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实践研究
2019-12-17易传耿
易传耿
江苏省盱眙县鲍集中心小学,江苏淮安 2117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后作业的设计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前后知识联系,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作业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达到知识拓展的效果。对此,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切实提高作业的质量。但是,从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作业设计缺少针对性、作业设计缺少探索性等。教师要进一步落实好作业设计优化的具体要求,结合问题成因,制定更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实践。
1 小学作业设计主要理念
1.1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作业的设计一定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作业设计要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在已有的实际经验中,把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动手,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1.2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数学作业的布置不只是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要通过作业不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作业引导,让学生改正缺点,逐渐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整个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学习素质。
1.3 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要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素质教育体现在数学学科上就是不能增加学生的课余负担。在作业的布置上就要控制一定的量,不要让作业过多占用业余时间,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控制难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要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要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途径
2.1 提高作业设计层次性
数学作为一门集理论性、抽象性与复杂性于一身的学科,学生学习中,是会感到困难的。同时,不同的学生由于自身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差异,也会造成学习结果的差异。对此,在作业设计中,也需要教师落实好分层政策,保证作业内容能够对焦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提高作业的层次性。
例如,在课后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将作业设置为必答题和选答题。其中必答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选答题是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考察,不通过的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水平来进行选择性回答,从而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
在教师作业布置中,也要明确作业完成质量大于作业完成率的原则,要追求作业完成后达到的实际效果,而非只是将作业写满。此外,在课后作业布置中,教师也可以导入微课教学,制作数学知识专题。一方面是通过微课视频强化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另一方面则是结合知识讲解来设置问题,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及时进行巩固和练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2 提高作业设计探索性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也要提高作业的探索性。问题时知识学习中的引线,只有保证了问题本身的合理,才能够得到理想的问题结果。但是从过往的问题设置、课后作业设置来看,教师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学生的考察上,将作业与考试混淆,从而失去了作业的原本意义。
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往往不具备立体思维。对此,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制作二维图形向三维图形转化的视频,帮助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的规律。以圆柱体为例,便可以简单看作矩形图形在弯曲连接后所围成的圆形空间,而圆柱体的体积便可以理解为在这一圆形空间内存在着多少个与底面平行的圆形,并将其面积求和。待教师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种思维后,便可以将其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自行探索。
学生在课后学习中会发现圆柱体的高便代表着有多少个这样的圆形,从而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底面积乘以高。那么从这样一种方法所达到的公式来看,学生一定是充分理解了的。同时,在学生把握了公式规律后,今后的运用也会更加灵活。此外,除了圆柱体的公式总结,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同样的方法来总结其他图形的公式,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中,可通过提高作业设计层次性、提高作业设计探索性等方法来达到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