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广播的可视化发展路径探析

2019-12-17王成梧

传媒 2019年11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直播间可视化

文/王成梧 李 佳 郭 骊

广播凭借其传播速度快、收听便捷、互动性强、受众广泛等特点,在互联网浪潮中成功赢得一席之地。而短视频、网络电台、订阅式广播、粉丝电台直播等互联网产物,越来越影响到传统广播的发展模式。“看得见的广播”是广播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为抢占受众市场而孕育的产物。现代广播的“可视化传播”是传统广播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传统广播带来立体化、多维度的传播空间。

广播可视化,其根本并不是将广播节目转变成视频节目,而是在创新节目呈现形式的基础上,满足用户需求,优化节目效果,扩大广播影响力。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透明直播间、户外直播等“看得见的广播”就已经出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视化广播”开始出现在门户网站、手机APP以及各大商业音视频客户端上。互联网带来的这场媒体革命,意味着广播必须打破其传统媒介壁垒,对节目内容、生产流程、传播手段等进行深度变革,更要对广播的服务性以及交互性进行颠覆发展。

广播可视化1.0时代——透明直播间+固定摄像头

让广播“看得见”的探索实践由来已久,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播直播节目常态化以后,很多电台在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搭建“透明直播室”,让听众可以透过玻璃看到直播间内主持人录节目的情况,这算是广播“可视化”的一种“初级形态”。

1 9 8 6 年1 2 月1 5 日,广 东 珠 江经济台开播,诞生了中国广播第一个户外直播室,开创了以大版块、热线电话、主持人直播为主要特征的“珠江模式”。此后,“珠江模式”被迅速复制到全国各地,主持人直播逐渐成为广播节目的常态化方式,各大城市的商场也随之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透明直播室”,广播风靡一时。在大型活动现场和人流密集场所搭建“透明直播室”的做法延续至今,成为广播走近听众,与听众交流互动的一种特有方式。甘肃交通广播在历届兰州车展现场搭建“透明直播间”,由电台的当红主播轮番上阵,邀请汽车品牌经销商代表走进直播间,为广大市民解读购车政策,为现场参与活动的市民带来福利。这一方式除了提升电台的社会影响力,也能更好地形成电台和广告商的良性互动。

为了弥补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缺憾, 进入21世纪以后,不少电台在广播直播间安装摄像头,听众在收听广播节目的同时,可以通过电台的官方网站看到直播间主持人的实时画面,让以往神秘的电台主持人露出“庐山真面目”。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北京电台在2012年前后使用的英夫美迪广播制播系统,直播间不同位置的摄像头可以切换,让听众从不同角度看到主持人和直播间画面,实现了广播最初的“可视化”效果。然而这种“可视化”方式的不足也显而易见,即镜头单调、灯光效果差、主持人和镜头缺乏互动、视频终端比较单一、视频内容不够丰富。

广播可视化2.0时代——广播+手机视频直播

2 0 1 6 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当年直播产业呈爆发式发展,直播平台数量近200家,平台用户规模高达3.25亿人,直播APP日活跃用户人数2400万,网络直播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社交新模式。对那些在新媒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受众而言,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听广播,而是迫切地想要通过“网络直播”这种可视化手段获得除了“听”以外的其他信息,广播与网络直播平台的嫁接催生了收音机之外的广播新载体。

映客、花椒、熊猫T V 等手机直播平台凭借其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互动性强等诸多优势吸引到海量用户,其中不乏大批资深广播听众。在网络直播浪潮冲击下,众多广播主持人入驻各大网络直播平台,他们除了使用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同步直播广播节目内容,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开启网络直播,让听众转化为粉丝,参与到节目之外的多场景互动。广播与手机直播的融合除了让听众能够获得全方位的节目信息外,还有助于增加广播节目的用户黏性和吸引力,提升节目产品的传播力和附加值。

虽然“广播+手机直播”的模式打破了广播电台原有的神秘感,但广播“可视化”并非简单地把广播节目网络视频化。在这个阶段,手机直播APP的开启,只是增加了节目直播的一道工序,主持人并没有将视频直播作为节目内容的重要部分。视频直播平台的用户除了可以看到主持人工作时的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和生活中的实时动态外,并没有完全融入节目直播、互动以及分享。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在“众人皆直播,直播都网红”的热度褪去后,网络视频直播这种在当时看来还是新型传播工具的形态逐渐暴露出其易逝、脆弱的特点。这些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关注到广播主持人的用户,多数是以主持人为核心构建起来的粉丝社群,该社群的关注重点多数并不是广播节目的内容生产。因此,一旦出现审美疲劳,粉丝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同时,手机视频直播中受众互动内容监管难度大、视频信号不稳定、网络直播画面单一、广播节目主持人镜头表现力欠缺等问题也被暴露出来。

广播可视化3.0时代——全频可视化广播系统

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允许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多媒体化的媒介活动,因此“广播可视化”的演进愈加丰富和快速。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正在通过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多元的媒介融合手段实现广播真正意义上的“可视化传播”,“互联网全频可视化广播系统”应运而生。

在互联网全频可视化广播直播间中,通过全景摄像头、专业摄像机等摄录设备,运用“网络直播”“弹幕”“视频+图文素材”等元素,形成广播真人秀。直播间外,电台的户外推介、大型活动等,可独立于广播直播系统,完成可视化播出与互动。内外场联动时,外场主持人、记者可以借助手机、无人机等外场信号,传回直播间,和直播间信号一起实现联动。除此之外,互联网全频可视化广播系统还能够实现与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视频流共享等跨平台应用。

与可视化2.0时代的一般网红直播平台不同,全频可视化广播系统具备平台融通、实时互动、视频技术升级、素材丰富的特征,视频直播成为广播节目的一部分,与广播节目相互融合。受众不仅可以在听广播节目的时候通过互联网与可视化直播间实时互动,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订阅喜欢的节目,让直播变点播,在有观看视频条件的时候回看节目。

北京青年广播F M 9 8.2 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频可视化广播电台,直播间配备多个高清摄像头,以配合不同角度的机位需求;其在背景墙设计了活动式LED屏幕,用于展示节目视觉海报、视频图片、主题资料等。在直播间划分出“表演区”,安装舞台灯光、麦克风设备,嘉宾可在表演区展示歌唱、舞蹈、走秀等才艺。既保留广播直播间的特色,又能满足视频直播需求,达到良好的画面呈现效果,让广播多了视觉维度,传播渠道更加立体、多元。

从营销角度来说,互联网全频可视化广播直播间能够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全方位、多角度的融媒体技术让营销方式更加立体,譬如,在直播间设立广告牌、在可视化大屏幕展示客户信息、在图文推送中插入客户二维码等。

在可视化广播节目制作的过程中,主持人除了进行常规广播节目的日常操作,还要根据节目内容准备图片、视频等视觉素材,在可视化演播厅中呈现多种视觉元素。而节目制作人员除了保证节目正常播出外,还要负责后续传播的节目视频剪辑。相较于传统广播节目,可视化广播内容制作和传播涉及的环节更多,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新一代的广播听众群,通常很难形成固定的收听习惯。可视化3.0时代的广播节目在保证听觉表现力的同时,加入视觉这一传播维度,便于传播内容在多轮传播中通过图文、视频直播和短视频等各种方式,进行多渠道传播,促使内容进入更多受众视野。

可视化3.0时代是国内众多广播媒体融合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它让广播的内容、受众和平台价值能够在复杂的媒介环境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当然,实现这种“可视化广播”传播效果,涉及的流程再造、成本增加、人员技能等方面的问题,也是需要面对的。

广播可视化4.0时代——广播可视化产品及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新媒体广播衍生产品。近两年,短视频风靡移动互联网,各大互联网公司争相拓展短视频业务,例如,字节跳动的抖音、腾讯的腾讯微视、百度的Nani小视频,此外,还有快手、秒拍、美拍、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吸引了大量的流量资源。据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度报告”显示,短视频行业用户破5亿,这意味着平均每2个互联网用户就有1人使用短视频APP。

短视频契合了移动互联网碎片化传播的特点,前景广阔。正处于媒体融合前沿的广播和广播主持人纷纷在短视频平台开设官方和个人账号,这些账号的特点是与广播节目相互关联又独立运作,依靠广播主持人的影响力吸引粉丝,又将粉丝反哺到广播节目里,相辅相成。以甘肃交通广播为例,其在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官方账号注册为“尕兰州”,尕兰州是甘肃交通广播一档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兰州方言脱口秀节目,衍生产品有系列方言微广播剧《尕兰州》以及以此为蓝本创排的小剧场方言话剧。2 0 1 8 年下半年以来,抖音账号“尕兰州”发布短视频数百条,都是用兰州方言讲述兰州人身边的趣事,视频以音频为基础,加以文字字幕,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充满乐趣。因为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加上抖音平台的人气,“尕兰州”短期内就聚集了15万粉丝,最高视频点赞量达到10万+。目前已经可以通过商业内容的植入,实现粉丝经济的变现。

打造广播线下融媒体产业。2018年,海口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FM91.6旗下文化品牌书店——未知学吧落成。同年8月,海口音乐广播可视化融媒体户外直播间也在未知学吧亮相。海口音乐广播成为一个集合都市人群追求品质生活方式的可视化融媒体平台。融媒体户外直播间引入可视化操作,直播室与户外直播进行联动,变换多个场景,集中、全面、立体地呈现广播、活动现场与听众的交流实景。这是广播电台音视频与文化产品或者说产业跨界融合的尝试。

在传统广告份额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如何依托媒体传播优势创造新型线下产业,是发展广播媒体融合事业的题中应有之意。

建立创意孵化机制。近年来,国外媒体争相成立实验室,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浪潮。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实验室”早在2012年就致力于用技术推动新闻业的发展。从早期由少量员工兼职发展到目前由20人组成的专职团队,人员背景涵盖了记者、科学家、开发记者和广播专家。在英国广播公司实验室的54个项目中,有34个项目都和技术开发有关,包括文字-语音的相互转换、多语言媒体分析监控、ALTO多语言虚拟配音工具、Audiograms音频可视化工具等。另外,英国广播公司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新闻形式的进一步创新,如虚拟现实(VR)新闻、新闻结构化等,以保证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创新能够从多维度促进新闻业的革新。

拥抱新技术、新形势。新华社推出的《全息全景|身临其境看报告》采用了模拟虚拟现实技术和模拟全息投影的视觉呈现效果,让人耳目一新,点击量上亿。人类总是不会拒绝有意思的新鲜事物,因此拥有最新技术的新媒体产品永远是流量的宠儿。

2014年3月,Facebook宣布以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设备Oculus Rift的制造商Oculus VR。一时间,众多科技巨头纷纷涌入这个新兴市场,VR和AR这两个拗口的科技名词迅速风靡全世界。在我国,2016年被称为虚拟现实技术“元年”,VR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毋庸置疑,VR技术已经开始深刻影响包含广播在内的新闻业。现在一些新媒体产品主要是模拟VR的视觉效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VR技术的运用。未来技术成熟后,VR设备会越来越轻巧,拍摄制作越来越方便,这种身临其境的报道方式会比任何描述的声音和文字更加具有现场感。可以肯定的是,VR设备的市场化应用和普及已经离我们很近,其与媒体内容的进一步契合,也值得更多关注和期待。

随着第五代通信技术(5G)逐渐走向商用,一个万物互联的高速移动互联时代正在来临,视频传播的网速限制将不复存在,这将给“可视化广播”带来无限可能。

结语

可以看出,广播的创新和发展从来都不是一种媒介形态的独立存在,尤其在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广播的“可视化”演变会越来越快,形态和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当然,“可视化广播”并不是放弃音频做视频,而是在充分发挥广播伴随性优势的同时,积极利用现代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创造广播可听、可看、可用、可玩的更多可能性。有了“视觉”维度的加持,广播的融合创新之路一定会走得更加坚实。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直播间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羲和号”开直播间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惠农直播间 美好在身边
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编辑的角色转型及定位
少儿广播节目未来发展之我见
小鬼进军直播间
进军营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