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田:镜头守望下的恭王府之美
2019-12-17韦丽斯杨树田
文韦丽斯 图杨树田
亭台楼阁,水榭方塘,雕梁画柱,曲径通幽……这些绮丽之景,在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北京恭王府中,都能被尽收眼底。在游人眼中,恭王府是来到京城的必游之地;在学者眼中,它承载着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在摄影师杨树田镜头下,它拥有拍不完的别致美景、道不尽的情感记忆。“恭王府的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杨树田说。
拍摄恭王府,不仅靠技巧,更要投入情感
“与摄影结缘,是在1983年。”杨树田回忆道,“当年,我参加了天马图片社的筹备创建工作,并在其中的图片制作部任职。期间,我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掌握了暗房制作技艺,并参与制作了多个大型摄影作品展,审美水准得到了很大提高。”2004年,杨树田开始进行恭王府的专题拍摄,迄今已有14年。他坦言:“起初是受恭王府相关部门的邀约,为其拍摄一些对外宣传照。经过多年拍摄工作的积累,我对此本已习以为常,但在拍摄过程中,我逐渐真正认识了恭王府。它深厚的历史积淀对我产生了极大吸引力,促使我想要不断深入走进它。一直以来,我对恭王府始终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带着‘温度’去拍摄的。”
在交谈过程中,杨树田向笔者展示了他多年来的恭王府摄影作品,如数家珍般地、一幅一幅讲解起了照片背后的拍摄故事。“作为一位摄影师,不仅要掌握摄影技能,也要对文学、美术、地理和气象等领域有所了解,这些知识对摄影的影响无处不在。”他举例道,“府中有两口古井,它们四周的地面上刻着两条龙,但在平时晴朗干燥的日子里,这些纹路肉眼很难看清楚。如何把龙的形态拍摄出来,我特地请教了专业人士。原来,只有在湿度适宜的时节,地上的青苔才会沿着纹路的边缘生长,从而把龙的轮廓清晰地‘描绘’出来。”借着潮湿的雨季,这两条龙最终得以在杨树田的镜头下“活”了起来。
“恭王府的建筑细节精美绝伦,它的墙饰、砖雕等做工精细,寓意深刻,尤其是后罩楼的窗雕纹饰,千姿百态,各有不同。在拍摄中,为了避免物体在镜头中的变形现象,更清晰地呈现文物的精湛细节,我有时需要立起很高的梯子,不断寻找最佳角度,进行近距离拍摄。机会一旦出现,就要及时把握,好的运气也很重要。”杨树田说。在拍摄房顶上的兽首砖雕时,背景的天空原本清澈无云,但不一会儿,突然飘来一片形似龙头的云,恰巧停在了镜头的正中心,成为点睛之笔,他立刻将眼前之景精准地定格了下来。于是,以湛蓝的天空为衬,富有历史感的古老砖雕与鲜活的云彩相映照,使画面立马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恭王府中大大小小的园林景观纷繁复杂,若想把各种景物组合成一个和谐的画面整体,既需要取景、构图等能力,更要充分认识拍摄对象。精湛技巧的发挥,要建立在对拍摄对象的情感之上。好的技术与情感深度相结合,才能创作出“会说话”的作品。正是出于热爱,杨树田才始终充满着创作激情,设法克服各种拍摄难题,用相机展示恭王府之美。
恭王府的美,他最熟悉
拍摄恭王府的摄影师不在少数,但杨树田的作品目前是最为全面的。他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现了恭王府的各类景观,点面俱全。无论是游人如织的热闹之处,还是僻静角落,他几乎都已踏足。可以说,恭王府的美,杨树田最为熟悉。“恭王府之美,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景观,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杨树田赞叹道。
春日里,万物生意盎然,恭王府内的景物也争先开始了“比美”,众多鲜花与枝叶使人眼花缭乱。此时,杨树田会先明确立意,强调画面重点,避开那些与主题无关的杂乱内容,发挥相机的特性,再加入自己的审美想象。在《春色》系列作品中,他巧妙利用前景、中景和远景,使妙香亭、湖心亭、牡丹园等亭院与自然景物相得益彰,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在炎热夏夜,湖心亭被多彩的灯光点亮,宾客在亭中相聚交谈,又呈现出了另一番趣味。
拍摄秋景时,杨树田喜欢运用景深、逆光等效果。“对于秋天的元素,要善于观察,敏锐地捕捉到明与暗的变化”。傍晚日落时分,金色光线斜照在窗花上,枯黄的树叶在墙上投下阴影,光与影的鲜明对照,使恭王府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历史沉淀感,耐人寻味。到了冬日,积雪又为房顶、树木和地面裹上银白色的素衣,古老的府邸由此显得更加庄重。《银安殿雪霁》中,雪地中延伸的一串串脚印成为画面的亮点,为观者留下了丰富的遐想空间。
此外,作为典型的四合院建筑,恭王府体现了我国古典美学讲究对称之美、意境之美的特点。与此相应,杨树田也在摄影作品中营造了丰富的审美意境。在《锡晋斋院内风水石》《抄手游廊秋》等作品中,他采用“框式构图”法,巧借屋檐、门廊和枝叶作为画面框架,透过前景呈现远处的景致,使场景富有意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恭王府在不同季节、不同视角里的多样美,得以在杨树田的镜头中留存。他表示:“拍摄恭王府,需要有摄影人应有的责任感。只要遇到合适的天气,我总思考着如何让景致与天气相结合,把恭王府最美好的瞬间留下来,让广大读者、游客更好地了解恭王府。”
用镜头守望恭王府,记录文化记忆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杨树田在拍摄前,往往需要做足功课,了解恭王府的相关历史,这样拍摄才更有针对性、主题性。谈到《窗雕》系列作品时,杨树田介绍,恭王府的众多窗雕形状各异,十分讲究。每一扇窗的造型与雕刻,都与房间的功能相对应。比如,书房的窗雕是书卷之状,形象生动。此外,府邸的内景同样颇具亮点。精雕细琢的蝠厅,宽敞明亮的大戏楼、气派辉煌的后罩楼,拥有精美金丝楠花窗的锡晋斋……在拍摄屋内细节时,杨树田往往被古人的艺术智慧和情致所触动。
杨树田认为:“身为一名摄影师,我有责任以摄影艺术的方式,去挖掘恭王府更深的人文内涵。如果仅拍出眼前之美景,还不能称作真正的摄影。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恭王府的文化‘内核’,通过手中的镜头,充分传递出它的内在之美。”恭王府虽是清代建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已成为“过去式”。历经时代的风云变幻,它已洗净铅华,成为了本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如今,恭王府更宽地敞开了怀抱,向世人展示它独具的人文之美。“摄影已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恭王府专题是我摄影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由摄影艺术而与恭王府结缘,令我十分欣慰,我会继续用手中的镜头展现它、守望它。”杨树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