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视域下主持人文化传播能力的适应与提升

2019-12-17文/王

传媒 2019年8期
关键词:主持人传统文化

文/王 瑜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触发了文化传播语境的全方位变革:技术多元共存,受众交互加强,文化传播“即时性”特点强化;平台多样生长,网络综艺涌现,文化节目“竞争性”加剧;文化产品更迭速度加快,消费与享乐主义盛行,显露出“媚俗化”趋势;国外文化侵略势猛,本土文化面临着“失语化”的威胁。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电视节目主持人身处文化传播阵地的关键位置,首当其冲面临着能力适应性的挑战。

变革冲击之下,主持人必须加快提高自己的文化传播能力,贯彻融合思维,提升综合素养,才能在全新的融媒环境中扎稳脚跟,不被淘汰;做好表率,脱颖而出;坚守阵地,不为迷失。主持人应当迎合时代变化,推动自身角色转型,实现文化传播的价值,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

融媒视域下主持人文化传播能力的适应性挑战

即时应变能力的挑战。融媒体技术的显著特点是互动性的增强,对主持人的即时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直播、短视频等多元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节目录制方式,一定程度消解了主持人的仪式感。换言之,主持人不再依赖既定的台本和流程,而更需贴近真实的大众语言。比如,《上新了·故宫》引入时下流行的真人秀概念,主持人从录影棚走进真实的故宫博物院,迎来知识的对话与碰撞,以及超越台本之外的不确定性,极其考验主持人的情商和知识储备水平;另一方面,主持人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也发生改变,由“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对话”。比如,不少主持人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开设帐号,和观众形成全方位、近距离的互动,在节目之外继续扩散个人影响力。然而,主持人能否在互动中从容应对,做好表率,积极引导舆论,亦成为关键问题。

个性标识建构的挑战。融媒体环境下,新的媒介和平台不断涌现,用户对于内容的需求增大,从而催生出丰富多彩的电视和网络节目,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以传统文化类节目为例,仅在2019年,便有《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上新了·故宫》等多档口碑出色的节目。然而,在层出不穷的节目中,许多主持人文化内涵不足,表现张力不够,泯然众人,让观众过目即忘。主持人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凸显个人标识,强化个人符号,无疑成为挑战所在。除此之外,主持人风格同质化现象也较为严重,比如,当下娱乐综艺节目中千篇一律的“贫嘴”“段子”主持风格。再如,《中国好声音》中,主持人华少凭借飞快的语速树立个人风格,深受观众喜爱,但此后,不少节目主持人竞相模仿以吸引观众注意力,殊不知却在盲目的模仿中失去了塑造个人形象品牌的机会。

文化内涵素养的挑战。融媒体时代,伴随移动终端技术、即时通讯技术、互动资讯技术的融合应用,内容的传播过程趋向于以社交为纽带进行搭建,重视分享、重视互动,呈现出泛娱乐化的表征。而在这股“娱乐至死”的狂欢浪潮中,一些主持人由于自身文化底蕴不足,内心世界缺乏丰沃的精神土壤,从而失去本心,未能坚守正向价值观,为博取眼球而故意迎合低俗的审美趣味,表现出语言和行为失范的媚俗化倾向。比如,某些主持人为讨好观众,在节目中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而这些网络语言或是不符合语法规范,对受众形成误导;或是存在粗俗特性,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主持人迎合过度娱乐化的媒体氛围,或许有助于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却暴露出自身文化水平的低格局,失去了媒体人的表率作用力和社会责任感。

外来文化冲击的挑战。融媒体背景下,跨文化的交流沟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势。然而,在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下,一些主持人失去了对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基本认同。比如,在一些节目中,主持人常常出现成语错误使用、曲解历史典故、丑化民族英雄、亵渎文学经典等行为,暴露出自身文化素养的低下,以及文化自觉意识的匮乏。而对“港台腔”的刻意模仿,对韩国等主持风格的照搬,更显露出民族身份认同的迷失。传统文化是我国树立民族自信、提高世界文化影响力的立足之本。主持人作为节目的形象“代言人”,担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若一味信仰外来文化,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置之不顾,盲目模仿欧美日韩,便无法与广大受众达成深层次的民族精神结合,更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融媒视域下主持人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路径

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素养。融媒体时代下,要承担好文化传播的职责,主持人的传统文化素养必须要不断提升。第一,利用传统文化修饰语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主持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如此遣词造句之间尽显文化涵养,可以抵御媚俗文化对语言的侵蚀;第二,利用传统文化涵养气质。内在精神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外在形象,主持人亦可将传统文化相关元素运用于造型和服装上,传递东方美学,提升个人魅力。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董卿,本人具备极高的诗词鉴赏水平和文学修养,常常能对节目中的诗词进行深入浅出地阐释和文学加工,如以“西南风”比喻思念的女子,谈吐之间尽显对传统文化的独到理解。概言之,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积淀,主持人才能在不断变化的融媒体环境中从容不迫,坚守本心,孕育匠心。

积极吸收新知,锻炼思维能力。融媒体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受众愈发分散。主持人必须打破孤立、封闭的思维模式,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从更广阔的视角对文化进行解读,实现有语境、有态度、有价值的文化传播。首先,积极学习融媒新技术,了解融媒体技术驱动下的信息传播规律,利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媒体技术,更好地实现互动型传播;其次,广泛涉猎跨领域知识,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特征与话语方式,实现文化传播的语境化和垂直化;最后,提高信息整合能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从简单的播报员转变为文化输出的有机综合体,在传播过程中学会做出有价值的判断,提高综合素养和临场应变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融媒体时代下文化传播对于“一专多能”型人才的需求。

重新定位角色,深度融合内容。融媒体语境下,融合思维渗透到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在传统思维中,主持人担当报幕员、控场人的角色,立场相对“客观”,职能定位明确区别于嘉宾、演员等角色。而在全新的融媒体环境下,主持人角色应当重新定位,实现与节目内容的深度结合:融入节目语境,推动身份隐匿。比如,在《上新了·故宫》中,邓伦和周一围所担任的“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其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角色;又如《爸爸去哪儿》中的“村长”李锐,承担主持人职能的同时,也是这场真人秀中的重要一员,承载着嘉宾和观众的情感依赖。称谓的改变,一方面消解了主持人与节目内容之间的隔阂,让节目发展更具探索性和故事性;另一方面,也拉近了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更具亲切感和代入感。

重视二次传播,做好示范表率。融媒体环境显著的“社交性”,放大了主持人二次传播的影响力:以主持人为传播中心点,以粉丝为子媒介,形成互动式扩散传播模式。这为主持人提供了延伸到节目之外的“舞台”,实现近距离的文化传播。对此,主持人可以尝试新媒体式“多栖发展”,在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与粉丝互动,对节目内容进行发散讨论,触发议题的二次传播效应。比如,《罗辑思维》的主持人罗振宇,在脱口秀节目之外,大力推广节目衍生的微信公众号、APP、微博以及线下读书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媒体方阵,拓展了议题发酵的时间与空间。然而,脱离台本的自媒体互动更为考验主持人自身素养。在分享信息和观点的同时,主持人要牢记身为媒体人的使命,在与粉丝的互动示范中做好表率。

提高品牌意识,打造个人风格。融媒体为个体创造出更多发声和展现的机遇,着重强化了个人符号的影响力,自媒体、草根明星、网络红人的涌现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如此融合背景下,主持人应当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品牌思维,结合品牌运营的理念打造个人形象,输出个人魅力。首先,主打地方受众或特定群体的节目中,主持人可强化本土特色,如汪涵的长沙“塑料普通话”,特色鲜明,令观众印象深刻;其次,根据不同平台的调性,主持人可做出相应的形象调整,比如,在快手等用户下沉的平台,主持人应更多突出自己草根身份,营造出接地气的风格;最后,站在长远的眼光来看,气质自内心而升华。主持人想要打出自己的品牌,还需回归自我,叩问内心,挖掘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坚持学习,充实知识,提升涵养。

强化民族认同,传播主流文化。融媒体引发媒介环境的变动,催生出不少新颖的节目,捧红诸多草根出身的主持人,但其质量和素养层次不齐。在娱乐化和通俗化的浪潮之中,主持人应当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将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结合到节目中,用观众能接受的鲜活、生动的语言,表现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以现代方式解构传统经典,引导大众树立民族自信,培育民族自豪感。其次,主持人应提高对外来文化的鉴别力,提高批判意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抵御国外腐朽文化的蔓延与侵蚀。最后,主持人应当宣扬主流文化,面对那些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文化,应当采取规避和舍弃的手段。为大众创造健康、积极、正向的拟态环境,传播主流文化,提升民族凝聚力,传递正能量,参与构建社会主义文化。

结语

融媒体时代引发媒介生态的全面变革,一方面为主持人带来关乎生存议题的适应性挑战,另一方面也提供了破局之道。首先,面对“即时性”挑战,主持人应当积极学习新技术,广泛涉猎新知识,培养信息整合水平,提高即时应变能力;其次,面对“竞争性”挑战,主持人应当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在新媒体平台上“多栖发展”,输出个人形象,打造个人品牌;再者,面对“媚俗化”现象,主持人应当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提高精神境界,用优秀文化浸润谈吐和气质。最后,面对本土文化的“失语化”,主持人应加强民族认同感,用符合时代的生动语言解读精深的民族文化,宣扬主流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

猜你喜欢

主持人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