其次,分别为870人和849人。通过对以上三个调查问题的数据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在学校等特殊场所,东台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基本上使用的都是东台方言,而对他们学习方言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这一调查现象提醒我们应将保护方言的思想行为深入基层,深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将保护方言的举措落到实处,而并非只是空喊口号,狂贴标语,只做表面文章。
(二)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测试人们对“嘿鸡乌通”“洋尔垮二”“沃暗大”词义理解,正确率分别是33.84%、24.45%、18.67%,该调查结果与先前调查对象的自我认识的差距非常大。在测试之前,有864名调查对象认为他们精通方言,说得较为流利;有121名调查对象认为他们能够大概掌握东台方言,可以用东台方言进行完整表达。但是,从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东台当地居民并不是十分了解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
(三)东台当地居民对方言的传承持认可态度
其中,有803人认为有必要学习和继承东台方言;有687人表示会刻意让后辈学习东台方言;有578人将方言逐渐流失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当地人自身的不重视,其余的调查对象则认为是国家缺少相应的方言保护政策以及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力度过大。
从以上显示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台当地居民在思想上还是倾向于保护东台方言的。因为东台方言不仅仅是东台人共同的情感纽带,更是东台文化特色的载体。保护东台方言是每个东台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四)针对访谈获得结果的相关情况分析
在上一个调查阶段基础上,我们为了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东台当地居民对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的掌握情况,精心准备了三条具有代表性的、与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相关的开放性问答题,通过调查对象的自由阐述从而了解到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的使用现状(此过程将用手机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问题如下:
问题一:请您列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评价性词语,并用东台方言表述出来。(可以从人的外貌、性格等方面考虑)
问题二:请将下列东台方言用普通话表述出来。
老早八早有个丫头欢喜恩,恩勒个时候麻里木穗的,不成采她,哪个晓的,恩哈蛮欢喜她的……恩希望压么眨儿是耶万年。
问题三:对话问答
1.请您来描述一下天气状况?
2.您觉得您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3.您可以尝试着聊聊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吗?
通过对上述三个问题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使用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的频率和熟练程度均以30岁为明显的分界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30岁以上的东台居民使用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的频率更高。
在回答问题一和问题三时,3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大多习惯性的使用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比如:在回答问题一时,有人就会使用“拙里拙巴(形容人动作笨拙不灵活)”“疯里勺兮(形容人言语行动轻狂或超出常态)”等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同时,他们在表述这两个问题时的语速是流畅的、反应是敏捷的,这就可以看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就经常使用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而30岁以下的调查对象就与之完全相反,比如:同样是回答问题一,大部分人就会用“漂亮”“帅气”“傻乎乎”等普通话中的评价性词语或者是“牛X”等网络用语,有少部分人也能想出一两个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但很明显对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并不是很熟悉。
2.30岁以上的东台居民使用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更熟练。
在回答问题二时,3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大多是用普通话的语音语调将文本一字不落地读了一遍,比如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中的“麻里木穂的”在普通话中所对应的评价性词语是“傻里傻气”,在他们的思维认知中“傻里傻气”就应该说成“麻里木穂的”,这主要受到他们日常生活中语用习惯的影响。因此,在这一条题目中,3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的回答几乎都是失败的;而30岁以下的调查对象在回答此题时整个回答过程很顺畅,他们几乎都能够完整表述出这段穿插着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的内容,这也就体现出30岁以下的调查对象虽然也了解一些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的基本含义但是普通话中的评价性词语已经基本上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交际的主要语料。
在此次访谈录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30岁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分界线——3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对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的掌握程度明显更深一点,但他们使用普通话的熟练度是欠缺的;而30岁以下的调查对象虽然看到部分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也知道它的大概意思,但是在他们日常生活的使用过程中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已经基本上被普通话中的评价性词语取代了。
二、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使用情况分析
(一)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出现了严重的年龄断层现象。
3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已经不使用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了,这就意味着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的语言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越来越险恶,如果不立即补救,甚至会出现消失匿迹的情况。
2.年轻人误用、滥用情况较多。
部分年轻人在使用方言评价性词语时词不达意,根据自己的理解乱用词语,并不了解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的真正含义和正确的使用场所及对象,闹出了不少笑话。如在此次的调查过程中,有一位18岁的调查对象在回答选择题的第二个问题时,自曝说他一直都把“洋尔垮二(浮躁、不认真)”当做一种褒义词在用,认为是“很酷”“很拽”的意思。
3.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使用环境恶劣。
一方面,很多青少年(尤其是一些社会青年)在日常交流中仅仅习惯使用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中的贬义词,这一社会现象严重影响了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的语用环境,并对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自身的意义和内涵有着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的使用场合和环境的日益减少,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已经逐渐淡出东台当地居民的生活。
通过我们与部分调查对象的交流,发现他们所掌握的东台方言几乎都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换句话说,他们只不过是用东台方言的语音语调来表述出普通话的词汇,而真正具有东台方言特色的词汇他们几乎都是不了解的。由此可见,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正在被普通话中的相关词语所取代。
(二)提升评价性词语使用的措施
1.提高对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的重视程度。
在普通话广泛使用的今天,方言越来越多地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向普通话靠拢,有些词和短语只能从老人口中听到,逐渐淡出了日常生活。方言的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不是三分钟热度就可以完成的,因此需要各方紧密配合、精诚合作,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儿童抓起,要正确认识方言的重要性。“乡音”本就是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也是一方人民共同的文化认同,讲方言并不是一件很俗气很丢人的事情,而是一件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于其中窥探文化的奥秘,了解历史的传承。
2.营造良好的东台方言评价性词语使用环境。
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大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粗鲁、低俗的词汇,不能让青少年觉得方言只有在讲脏话的使用。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的正向引导功能,积极营造良好的使用方言的语言环境,充分宣传方言中独具特色的词汇,引领正确而又良好的社会风气。
3.多方面促进对评价性词语的了解和学习。
在普通话的影响下,青少年接触方言的途径和场合大大削减,对方言词汇不熟悉是在所难免的,针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的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家庭、学校、社会。家庭日常交流中可以增加方言的使用,让青少年从生活中体验方言的博大精深;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增加校本课程,例如将戏曲、评话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让青少年更加系统地学习并了解方言词汇的真正含义;而政府可以和社区等合作,开设演讲、小剧场等活动,并积极鼓励青少年参与其中,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机会展示方言,从而使方言更好的传承下去。
结语
此次对家乡方言的调查研究让我们真实地了解到家乡方言的使用现状,通过不同年龄层使用方言情况的对比则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方言所处语言环境的危险性。因此,我们想在此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方言,了解家乡话,使人们能够认识到家乡方言存在的重要性,共同来守护这一中华传统文化。此外,由于课题小组的研究水平与能力有限,可能在论文的部分内容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还望各界学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