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音乐文化的学习在高校通识课教育中的作用

2019-12-17任洁指导教师邵萍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通识民族音乐扬州

◎任洁 指导教师:邵萍

国家对教育方面非常重视,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多次强调了文化的重要价值,明确提出“文化育人”的基本任务。高校作为教育领域的先锋,自当积极践行“文化育人”的方针与任务。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魂,作为声乐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尽自己所能将其推广出去。并且,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研究来弘扬中国文化,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与通识课教育,并能让更多学生系统地了解地方音乐文化,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做出有益的探索。作为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本科生,在过去的几个学期中,笔者掌握了作为音乐学院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系统地学习了扬州民族音乐概述,中国民族音乐概述基础和声学和中国音乐简史等理论知识。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对扬州及中国地方音乐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地方音乐的地位与现状

我国的民间音乐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无限的生命力。中国的民族地方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要认识地方音乐,不能拘泥于仅仅是会唱一些地方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多方面学习地方音乐,了解地方音乐,从而真正理解地方音乐的内涵和历史价值。在我国的地方音乐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这些资源是活着的传统,它们吸引着中外学者们的兴趣。对大学生继承和学习优秀音乐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升审美能力,培养民族精神,提高自身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地方音乐文化学习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开展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目前,有部分高校引用了新式教学手段。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较陈旧,消弥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的发展时期,引入新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软件辅助教学。将原有的静态教学模式动态化,通过画面、声音的配合将教学内容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起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为后期的音乐学习提供原动力,提高音乐造诣,提升音乐修养。另外,我们会大力推广地方音乐,在课程上面,希望能尽量多地安排地方性音乐的课程。从教育上来说,更加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地方音乐,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音乐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地方民族音乐,我们主要从扬州民间音乐来探索地方音乐在高校通识课教育中的作用。首先我们分成小组分别以图书馆查阅书籍,网络查阅资料和走访民间艺术家的形式调查扬州民歌背景的相关资料。得知扬州在春秋时期称“邗”为周代的方国之一,战国时期称为杨,秦、汉时称广陵。隋时为江都,东晋称南兖州,北齐称东广州,北周称吴州,唐代直至今天称为扬州。扬州城始建于486年。其地域大致包括了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江西、福建一带的广袤大地。关于扬州民歌源流,在《扬州音乐文化简史》里说,扬州最早的民歌是春秋时期的《渔父歌》,《渔父歌》又名《渡伍员歌》,与春秋时吴王称霸、攻破楚都的战争密切相关。这能够让我们在学习地方音乐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了解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

地方音乐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对我们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升审美能力,培养民族精神,提高自身素质有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通识民族音乐扬州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扬州的秋日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