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在讲台上延伸

2019-12-17徐开平

壹读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华坪张老师学生

◆徐开平

开篇

2001年9月10日,当新世纪的第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世纪的榜样》电视晚会,是属于一个云南教师的。当以第二届全国师德标兵、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的先进事迹改编的情景剧《咏梅》演出时,全场观众无不被“张老师”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笑傲病魔的精神感动着,震撼着。台上台下,很多人热泪盈眶,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更多的人则心潮澎湃。演出结束后,除了雷鸣般的掌声,几个在北京读书的云南籍学生不由得大声呼喊:“云南万岁!”徐州等地的教育部门当即邀请张老师去作宣讲报告,一些北京的教师表示要带学生来云南学习,主演“张老师”的演员激动地拉着张桂梅的手,真诚地说:“我不敢演这个角色,我不敢相信这就是生活!”(以上摘自〈云南日报〉2001年9月13日)

1991年,中国教育工会决定每5年一届,每届命名表彰全国10 位师德标兵。张桂梅不仅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云南教师,而且在本届全国师德标兵评选中以全票当选,是云、贵、川、桂、藏、渝等6 省、市、自治区中唯一获此殊荣者。一个普通的山区女教师,何以能打动千百万人的心?让我们走近张桂梅,去追寻她那超越生命的人生轨迹和撼人魂魄的心路历程吧!

1998年4月25日,华坪县文化活动中心礼堂座无虚席,出席妇代会的代表200 余人聚精会神倾听一位中年女教师的事迹报告。

女教师40 开外,留齐耳短发,戴深度近视眼镜,面容清癯瘦削,中等个儿,头发已显稀疏了,一口地道的普通话,听起来特别清脆悦耳。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

4月的华坪,已是酷暑难耐,连水和空气都燥热得怕人。尽管礼堂内无空调,但代表们凝神静气,都听得入了迷。她们被一个强大的心理磁场所吸引,所打动,所征服。

半天的报告会,竟10 多次被掌声打断。会后,代表们说,像这样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报告会,以前只在报刊、电视上见过,而亲身经历的还是第一次……

一年前的一个晚上,张老师强打起精神和几位教师去跳舞。尽管她穿着裙子,但病相还是被同事看破了。

“哎呀,你的肚子怎么那样大,像有了5个月的孩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老师倏地红了脸。近来,她发觉自己消瘦得特别厉害。原本100 多斤的体重,那天一过秤,才80 多斤,可肚子却越来越大,硬梆梆的,摸上去像块石头,没了韧劲和弹性,每时每刻都经受着疼痛的煎熬。

长时间吃止痛药不管用,素来要强、极少光顾医院的她不得不去检查。诊断结果是肿瘤,必须马上手术,一刻也不能耽搁。为安慰她,医生平静地说:“别担心,相信科学一定能治好你的病。”

肿瘤?肿瘤意味着什么,张老师再清楚不过了。

两年前,她在大理市教书的丈夫董老师就是肿瘤恶化去世的。尽管家里的积蓄花了个精光,亲属也负债累累,但终未能挽留住他。

7月初,学生就要中考,她任4 个班的政治课,所教学生200 多人,那可是200 多颗期盼的心灵呀。他们10年寒窗,为的就是能在考场上一试身手,在这个节骨眼上,作为任课教师住进了医院,学生会怎样想呢?考试又怎能出成绩呢?

进医院,还是留在讲台?

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她哭了:哭家庭之不幸,哭自身命运之多舛。流尽痛苦泪,她清醒起来,坚强起来,毅然把诊断书塞进了抽屉底层。

从此,学校师生看到她窗前的灯早上6点就亮了,深夜1 点才熄灭。孤灯下,她或备课写教案,或批阅作业、试卷,或找学生谈心……完全不像有病的样子。

她上课的4 个教室散布在前、后院,相距约200 米。这点距离对健康人来说算不了什么,可对她就不简单了。重病在身,偏要装出没病的样子,以微笑面对学生。别人连蹦带跳能轻松赶到,而她得像蜗牛似的一点点往前挪,上坎下坎,前心连着后背痛,有时连气都不敢喘,泪水忍不住在眼里打转转。

那天去上课,不知哪个调皮鬼扔来颗小石子,正好打在她的小腿上。脚下是滩稀泥,她竟身不由己地跌倒了下去……

在意志与病魔的较量中,她以生命的激情作冲刺,陪伴学生度过了3 个月的光阴。7月2日,她把学生送进考场后,才向领导说明了病情。

酷热紧锁着华坪县城。从轿顶山吹来的风,热辣辣火燥燥的,热风吹到脸上,像针扎一般刺人。蜿蜒的鲤鱼河,由北向南从县城穿过,河畔垂杨婀娜,清涟浣翠。河滨走廊浓荫蔽日,人们在廊荫下休闲打坐,闲话家常;狗儿伸长舌头嚇嚇地喘着粗气。只有汩汩流淌的河水,不怕热、不知倦地翻卷着不息的浪花。

7月4日下午4 点,最后一场考试后,张老师艰难地挪到车站,孤身登上了去昆明的夜班车。没有人送行和同行,她怕惊动学生和同事,怕麻烦人。

她在昆明既无亲人也无朋友,全靠一人张罗,一等就是20 天,还未排上号。小腿扯着大腿痛,腰肢牵着全身痛,疼痛变本加厉地袭来。她不吱不吭,苦撑着帮工作人员拖地板,擦窗子,端牛奶,倒痰盂。旁人见了,还以为她是打工的。

医生感动了。24日上午9 时,她终于走进了手术室。腹腔打开,医生惊呆了:器官全都移了位,肠子粘连,贴在了后壁上,需切除的子宫和肿瘤足有2 公斤多……

中午1 时,她被送出手术室。看着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她,医生对前一天才从四川省攀枝花市赶来的她的姐姐说:“你有个坚强的好妹妹,真没法想象,她是怎样挺过来的……”

医生叮嘱她:“千万保重。”

“我的病是否会复发呢?”

“好好休息,调养半年就会好的。”

兴奋和喜悦,使张老师忘记了疼痛。第2天,她就下床锻炼了,令同房的患者目瞪口呆。

邻床有位大学生,也需做手术,因疼痛和恐惧,整天依偎在妈妈怀里不依不饶。目睹张老师和病魔较劲的场景后,她镇静了,显得出奇地坚强:“张老师,我不喊也不哭了,我要以你为榜样,赶走病魔,继续我的学业。”

手术后的第6 天,她不听医生劝阻,执拗地拆线出院了。身子躺在病房,心里想着学生。新学年就要开始,她躺不住。她可以抵御病魔的侵袭,却无法抗拒对学校和学生的牵挂。

手术后的第24 天,她就到民中上班了,接任毕业班15 班的班主任,教语文和政治,还挑起了妇女工作和语文教研组长的担子。

15 班有47 名学生。95%来自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山区。初二学年末统考,语文和政治分别居全县第13 名和第30 名。

开学两星期后,她作过测验,80%的人不及格。

“天啦,只有最后一年了,跟谁要成绩呢?”

多一份职责,就多一份付出;多一份执着,就多一份爱心。每天,她都踏着钟点出现在讲台。地道的普通话,亲切的语气,从容的微笑,在学生心里吹进了一股新风,一个面貌一新的班集体形成了。张老师以坚强、好胜、热情、随和、富有感染力和人情味的好老师形象,进入了47 名少男少女第一个谈及的话题。

从此,早操队伍后面排起了第48 名“学生”,球场上多了个二传手,晚会上多了个领队,学习上多了位好老师,生活中多了个大姐姐。

如水流年,光阴嬗变。

1997年12月,张老师的病情复发。开初,肿瘤好像是成心要和她开玩笑,整天在腹内乱跑。痛得难挨时,她就用手使劲掐。手掐东边,它跑西边;再掐西边,它又跑到东边。

最可怕的是上厕所。好端端的身子蹲下去,肿瘤受到挤压,阵痛猛然间就以排山倒海之势袭来,锥心泣血,痛不欲生,一蹲就是老半天。不好意思喊人帮忙,就用手来支撑,豆大的汗珠伴着难以抑制的泪水,扑簌簌地流。

有道是,天无私爱,地无私心,日月无私照,可命运怎就这般对自己不公呢?张老师不止一次仰天喟叹。

她17 岁死了母亲,随后父亲也去世了,结婚不到10年,丈夫又患癌症去世,她没有子女,自己年过4 旬又3 次肿瘤复发,唯一的亲人只有年过6 旬的姐姐了。

为从昔日的伤感中挣脱出来,1996年8月,她从大理市来华坪联系工作调动,适值机构改革,人员精减,幸喜遇上了善解人意的副县长李维忠,李副县长当时虽不分管教育,但教师出身的他本着对教育的特殊关爱,几经协调终于接纳了她。她原想抛开一切伤感情怀,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华坪的教育事业尽点微薄之力,岂料命运多舛,病魔一次又一次地袭来。

死生由命,索性由它去吧。张老师以豁达的姿态勇敢地面对现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忘我的奉献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病魔的存在。

新任校长李建国来了,老师们也来了,纷纷劝说她住院。

“教学工作刚理出头绪,走不开。”

“工作可以找人代,学校已有安排。”

“我的生命就在讲台。”

“现在能给你生命的是医院。”

“我的病没治了,我也不想治了。”

“谁说没治了?我们需要你工作,但更需要你活着。我们还想和你多共事10年、20年,而不是几个月、几天。”

爱心无价,情暖心扉。张老师只好去县中医院治疗。可每天一拔下针头,她就走上讲台,从没在医院安稳地躺过一天。

吃药,打针,没有作用。

“既然不起作用,何必浪费国家钱财。”她毅然停药,停针,把全副身心都扑在了教学上。

李校长急红了眼,找来县政府的车子,把她拉到攀枝花市医院检查。

随后又两次带她到县医院检查。经诊断,她的腹部内有两大块肿瘤,需马上手术。

这些日子,疼痛使她直不起腰,眼睛发黑、发花,不敢咳嗽。从寝室到教室不过30米,她左手按住大腿,右手卡住腰肢,走走停停,需10多分钟,还要专拣靠墙和有树的地方走,生怕摔倒。

病情如火,刻不容缓。

学生中考在即,松不得劲。

看着她日夜坚持讲课、辅导、批改作业。李校长再也坐不住了,同事和学生也坐不住了,恳求她住院治疗。

“谢谢大家的关心,我挺得住。”

“挺得住也不能挺了。”

“我的病情我知道,我即将面临第二次手术,能否回得来尚不得而知,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面对病魔无休止的纠缠,她也曾想早点治疗,有时也想到了死。可是,每当面对47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唯一的选择就是讲台了。

这些孩子,在许多山村还是第一批走出大山的初中生。他们身上,肩负着整个山寨和家庭的希望。十年萤雪功,辛苦不寻常。眼看就要中考,作为班主任却早早地住进医院,怎么行呢?

15 班的学生记得,在初中的最后一年,他们遇上了最好的班主任;在初三的最后阶段,他们见到了最坚强的好老师。张老师,是拿病魔不当回事的人,她笑傲病魔,藐视死神;作为她的学生,又当如何呢?

一个人,只要智慧的火花被榜样的烈火所点燃,就能脱颖而出,释放出无穷的能量。

那段日子,全班同学、全校师生都被张老师的顽强意志和敬业精神所感染、所震撼,他们以一种平生所未有的自觉和刻苦投入到教与学的境界中,构成了一幅勤教苦学的瑰丽风景……

张艳梅有种失落感。按说,考上了中专,来到新的学校,应该高兴才是,可她却不。

每当独处或夜晚来临,她都要默默地倾诉知心话——

张老师,还记得吗,我们是民中分设后的首批毕业生,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学校。你是我的老师,我是你的学生。我们班曾是有名的闹班,很快我们就像一家人那样亲,那样协调一致,这都是因为有了你。

你的教诲,你的鼓舞,你的言行举止堪称楷模,使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你的影响和存在,使我们班成为全校瞩目的明星班。在全校同学面前,我们是15 班的学生,因为我们心中有你。有你,我们高兴,我们幸福,我们骄傲和自豪。

我来自省级贫困乡永兴乡的彝家山寨,父亲早逝,是母亲含辛茹苦支撑我读书,家境的困顿难以启齿。你见我其貌不扬,性格内向,开学半个月了,我始终只穿着一双鞋,一条裤子,一件衣裳。细心的你发现了,对我说要讲卫生,衣服要勤洗勤换。我什么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抹泪。后来,你知道了,我不是不想换,是没的换。你把我领到寝室,把你的夏装找给我两套,皮鞋两双。穿着你给的衣服,我平添了一份决心和勇气。

冬天来了。华坪的冬天和夏天一样难挨。学校又在山包上,冷风一个劲地吹。我缩成一团,哪能集中心思读书。这些都未能瞒过你,你又把你的牛仔裤、毛呢外套和棉衣给了我。

那次,我双眼发红,布满血丝,不停地流泪。是你给我煨药,又带我去打针,在你的精心呵护下,我的病奇迹般地痊愈了。而你却一天天消瘦了,雪上加霜呀!

我基础差,又缺乏自信心,压根儿没指望能升学。你说:“从今晚起,我给你补课。”

寝室成了教室。我下了学校规定的自习又来你这儿上自习。每当我到来,你不管在做什么,总是先放下来,搬个木椅坐在我的身边,我们在和风细雨中传递知识、感情和一种更崇高的东西。有时我做作业,你便拿本书作陪,并始终保持热情和兴趣。等我离去,已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了。清晨,是一天的童年,充满蓬勃生机。这时,你就坐在还带有我余热的木椅上,开始备课改作业,忘记了时间,不知东方既白,急促的铃声又把你唤进早操队伍。

我的心里涌动着一股激情,学习出奇地刻苦。期中考试,成绩一下子跃进了20 多名,你像小孩似的拉着我的双手甜甜地笑:“你真行,祝贺你!”由衷的喜悦转化成催人奋进的激情和动力,这种激情和动力全班的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你接手班主任,为学生开了多少小灶,没人能说清。但那深情的关怀和师生间的默契,却不停地在同学们心里滋长、蔓延……我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你是我温柔的梦乡,因为你的存在,我再不忧伤,也不再彷徨……

现在,我终于跨进了中专的校门,作别你才几天,仿佛已过几年,想你想得好苦哇。中考结束回家,听人讲核桃仁能治你的病,我就漫山遍野去捡,剥了10 多斤核桃仁。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和妈妈带着核桃仁高高兴兴地来向你辞行,可你一见就犯愁了。

“这么多,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呢?”

我说,只要能治好你的病,我什么都不在乎,需要多少,我就能捡多少。你说,你不能白要我的,要付钱。我哭了,核桃仁不值钱,可我的心情却不是钱所能买到的呀。你没有子女,妈妈说,要把我过继给你当干女儿,我千言万语也难以诉说的情感,全都融进那声亲切的呼喊里了——“妈妈,妈妈……”

张敏俐心中有个偶像,有个信念,就是像张老师那样做人,像张老师那样对待生活:

我的家乡通达是省级贫困乡。我从偏僻的山沟来到一中读书,人虽聪明,但自觉性差,初中毕业落榜了,特意投在你的门下。

我爱说话,人又娇气,你在与不在,我的表现截然不同,还经常请假。你把准了我的特点,开始对症下药。学校的作息时间是7点30 分进教室,而你每天提前l 小时,专门守候在我的身边。渐渐地,我爱说话的毛病没有了。

那天早晨,我没去上课,被你查到,我躲在床上说病了。当时你多着急,连忙赶回寝室,又是熬姜汤又是煮稀饭,还去医院买了药。当你端着热腾腾的姜汤和稀饭出现在床前,轻轻一声:“暖暖身子,发发汗,就会好的,莫影响了学习。”我当时既感动又羞愧,这事把我折磨了好多天。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我终于鼓起勇气敲响了你的门。进门一声“张老师,我错了”,便泣不成声。我真后悔呀!

你依然笑盈盈的,搬把木椅与我促膝而坐,我俩直谈到月上中天。你说,病了找医生,当然无可非议,但该克服的还得克服,人总得有点精神和毅力,总不能为点伤风感冒之类的小事就常请假,影响学习,更何况现在是初三的冲刺阶段……

你还指着自己浮肿的眼睛和脚说:“没见到吗,老师都病成这个样子了,什么时候请过假?”

当我走出你的门,顿感天高地阔,心情舒畅,对生活和学习鼓足了勇气,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还深深地记住了,那晚的风,好清爽;那晚的星,好璀璨……

如今已在省城读书的我由衷地感谢你。没有你,我进不了大城市;没有你,我的生活将失去斑斓的色彩。你的心是泓清泉,明澈见底,你以你的晶莹、清澈、亮丽征服了我,征服了我们全班。在你面前,任何虚伪都会像积雪见到太阳,任何不诚实的心灵都会受到最响亮的撞击……

那次,其他班放假了,你把我们留下来补课。为了我们不致生病而影响学习,我们没水喝,你就顶着烈日一瘸一拐地去街上饭店为我们买开水,一天要买两三次,汗洇裙衫。从校园到街上,羸弱的你,怎么拎得动4壶水,哪来那么大的勇气和力量呀?

饭店老板知道了,水价也从每壶1 元降到0.5 元,最后分文不收,可你照给不误。

我们知道,你心中有我们。为了我们,你浑身攒足了劲,你什么都舍得!

水拎来了,你又给我们一人一杯地倒,还叮嘱我们不要被烫了,要凉了才喝。一种难以言状的激情在47 颗纯真的心灵深处滚动,她的底蕴是个大写的“爱”。

这就是你,张老师,一位把满腔热情和全副身心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学生的人民教师!

“张老师,如果没有你一年来的谆谆教诲,我进不了中专大门,你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在我如浮萍般漂泊的时候,是你使我找到了生根的土壤;在我如扁舟般浪荡的时候,是你给我指明了远航的方向;是你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人生,你就是我生命的指针……”

在南京公安学校就读的李颜汝,想起张老师,浑身充满着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写起信来,也一样激动和愧疚不已。

一到新学校就军训,深更半夜紧急集合,天不亮就上操,所幸我从未迟到过。原来我可不是这个样子。

我是补习生,上中专仅仅是做梦时见过;因为遇上了你,梦想得以成真。

我不爱学习,还特别爱睡懒觉,上课经常迟到。以前初中3年,我很少上早操。你查到了,要我上早操,可没坚持几天,我老毛病又犯了,积习难改呀。你就每天给我l元钱,让我次日早晨跑到大街上为你买早点。你说你近来病情加重,行走更困难了。开初,我并不情愿,但想到你的病体,我还是去了。每天6 点30 分起床,买早点回来,正好赶上做早操。一个月下来,我睡懒觉的毛病没有了,同学和老师都惊讶于我的变化。这时我才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

我们中的许多人家里穷,有的买了饭票没菜票,你只要碰上,就会把自己的菜票给他们。

你姐姐给你带来的腊肉、鸡肉、洋芋片、小菜,你全都每样一半分送给男女生寝室。可你自己家里也不宽裕,你收入的大部分,都用来买药了。在所有教师中,或许在所有女人中,你是个最不幸的人。你没有子女,但你把母亲的慈爱、母亲的柔情,毫无保留地播洒给了我们。我们永远是你的孩子,你永远是我们的母亲。

我们班的同学大多数基础差,你说重病就用猛药,笨鸟就先飞。那个星期天补课时,补习生杨顺洪在走廊上唱《说句心里话》,说家中的老妈妈在等他。你站在讲台上沉默了好一阵子,又好气又好笑。你说,你们想家,老师也想家,可为了你们,老师又不能回家。军人当兵几年不回家,为的是舍小家顾大家。讲完道理后,你才点他的名,他木雕似的呆坐着。眼里噙着泪花。后来,他又改了歌词:“我想家,但不回家,家中的老妈妈,盼儿快长大……”

这就是你,张老师,你能从学生的喃喃细语中寻找思想的闪光点,用你智慧的火花把它点燃,点燃……

你心里只有我们,可你自己呢?你常年累月和我们排队吃食堂,每餐打二角钱的老南瓜,上顿吃不完还留着下顿吃。有一回,你连续吃了几天老南瓜,一端碗就恶心,怎么也咽不下去。为换个口味,你就自己熬稀饭,那稀饭真稀啊,能照出人影儿。为了救助我们,你把1 分钱掰成两半用,以至于有时想到40 公里外的福田看望姐姐都没钱买车票。柔情似水,相思涟涟,想姐姐了,你就偷偷地哭。在病魔面前,在我们面前,你是强者;可你也是血肉之驱,你也有着难以割舍的亲情和爱念呀!……

你对我们是那样的大方,对周围的人是那样的慷慨。刚开学时,你来男生宿舍检查卫生,见壮族学生胡邦华的床上寒碜简陋,垫的是张硬纸壳,盖的是块短花布。你就问被子、床垫和床单呢?当得知他父亲残疾,母亲又多病时,你明白了,转身就拿来自己的被子和床单、垫褥送给他。冬天来了,你又给他送来电热毯。他常腿痛,你就买红花油亲自为他擦抹。一个月后,腿不痛了。看着他在操场上龙腾虎跃的身影,你比他还惬意,还舒心。

妈妈看儿子来了,你像见到久别的姐姐,格外亲切热情。你招待母子俩吃饭,还把崭新的毛衣送给她。胡邦华被省水利学校录取时,母子俩来向你辞别:“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我们一辈子也还不尽你的情呐……”

你好开心。你用你真挚的爱和无私的付出,为教师铺垫了更深厚的内涵。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是最需要付出爱心的职业!从通达乡来的蔡文丽,胆小,贪玩,唱歌唱得好,但学习不争气。那晚,星光灿烂,学校开1998年元旦晚会,你就让她领唱《英雄赞歌》,末了还给她讲英雄的故事。她家中困难,冬天的晚上还穿着破旧单薄的裤子,那裤子已显得短了。散会后,你把她带到寝室,把你的毛料裤子给她。夏天来了,你又把裙子给了她。她穿上裙子,性情更开朗了,人更漂亮了,学习也更努力了。

那次,你来查早自习,发现傈僳族学生谷付祥不在,你急匆匆赶到寝室,见他正在发高烧。寒冬腊月,他只穿了件T 恤衫,盖在身上的根本就不能叫被子,只是不同花色的两层布,他被冻得瑟瑟发抖。你的心碎了,赶紧拿来毛毯给他盖上,还把董老师遗留下来作念想的毛背心给他穿上,看看还不行,你又把自己的棉袄也送给了他。你把他搀扶到你的寝室,给他泡上一杯麦乳精;随后,又护送他上医院。医生说,要先交费,你就四处张罗借钱。你对他精心护理了两天,两天里,你既要给他送饭,侍候他吃药,还要扶他上厕所。他哭了:“张老师,我把你累着了。”你说:“都怪老师平时太粗心,对你关心不够……”

医生为你抱不平了:“孩子病了,他的父母都不来看一眼,你又何必两天两夜守在床边呢?”你说:“他是我的学生,我怎能不守呢?”为了弥补他住院期间耽搁的课程,你又不辞辛劳为他补课。谁能说清,你窗前的灯光,是何时开启何时关闭的啊?……

还有那回上早操,傈僳族学生王正学不在。你问他怎么不起床,他沉默不答。你摸摸他的额头,不像生病的样子,你顿时明白了,问他是不是没钱了,他羞涩地点点头。你翻箱倒柜才找到20 元。王正学是我们班上最困难的学生之一,他们村里至今还没有初中毕业生。那以后。你每个星期给他30 元,直至他完成学业,就连中考报名费也是你替他交的。

为了给长期不回家的学生改善生活。你就请王正学他们12 名同学上饭店。猪蹄汤,回锅肉,他们吃得好开心,可结账时,个个都傻了眼:“张老师,我们不知物价这么贵。”你却并不在意:“只要你们安心学习,比什么都强。”就在你第2 次去昆明做手术前,王玉仙病了。你实在没法,只得托熟人担保,请医院先给她治疗,生活费则由你直接给她,直到她母亲赶来,你才千叮咛万嘱咐地离去。医生说,你只要拿出照顾学生五分之一的精力照顾自己,病也许早治好了。你说:“为了学生,我的病即使没治了,也不后悔。”听了你的话,在场的人都默默不语。

老师们有个大小困难,你总是慷慨解囊。不请自到;每次捐款献爱心,你都不甘落人后……

这是你继承了我们这个民族古朴淳厚的民风。你的真情,铭记在学生心里;你的慈爱,溶解进众人血液……

中秋节,我们好多同学挤进你不到17 平方米的小屋,把你姐姐送来的东西吃个精光。果皮纸屑撒了一屋,欢快和笑声也装满了一屋。你说你胃口不好,不想吃,尽看我们的吃相好笑。我们太不懂事了,你平时就很俭省,我们吃了,你吃什么呢?……

真遗憾,我们这辈子才和你过了一个中秋节。

真庆幸,我们这辈子能和你过一个中秋节!

你给我们没日没夜地补课,民中的老师加班加点地给学生补课,从未收过我们一分钱的补课费。有人说,这是大搞功夫教育,可我们明白,我们来自边远贫困的民族山区,属照顾录取。小学毕业了,有些人连汉话都说不清,若不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强化学习,那结果会是什么?

我们现在处在什么时代?据说是处在各顾各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据说是金钱的力量大于责任的力量,物质享受高过精神追求。抱有这种看法的人可能不少,但至少这个社会里具有使命感的人不这样想,你和民中的老师不这样想。你们工资不多,奖金有限,可你们宁守清贫,也不让灵魂受玷污。人的生活固然离不开金钱,但金钱也检验人的灵魂。你的灵魂,一如芬芳皎洁的白玉兰花,又似经年滋润华坪热土那泓清澈晶莹的鲤鱼河水……

从石龙坝乡来的彝族学生李陈,曾暗暗发誓,中考时一定要考个第一,为张老师争气,为15 班和民中争光——

我明白,除了用最优秀的成绩来回报你的关心和疼爱外,实在难以找到更恰当的方式了。我是个典型的书呆子,读起书来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夏天,我还穿着冬天的衣服,竟浑然不知,汗水断线似地往下淌,旁人见了热得受不了,而我却并不在意。

每天上课,你都要帮我脱衣服,生怕我中暑捂出病来。15 班的学生,每人有个喝水的小杯子。别人的水喝完了,会自己倒,而我却宁肯干渴着。整整半年,我在教室里喝的水,都是你给倒的啊……

中考前夕,我的身体日见单薄,你那个急法,像丢了魂似的。你把自己住院时姐姐买的舍不得吃的麦乳精、三七参、蜂王浆拿来,亲自喂我。

我语文成绩差,你就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强化的办法。开头,每晚单独给我讲解一、两题,后来增加到四、五题。

爱心哺育出的动力,无坚不摧,最能创造奇迹。在1998年的中考中,我以726 分的总成绩荣膺全县第一名。我能聊以自慰的是,我最终没有辜负你的关怀和期望。

那天,我们一中的校长朱尔毅告诉你:“李陈写了篇作文,把你比作妈妈,感人得很哟……”

你只是笑笑,脸上现出令人难忘的深思。你明白,面对学生和教师的赞誉,肩上的担子有多沉。

现读高中的杨治平,对张老师有着铭心刻骨的爱。是张老师高尚的师德、人品和无以伦比的敬业精神,激发、感化和教育了他,使他在做人和学习上彻底翻了个样——

我原来不在民中,因为特别调皮被原校赶走后才来民中求学。我特别讲究仪表,皮鞋锃亮,衬衣雪白,衣服毕挺,留着长发,戴着耳环,还戴着戒指。你一看便知是个玩世不恭的“混世魔王”。你初次见到我时,纳闷了好一阵子也没弄清我到底是男还是女。

我迟到了从来不报告,也不瞅人,老师让进就进,不让进转身就走。上课打瞌睡,睡醒了就起哄,谁批评我,我就跟谁顶牛。下课爱搞恶作剧,把撮箕、竹篮往同学头上扣。学校劳动从不参加,连当教师的母亲都对我失去了信心。

你瞅准了我聪明而又好出风头的特点,频频家访,劝我住校。我母亲不无担忧地说,你管得住吗?你说,不仅要管住,还要管好。从此,你就如影随形般跟定了我。

一天晚饭后,你拖着沉重的步子朝我走来。我想溜,但被你甜甜的喊声留住了。师生俩就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坐下来。树上有鸟儿唱歌。你笑盈盈地看着我,那是终生难忘的慈母般的笑。我原以为要挨一顿批,半晌,你才说:“你真聪明。”听惯了被骂为“朽木不可雕”的我,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夕阳洒下金色的余辉,给青山绿水披上了斑斓的彩衣。柔风里,是你亲切的声音:“你知道什么是美吗?人应怎样才美呢?”

谈话结束时,我主动取下了耳环和戒指。我做得多滑稽,多么荒唐可笑呀!

那以后,你都要重点看护我。夜里响过熄灯铃,你还打着电筒来清查人数;当点到我时,你生怕冒名顶替,还要走过来用手摸一摸,日日如此,月月如此,使我断绝了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的机会。

那次,我悄悄溜出了校园。岂料,蓦然一回首,你却艰难地跟在我身后,眼里充满血丝,身子极度疲惫虚弱,浮肿使你行走特别困难。我动情了,跑过去,眼里泪珠晶莹:“张老师,请你回校吧,我只是回家一趟,马上就会回来的。”

“你看见老师病成什么样子了,不管你去哪里,老师都要跟着。”

我确实变了。母亲讲:“我儿有希望了。希望就是张老师。”

你却说:“我深信爱尔维修说的一句话,‘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刘远辉和陈善辉想起那天张老师家访的情景,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那是个星期天。你给学生补了5 节课后,带上他俩去家访。他俩家在新庄乡的天星办事处,距县城约20 公里,路上要转车,还要走路。近来,他俩有了厌学情绪,不太守纪律,你曾托人带信给家长,但家长没来。

你买了3 张车票,就出发了。路上坑坑洼洼的,颠得你骨头象散了架。七倒八转后,终于来到刘远辉家,家里大门紧锁着,你便央人去找。恰在此时,你的病又犯了,站不成,坐不是,你就用手卡住腹部止痛,侧着头,生怕被学生看出痛苦样。约摸半小时,刘的父母回来了,见你脸色煞白,额头沁出了汗珠,他们动心了,连连道谢。你却说:“不用谢。这是我的职责;要教育好孩子,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从刘家出来。你又赶了3公里路来到陈善辉家。当你告别出门时,夜色已悄然降临了。山道崎岖,怪影憧憧,星光下的草木山石,狰狞朦胧,四野空旷寂寞得怕人。直到这时,你还没吃晚饭。你视力不好,天黑后什么也看不见,当你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地摸到公路边找车时,车早已走光了,怎么回去呢?

就在你自己说服自己、自己安慰自己的时候,你被饭店老板认出来了,她热情地招呼你吃了饭,你给钱,她不收。她说,你为学生付出那么多,我也该为你做点什么。

这时,恰好县委组织部的小车路过,听说你在,他们停下来,热情地把你送回了学校。晚上,你的胃病又犯了,大口吐血,连床都起不来。这只是你家访的一个缩影,谁能说清,多少次家访回来,你都只是泡碗方便面,或煮点稀饭过夜。有人讲,你何必费那么多心思呢?你说:“因为我是教师,履行的是教书育人的职责……”

这就是你,张老师,永不满足又永不知疲倦的你,刮风下雨全不惧,烈日霜雪只等闲。

“宝玉,来!”张老师在门内喊。

刚毕业的李宝玉,是教数学的,她和张老师都爱好文学,有着共同的话题。张老师住2 楼,她住3 楼,每次上下楼,她都要从张老师门前过。张老师见了,都要亲切地招呼一声。

她刚走上讲台那阵,心里发慌,张老师便不厌其烦地向她传授教学经验、方法,她听得人了迷。张老师是以一位纯洁、善良和坚强的大姐姐的形象走进她的心田的。她常想,能结识张老师,是人生的一种幸运。

那次她病得不轻,是张老师为她熬药找医生,送水送饭,才得以很快痊愈。开初,她不知道张老师有病,说话做事没个遮拦。后来,她震惊了:一个无家无靠又患了绝症的女人,对同事,有着无限爱心;对事业,有着满腔热情。这是为什么?

“宝玉,开门。”张老师甜美的声音很轻,但很执着,大有不开门不罢休之势。下午,张老师看她气色不好,晚饭也不吃,断定她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要来陪她。她以往什么事也不瞒张老师,什么话都对她说,两人情同手足,亲如姐妹。一声“宝玉”,能使她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

这天下午上数学课,一个学生先是呼呼大睡,被她叫醒后,又做小动作哗众取宠。她批评他,不料他站起来把课本很响亮地往课桌上一甩,就径自出去了。她坚持讲完课后,跑回寝室痛哭一场,越哭越伤心。

“宝玉,别哭了。再哭就不漂亮了,以后还怎么嫁人呀?”她被张老师这一说,感到怪不好意思的,当真就不哭了,接着就向张老师讨“说法”,张老师只是笑。

学校伙食不好,她常感到饥肠寡肚,不想吃饭,张老师依然是一声甜甜的“宝玉,打饭去。”雨天来了,她说:“唉,什么时候有腊肉吃就好了。”张老师说:“这还不好弄?”不久,张老师就端着腊肉,还有一碟泡菜来了,好诱惑人的胃口呀。平时,姐姐给张老师送来好吃的,张老师总忘不了叫一声“宝玉,来!”

尽管天天在一起,宝玉还是非常感动,她觉得和张老师相处,每天都有沉甸甸的收获。她从不掩饰内心的活动:“张老师,你太善良了,以后我什么都听你的。”

“真的?”

“我骗谁,也不能骗你呀!”

“找对象也听我的?”

“你坏,你坏。”

“哈哈哈……”欢笑撒满一屋。把痛苦留给自己,把欢乐留给别人,这,就是张老师。

每次张老师从外面回来,脚步声由远而近,这脚步声很有个性,能让人从中感受到它的力度和节奏。这时,她都要迎下楼来,为的是听那声甜甜的“宝玉”。

“张老师,让我来。”和张老师相处久了,她也特会关心体贴人,总想帮张老师做点什么。看到张老师洗衣服,她绾起袖管,想接过活计。

“不用,不用,你有衣服要洗,尽管拿来。”张老师是个只知帮人而不要回报的人。她俩外出需花钱时,每次都是张老师争着付。宝玉曾多次想起那句久违了的名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这是时代的强音!比之金块的叮当,摇滚乐的强奏,股市厅里的狂喜和沮丧,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饭店中夜以继日没完没了的觥筹交错,以及一切的争私斗狠声——都动听、悦耳、美丽!

令宝玉感动和惊诧的事还有很多。1998年8月2日,是张老师第二次手术出院的日子。新上任的教育局长徐嘉泽要派专车接她回来,她不依。徐局长在电话里动了真情:“张姐,你就听小弟一回吧,你要拒绝派车,我终生都会不安呐……”出发前,细心的徐局长告诉司机,车要开慢、开稳,可不能颠了张老师;她让停就停,让走就走,一天赶不回来,可以开两天、三天……

可车刚启动,张老师就一个劲地催。为打消司机和接送人员的顾虑,她还提议谁也不能睡觉,要轮流唱歌。为减少停车次数,她竟未在车上喝一口水,渴了,就忍着。她知道教育局只有这一辆车,局里等着用。结果车子一天就到了……

十一

1997年8月,华坪县民族中学成立,张老师从中心中学调到了民中。她以对工作的渴望和满腔热情,在许多同事中第一个获得了当毕业班班主任的机会。她很看重这个机会,把当班主任看成是学校对她的信任,看成是自己施展抱负和展示才能的好机会,从一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

她是班主任,教语文,还教政治,整天不是上课就是辅导,工作量超出常人几倍,可她不但没有怨言,还越干越起劲。她从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她说:“最好一天到晚都有课。一有空闲反而不自在。”她的心,在讲台;她的情,系学生。面对学生,她能忘掉病痛,忘掉伤心往事,忘掉一切。学校规定,学生作业和教师教案要定期检查,有人抱怨管得太死。她却认为,即使学校不作规定,作教师的也应对学生对教学高度负责,认真批改每道题,备好每节课。

她对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她追求成功、完美、纯洁、高尚,追求自我价值的极大实现。她以忘我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赢得了学生、同事的尊重和社会的承认。

1997年。中考,她接手仅1年的政治获全县二等奖,其中一个班名列全县第二名;10月,她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一等奖;12月,全县初三语文竞赛,她的一名学生获一等奖。

1998年。1月,全县统测,她教的语文从接手时的第十三名跃到第五名,政治从接手时的第三十名跃为第一名;3月,辅导2 名学生参加全省初三语文竞赛,分别获一、二等奖,被县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5月,被县教育工会授予师德标兵;中考,所教语文综合成绩全县第四,政治全县第二;9月,教师节,获县教育成果奖,被地委、行署命名为优秀教师。以后的每年统测,她教的语文、政治又名列全县第一。

尤为可贵的是,她以她的敬业精神和实际行动,为民中、为全县教职工、为全县人民树立了榜样。她没有家庭,但她把教师的赤诚与情怀,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没有子女,但她把母亲的柔情与慈爱,毫无保留地播洒进了学生的心田。她的名字,连着热情,连着一团火,连着兢兢业业和孜孜不倦。她,代表着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闪烁着太阳底下最耀眼的光芒!

她以她的敬业精神和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组织的无限忠诚,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对本职工作的极端负责,对专业技能的精益求精;她是:一册揭示爱岗敬业的生动教材,一副展示伟大母爱的瑰丽画卷,一个哺育孩子健康成长的经典案例,一曲谱写人间真情的温润史诗!

张桂梅精神,就是华坪教育的精神,就是华坪人民的精神,它的实质是:坚守,自强,拼搏,友爱……

首先是民中这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在她分设仅一年的时间里,就芳香四溢,硕果连枝——

1997年。秋季学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学生获奖率居全区全县第一。

1998年。1月,全县29 个科次统测,民中有21 个科次居全县前5 名;中考,在丽江地区108 所中学中,综合成绩名列第六;在全县13 所中学中,名列第一;12月,全区初三英语竞赛,获优胜集体三等奖,有8 名学生获奖。

同年高考,云南省理科第一名就出在华坪一中,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丽江地区获此殊荣的第一人;高考考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较上年增长12%,中考也创历史最好水平;10月,华坪的“两基”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2001年3月,华坪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

面对教育滑坡而忧心忡忡的人士说:“重振华坪教育雄风的时候到了!”

县委副书记陈裕善说:“只要有了张桂梅老师的精神,华坪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县长李维忠说:“要唱响‘科教兴县’的主旋律,要把华坪早日建成‘云南的温州’,就必须大力弘扬张桂梅老师的精神!”

十二

张桂梅老师的病情和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学生来了。学生家长来了。

县政协、县妇联、县总工会的领导也来了。

县检察院干警和素琴给她的学生送来8件衣服。

张菊兰副县长每月捐资100 元,资助她的孤儿学生兰娟。

陈裕善副书记一次就向民中贫困生丁文琼捐资600 元,并将其定为自己的结对扶贫学生。

土管局长陈古国、教育局长徐嘉泽,每月各捐资50 元,结对帮助贫困生……

1998年。3月24日,38 位政协委员视察民中,被张老师的事迹深深打动,毕恭毕敬地向她三鞠躬,当场捐款6230 元。

4月30日,县妇代会结束后,县委书记带着姐妹们的捐款6043 元,亲自登门慰问。

5月,县中医院邀请她去作自身事迹报告会,医生、护士和正在吊针的病人都聚拢来凝神谛听,不时掌声乍起,众人泪湿衣襟。

1999年。1月26日,丽江地委委员、地委秘书长王洪富代表地委、行署专程看望她,并给学校捐款2000 元表示慰问。

2月,教育局和县委、县政府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并授予她“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民教师”的荣誉称号,奖给她人民币1000 元。

4月,省政府授予她云南省劳动模范。

7月,华坪县委授予她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9月,地区政协工委向地委写报告,建议地委在全区开展向她学习的活动。丽江地区妇联等部门,专门邀请她到丽江地区所属各县巡回作报告,听者无不震撼。

10月,丽江地委副书记解毅作出批示,要把学习她的活动引向深入,在全区掀起向她学习的热潮。同时,华坪县委书记和炳寿也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要特别关照她的生活和身体,不得因费用问题而贻误治疗……县教育局在经费拮据的情况下,拨出1.5 万元专款给她治病。

“张老师治病需要钱,我们捐……”

“为治好张老师的病,我们竭尽全力……”

“感谢了,兄弟姐妹们。心意我领了,但钱我不能收,政协委员和妇代会的捐款共12273 元,我均已转捐给了学校,学校比我更需要它……县委、县政府给我的奖金,已捐给了县慈善会,让它去温暖更多的人……

“我的病情和遭遇,牵动了兄弟姐妹们的心,给学校和领导增添了许许多多的麻烦,我于心不安。1998年7月22日,我第2 次被送进手术室,当时在丽江学习的李建国校长就守在电话旁,几次打来电话,直到我被送出手术室,他悬着的心才落下来。徐嘉泽局长多次劝我休息,保重身体,还要为我减去一门课。这是怎样的亲情啊!我虽然没有子女,没有家庭,但我并不孤独;我虽然活得很艰难,但更多的是欢乐。因为,我结识了你们,我生活在华坪,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

“现在,我的病仍在复发,即将面临第3次手术,疼痛每时每刻都在纠缠着我……

“没有别的,我最终的选择,只能是通过加倍工作来报答华坪的父老乡亲……”

张老师多次写过这封信,但从不示人,因为这信是在心里抹泪写的,是在讲台上用行动写的,是她对大地的涌泉之报,对教育事业献上的耿耿忠诚。读来令人肝肠寸断,热血喷涌,泪珠滚落,回味许久,许久……

蹀躞华坪县城,仰望轿顶山,苍旻高远,蜿蜒的一脉绿色嶕峣向天,毫不显奇,毫不出众。它像一位普通教师所走过的路,跌宕起伏,不屈不挠。进到山里,才发觉山是宝山,红心花满坡满谷绽放时,一如四月的纤云,装点春光,妖娆大地,只为秋来收获有汁有味的红心果。

张桂梅多次登过轿顶山,她的脸与红心花相映生辉。站在山巅喊一声,就能听到四面八方强音的回荡。那是什么声音?

那就是张桂梅——一位极普通极平凡的人民教师,用她超越生命的激情发出的呐喊!

后记

当我就要结束这篇报告文学的时候,我还有几件事需要向亲爱的读者陈述。

2000年3月,张桂梅老师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5月5日,她从北京参加完表彰大会回到华坪,受到华坪县四套领导班子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等县里领导致完欢迎词后,她走到县委书记和炳寿跟前,从挎包里拿了一叠崭新的百元面钞和一支14K金笔,双手递给和书记,说:“这是我此次进京受表彰所得的奖金共5000 元,金笔是教育部赠送的。我是华坪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全国劳模。成绩归功于党,荣誉属于人民,我不能独占。现把它捐献出来,钱作为党费交给组织,金笔送给党史办作纪念。”

和书记惊愕之余,婉言劝道:“张老师,你既要看病,又要资助学生,生活一直比较困难。笔我们收下,钱你还是留着自己用吧。”

“不,我一分也不留。没有组织的照顾和全县15 万人民的关心,我不仅当不上全国劳模,恐怕早就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我虽然困难,但还能应付。捐给组织,让它去温暖更多的人。这份心情,相信组织能够理解。”

和书记接过钱后,把手一扬,声音有点颤抖地大声说:“同志们,这就是我们的劳模。她不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场的人感动了。有的默默不语,有的热泪盈眶。最终汇集成雷鸣般的掌声……

面对鲜花和荣誉。张老师并没有陶醉,2000年6月20日,与华坪毗邻的永胜县遭遇了百年罕见的特大冰雹灾害,张老师又主动向灾区捐款1000 元。2001年9月18日,她又把荣获全国师德标兵的500O 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县民中。至此,她捐献的各种款项已达31273 元。8月,中华全国总工会特意邀请她到北戴河疗养,受到尉健行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劳模得知她的事迹后,无不肃然起敬。2001年3月,在美国“妈妈联谊会”的赞助下,华坪县孤儿院成立,张老师出任院长,她和孤儿同吃、同睡、同学习,在她的精心哺育下,孩子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快乐和笑靥,正茁壮成长……

2001年9月27日,云南省教育厅82 号文件向全省教育系统发出《关于向全国师德标兵张桂梅同志学习的通知》,丽江地区教委、地区工会也联合发文,号召全区教师和干部职工向她学习。

品在竹之间,格在梅之上。张桂梅的品格,淡雅韵同修竹,坚贞操比寒梅。睹人聆音,如见疏影横斜,似闻暗香浮动。看到她,就使人看到了新时代全国劳模的纯洁与无私,看到了人民教师的崇高和伟大!

( 笔者2001年11月13日于丽江)

猜你喜欢

华坪张老师学生
基于SWOT分析和钻石模型的云南华坪芒果产业竞争力研究
华坪女高的校训
张老师喝茶
赶不走的学生
丽江华坪花傈僳服饰特征探析
华坪县鲜食玉米栽培新技术研究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