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体现

2019-12-17要雅洁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国民素质民俗文化弘扬

◎要雅洁

文化产业是软黄金,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脊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更是经济成果的创造者,我们有必要注重群众文化建设,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当前群众文化建设略显滞后,已经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要用群众文化建设来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充实群众的文化生活,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中来。本论文深入剖析了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结合群众文化建设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策略。

一、群众文化的精神内涵

群众文化指的是人们自发组织、自发参与的群体性娱乐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把生活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进行融合,自发进行组织和表演,展现新时代群众精神面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明世界。群众文化的参与者是基层群众,表达的是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冀,主要以自我娱乐为目的,展现群众的精神面貌。

二、和谐社会的内涵

和谐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智慧结晶,是对新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协调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群众文化的价值体现

(一)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

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参与者,完善群众文化建设,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增加民族凝聚力,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从而提升国民素质,例如完善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农村图书馆,激发群众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的生产技术,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例如举办民俗文化展演,立足于本土资源,开发和保护民俗文化,让基层群众意识到民俗文化这种无形的资产,继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提升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建设,提升国民素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二)丰富群众生活,渗透和谐理念

群众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渗透和谐发展理念。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中就包括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群众文化建设也要以和谐理念为引导,向群众传达和谐发展理念,引导其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拉动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多的动力。例如当地政府可以开展当地特色手工艺品展演,引导群众展现手工艺术,弘扬特色的民俗文化,发展手工艺品销售产业,提高群众收入,把文化产业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收益,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群众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和环境保护为依托,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群众文化建设要以传达“科技兴农”和“绿色经济”理念,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让群众了解当下的经济形势,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协调好群众经济收入、文化需求、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浓缩和提炼,我们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快板、三句半、小品、广场舞等形式,以艺术表演的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群众对这一理念的理解,以这一标准来要求自己,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谐共赢等精神,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群众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政府要以群众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开创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局面,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引导其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在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完善群众文化建设,让群众文化成为和谐社会的催化剂,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加油喝彩。

猜你喜欢

国民素质民俗文化弘扬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国民素质研究的新突破
——评《国民素质发展路径选择与素质文化学建构》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科学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