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山水画多元化发展的方略
2019-12-17何旭东
◎何旭东
中国人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之为山水画。在魏晋时期作为画面的背景出现,隋唐时期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得到空前发展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开创新风格,明清及近代继承发展。
一、对山水画的研究分析,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于变
中国山水画博大精深,开创了中国山水画自宋代以来的辉煌时代。山水画的形成和确立,是人们对自然的审美感知和文人个体意识的觉悟。山水画是成为“山水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人们通过自然山水传达“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是难能可贵的。我们应了解传统、敬佩古人绘制出如此高水平的优秀山水画,这是我们现代人难以达到的。
我国山水画受历史文化影响大多形成传统的面貌,当代文化多元化语境下要求:审美面貌应突破创新;从山水画现代化的绘画思想观点中分析,当代中国山水画更要有新的形态。著名美术史论家薛永年先生曾在文中指出: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山水画一直在变;近百年来山水画之变,发端于清末,自觉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形于五六十年代,80年代以后又在反思中有了新的变化;大体经历了:由学画方法、艺术源泉、题材内容之变,到艺术功能、画家身份、文化观念之变,再到新时代方方面面的又一变。可见,山水画面貌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于变。
二、山水画的多元化发展遇到的问题,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途径
当今山水画要突破创新,是在画家们求新求变的思想下进行的,是画家们既继承传统又融合世界艺术形式的结果。当然在借鉴的过程中求新求变,也使得中国山水画在时代变革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中国山水画多元化发展受地域性影响的问题;技术手段、方法、形式感受传统审美经验主义影响等问题。
目前我国有很多画家都在研究山水画,大多数优秀的作品是靠庞大的群体碰撞出来的,很多时候大量的创作作品是不成功的,使得一些艺术家的精神受到折磨,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损失,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怎样改进技术,提高创作作品的成功率?我不主张艺术家只追求精神的做法,就算失败了还反复在原来的老路上重复碰撞;当然这种艺术创作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必要的,但绝不是盲目的。在传统的创作理念上经常是强调摸索绘画的构思与制作,很多时候还是强调经验主义,很少有画家想到用一种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技术手段,使创作的作品有一种可预见结果的理念去创作。如今时代在变迁,科学在发展,艺术家们也应该在有一定绘画基础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转变思想,去尝试着改进技术手段,科学运用电脑软件,结合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在屏幕上处理画面面貌,这样使得创作思想就有一种高效率的延续,还可以快速把握艺术作品的预想效果,减少盲目探索的过程,从而提高作品艺术创作的成功率。
当代中国山水画家的历史使命,理应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山水画的多元化发展,要继承古代优秀山水画的文化内涵。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源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其审美思想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评价界定也有独特的语言方式,其思想内容深邃广泛,如:唐代王维以诗入画,画面富有诗意内涵深刻,宋代院体山水画达到高峰,明清及近代继承发展,而当代多元文化的时代要求:中西审美语言互动交流,艺术表现形式相互融合借鉴,这样才可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当代特征;而要实现这一点,除了坚持当代性的前提下,还须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应用、中国文化、审美经验、综合材料运用等手段,解决当下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山水画,在传统与现代转换过程中研究的有效途径。
三、对山水画多元化发展的策略及观点
这时我也不由得陷入了一种思考:立足当代文化和语境,对中国山水画时代审美特性展开反思,必然会涉及到传统审美的现代转换问题,使审美的现代价值观能够得到实现。
对山水画多元化发展思想策略体现为:在新时代背景下,使用科学技术与艺术思想相结合的手段,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结合起来:交流、融合、借鉴推动中国山水画的多元化发展。
对山水画多元化发展提倡继承传统文化思想内涵,感悟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结合时代不负使命,坚持创新的观点思考艺术;结合时代寻求突破,找准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形式感表达;运用矿物质颜料,科学合理地改进技术、方法、形式等。我主张艺术随时代发展的自身规律,既保持民族传统又融通世界,坚持作品体现中外文化相结合的艺术语言形式,用一种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技术手段创作作品,实现审美的现代价值观;使中国画面貌顺应时代文化多元化发展潮流,保持在世界绘画舞台上占有不败之地影响深远,并让中国绘画丰富世界文化艺术多元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