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德建设下常德丝弦的推广与研究

2019-12-17陈芳杨涛王洁张兰李璧羽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丝弦常德曲艺

◎陈芳 杨涛 王洁 张兰 李璧羽

常德地处湖南西北,依沅江而建,西靠武陵山脉,东临洞庭湖畔,山水之城鱼米之乡,是湘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闻名的历史古城。在这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古城中孕育着一朵美妙清丽的艺术之花——常德丝弦,它承中国传统曲艺之根脉,扬常德地方戏曲之特色,清新婉转,雅俗共赏,是常德乃至湖南地区最具特色的曲艺形式之一。

从20世纪开始,常德丝弦面临流行音乐文化的冲击,生存现状堪忧。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三:首先是老一代丝弦艺人相继离世,很多经过专业训练的青年演员迫于生活压力另谋生计,甚至在资深老演员中也有类似现象,缺乏常德丝弦的青年接班人,传承发展常德丝弦面临后继无人的两难境地;其次是在丝弦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因一些人为的或自然的种种因素,使常德丝弦的很多传统曲目都已失传,尤其板腔体音乐这一形式,现在都鲜为人知了;再次是常德丝弦稀缺琅琅上口的有名唱段,加上唱词内容多为讲述老一辈的生活故事,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脱轨,表演形式过于古板陈旧,导致学者、听众、观众群的逐渐减少,就连地道的常德人,也没有几个能脱口而出。

作为在常德生活和学习的新青年,我们有义务为美丽中国传统民间曲艺而奋斗,做好丝弦普及和推广,有以下四点见解:

第一,在文化多元、艺术多样的当下,首先我们可以培养丝弦“明星”,让常德丝弦重新进入人们的文化视野。常德丝弦艺术团尽管有较多专业演员,但是明星演员屈指可数,我们在对常德丝弦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具有潜力的演员挑选出来,将其培养成基本功扎实、演唱自如的曲艺演唱者,常在各大媒体及公开场合进行亮相,吹响常德丝弦城市名片的影响力,还可以进行“常德丝弦小演员”选拔活动,将丝弦文化根植于未来一代的心中。

第二,依托地方出特色,利用常德高校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大学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把这些高校作为培养丝弦明星及创作丝弦作品人才的集源地,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加大对包括常德丝弦在内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丝弦传承人员的培训。地方院校注重将现代教育发展理念观融入到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去。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专业这一优势,大力促进地方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这一举措,如开设相应的选修课,以课程的方式让学生对地方文化有深入了解,长期以往形成学校独特的学术特色氛围,地方文化研究也将推进到新一水平,也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第三,是以常德各景点作为旅游资源点传承发扬常德丝弦 。

2016年常德市以“亲亲常德,浪漫之城”为题建设旅游城市,为古城常德再添新韵。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过去的旅游休闲观光过渡到层次更高的文化旅游中。提升旅游文化高度,充实旅游文化内涵,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的必然走向。因此,可以利用文化旅游的优势,将常德丝弦很好地运用其中,势必将产生很好的效果。如常德河街、柳叶湖、穿紫河风光带、老西门、桃花源等具有老常德特色的文化景点都可以恰当地加入丝弦为主题的表演。比如,在常德河街的茶馆酒肆开设丝弦演唱舞台,重现当时常德人民喝擂茶听丝弦的场景,这样既体现文化特色又让游客觉得生动有趣。

第四,在保有常德丝弦原有的文化韵味和历史原貌基础上再创新高,创作一些反应时代特色,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新常德建设下所创作的常德丝弦摆脱了过去过于陈旧的故事情节内容,不是只讲当时的脱贫致富、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而是勇于尝试演绎现当代新农民的形象以及农村生活点滴融入城市元素的新蜕变。还可以以五柳先生笔下的《桃花源记》作为再创常德丝弦的蓝本,新编常德丝弦作品,借助桃花源古镇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串演其中,再现世外桃源。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党的十九大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并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造性发展写进了党章。常德丝弦来源于常德群众的休闲文化,丝弦的独特韵致腔调和巧妙的故事结构,把自己融入市场,必能走出保存常德丝弦音乐传承和发展的最佳途径。

猜你喜欢

丝弦常德曲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常德丝弦的研究现状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扶琴》
南国冬日暖总闻丝弦声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银色的常德
河南平舆丝弦道背景简述
房子就是拿来住的
《清溪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