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对音乐欣赏方式的再认识

2019-12-17曾珮瑶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音乐声欣赏者交响乐

◎曾珮瑶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我国音乐历史源远流长,从最初的石制乐器、竹制乐器、玉质乐器,到现在的西洋乐器,从最初的祭祀音乐,到现在的中国风音乐,都见证了我国音乐史的发展历程。基于这种现状,音乐欣赏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欣赏音乐,从音乐创作、音乐文化、音乐情感等角度进行欣赏,加深我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类感知和体验音乐艺术最直接的方式。我们通过聆听音乐,获得听觉和心灵上的享受,音符可以启迪我们美的享受,在音乐声中获得情感激励,这才是音乐的意义所在。我们可以针对不同音乐特色,进行不同方式的音乐欣赏,可以从主动和被动欣赏两个角度进行欣赏。

一、立足中西方音乐特色,开展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打开音乐世界的钥匙,也是提升音乐素养的不二法门。中西方音乐差异明显,我们在欣赏中西方音乐时要采取不同的欣赏方式。

例如西方典型的交响乐,交响乐主要是由音色各异的乐器,通过划分不同的乐章,采用多种多样的乐器来进行合奏,用复杂多变的乐章组成了多变的交响曲,所以我们在欣赏交响乐时要采取综合欣赏法,分别从交响曲的调式、乐器、和弦之间的起承转合、各个乐章的情感色彩来体会作曲者的创作情感。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首交响乐被多次搬上舞台,这首交响乐也被成为C小调交响曲,贝多芬把第一乐章命名为“命运在敲门”,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表达了贝多芬勇于和命运抗争的思想,著名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就是出自这首曲子。我们在欣赏这首交响曲时,可以感受到顽强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激发了聆听者的斗志。

中国传统音乐比较含蓄内敛,带有明显的儒家思想,倡导天人合一的创作理念,乐曲一般在高低音转换、泛音与实音之间转换。中国乐器一般取材于自然,例如竹子、木材、树叶等。中国音乐采用的是散板式的节奏,没有固定的乐章和结构,更加注重自然衔接,主要是以五声音阶为主,注重旋律线条的自然美感,这是中西方音乐的不同。

二、调动多种感官,多元化方式欣赏音乐

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运用耳朵,应该调动我们的耳朵、大脑、双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视唱练耳,用多元化方式欣赏音乐。视听结合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欣赏方式,例如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出现的MTV,就是为歌曲编写短篇剧情,演绎音乐声的故事,我们可以开动大脑和眼睛,附和着音乐声进行欣赏,结合画面来欣赏音乐,感受音符背后的情感色彩。

我们还可以调动身体触觉、器乐演奏来欣赏音乐。例如世界著名的奥尔夫音乐理念,就是要通过身体节奏,把身体转化为乐器,通过击掌、跺脚等肢体动作来击打节奏,提升我们对音乐的敏感度、音准和乐感。西方典型的摇滚乐,在演唱和演奏时经常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来熏染音乐气氛,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音乐的感染力,还可以和观众进行互动,提升舞台演出效果。我们在欣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时,可以从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服饰等角度进行欣赏,侧重欣赏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

三、倡导独立型欣赏,品味音乐美感

目前学术界把音乐欣赏划分为独立型欣赏和复合型欣赏。独立型欣赏主张的是欣赏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聆听音乐,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获得独创性的音乐美感;复合型欣赏指的是外界音乐、他人宣传等方式影响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例如常见的商场播放音乐、电视台音乐专辑宣传等方式。

我们应该倡导独立型欣赏方式,自主进行音乐欣赏,品味音乐美感。独立型欣赏也被成为他娱-聆听型欣赏,学术界用这种欣赏方式特指音乐厅、演奏会等专业场所的音乐审美活动。独立型欣赏方式欣赏者就是抱着单纯欣赏音乐的目的,表演者就是单纯地进行表演,欣赏者更能体会音乐的美育价值,真正发挥音乐陶冶情操的价值,有利于提升欣赏者的音乐素养,提升音乐的表演效果。

结语

新时代的音乐发展日新月异,音乐欣赏方式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我们要开拓欣赏音乐的方式,注重品味音乐文化,让音乐为我们插上遐想的翅膀,在艺术的世界里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猜你喜欢

音乐声欣赏者交响乐
《魔法交响乐》
Summer Dreams夏日之梦
留出想象的空白
老爷爷和音乐蘑菇城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美妙的交响乐
赠花卿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交响乐演绎经典电影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