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有趣、有味、有用的人文家国
——以《国家人文历史》为例

2019-12-17文/李

传媒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文旅行杂志

文/李 林

《国家人文历史》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一份集时事政论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资讯类杂志,原名《文史参考》。自2010年创刊以来,杂志秉持“真相、趣味、良知”的理念,解读历史背后的秘闻真相,体味历史人物的悲欢成败,展现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国家人文历史》秉持有趣、有味、有用的办刊原则,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打造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创建精神家园。2018年2月,《国家人文历史》从726种报刊中脱颖而出,与《人民日报》《求是》《细胞研究(英文)》等一同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推荐名单。2013年8月,《国家人文历史》在微信公众平台建立订阅号,粉丝数量超过150万,文章转发量经常突破10万+。此后,《国家人文历史》相继在微博、今日头条、UC大鱼号、腾讯企鹅号、一点资讯、百度百家号等平台开通官方账号,形成了较完备的新媒体矩阵。2016年7月,《国家人文历史》与人民网共同打造的“百代旅行”APP上线,是国内首家倡导人文旅行观念的全品类精选APP,进行人文历史与文旅产业相结合的垂直开发。

《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年轻的杂志,具有鲜活生动的传播特色,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百代旅行创始人王翔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媒体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方向。在自媒体机构化、内容载体和渠道日趋多元的时代,《国家人文历史》发挥多年来积累的品牌优势和内容生产力,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商业模式。”

表现形式有趣味,内容丰富有营养

《国家人文历史》的栏目设置为封面故事、国史纵横、人物春秋、世界史林、军迷天地、文化天地等几个部分,内容涉及文化、历史、军事、电影、旅游等,既具有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又关注新闻时事和社会热点,贴近受众的现实生活。《国家人文历史》将主流受众定位为热爱人文历史的精英人群,为了打造杂志品牌,增加受众黏性,坚持有价值、有营养、有内涵、有深度的内容生产,避免使用简单粗暴的标题、传播泛娱乐化的内容。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严谨、公正、客观、真实、有深度,《国家人文历史》以上述原则标准面对新媒体环境中的各种挑战和变革,向读者提供兼具“真相、趣味、良知”的优质内容。

内容为王,真情实感。以2017年1月刊为例,《揭秘那些年国家领导人的年夜饭》一文中介绍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年夜饭菜单。时值新春佳节,这样一篇充满人情味的文章,满足了读者一窥革命先辈“年夜饭吃什么”的好奇心,拉近了国家领导人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通过阅读,受众了解到毛主席的年夜饭必有红烧肉和鱼头豆腐,还有不吃酱油的怪癖——毛主席小时候见过酱油缸里漂着的蛆,非常恶心,从此再也不碰酱油了。于是,负责烧饭的程师傅想出了用糖色加盐为肉着色调味的方法,成为烧制红烧肉的一个秘诀。因为爱吃鱼,毛主席每次到武汉,都要点一道清蒸武昌鱼,并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词句。文章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生动的毛主席,传播了饮食文化,让读者了解到毛主席诗词背后简单、趣味的小秘密。

文章还记叙了周恩来的年夜饭。周总理喜欢红烧狮子头和各种做法的萝卜,除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他还赋予年夜饭深刻的含义。有一年,周恩来把在北京的亲属、工作人员都请到了西花厅,足足摆了三大桌热气腾腾的大包子和黄澄澄的小米稀饭组成的除夕宴。宴会主持人邓颖超解释道:“为什么今天请大家吃小米稀饭呢?因为中国革命是小米加步枪打出来的;为什么吃包子呢?因为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生活有了改善,所以今天能够吃到肉包子,我们不能忘记党的恩情。”这段描述回顾了革命先辈历经的艰苦岁月,让读者更加珍惜和热爱今天的美好生活,起到了弘扬正能量的作用。

稿件来源多元化。为了避免自身在专业领域上的局限性,《国家人文历史》不断尝试与其他机构、组织合作。2018年9月,《国家人文历史》与“号角工作室”联合推出勋章历史文化专题。号角工作室是华文世界专门从事徽章制服收藏文化研究的专业机构,致力于传播徽章制服收藏文化,其成员为该专题写作了世界勋章发展流派、德国勋章发展史、美国勋章发展史、双龙宝星勋章等数篇文章。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2018年2月18日,“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发起了中国名面大比拼活动。每期活动推出四种面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各色面条的历史,看各地人民如何在方寸之间的小小面碗中,创造出如大千世界一般变幻无穷、多姿多彩的面条世界。北京炸酱面、武汉热干面、兰州牛肉面、新疆拌面、岐山臊子面、山西刀削面等15种来自不同地域的特色面进行激烈角逐。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一场美食选拔比拼的活动,既提升了受众的关注度,也起到传播我国各地饮食文化的效果。

《国家人文历史》的“互联网+”尝试

新媒体矩阵建设。随着媒体融合进程加速,《国家人文历史》尝试了多种产品形态。除了杂志内容生产之外,《国家人文历史》也进行新媒体稿件生产,以原有杂志内容为基础,在新媒体平台上发挥编辑能力,采用入库重制的方式,把若干年来的所有版权内容制成一个几百兆的文件并设置成杂志社共享,如电视剧“军师联盟”成为热点时,只要输入关键字,稿库中有关曹操、司马懿的段落就全部出来了,梳理其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关系,由各渠道、各产品的编辑重新制作稿件并分发。

以《国家人文历史》的微信公众号为例,自2013年开通后,目前粉丝数量已经超过150万。《国家人文历史》在微信公众号上成立微商店,便于读者购买最新的杂志;还创建了国历微电台和小程序——果粒时刻。果粒时刻小程序收录了《国家人文历史》发行以来全部杂志的电子版,持续更新的专家小课,传播历史、人物、军武、影视、器物、地理等方面的文化知识,便于微信用户轻松、简便地进行阅读和学习。

开通“人文历史”主题淘宝店。《国家人文历史》于2011年创立了“人文历史”主题的淘宝店铺,店铺产品划分为杂志订阅、合订本、国历图书、精品字画、国历文创、创意生活、非遗产品等类型。买家可以在淘宝店上直接订阅杂志,购买杂志合订版本或者其他人文历史类的图书,包括《我们这些年》《甲午海战》《长风几万里》等。《国家人文历史》淘宝店铺还出售一系列创意周边产品,如历史文化造型书签、手机壳等;精品字画,如吴冠中的《江南春》、齐白石的《芳香四溢》等;非遗文化产品,如檀木雕花工艺产品、珐琅手工艺品等。尽管从销量上来看,淘宝店的效果并不理想,但这仍然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高品质旅行产品——百代旅行。“百代旅行”APP是《国家人文历史》目前最为成功的产品。“百代旅行”的名字出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的句子:“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借用李白的诗句,表达寄情于旅行的人文情怀,其受众群体瞄准对生活、文化品质有较高需求的中高端自由行爱好者,市场定位清晰且稳定。“百代旅行”APP主打人文、深度、精选、诚信,满足受众期望高品质旅行的需求,提供景区和商户知识背景介绍,门票、民宿、酒店、餐厅预订,购物推荐、玩乐指南、活动日程、路线参考、语音导游等一站式服务。

“百代旅行”A P P有“百代榜单”“人文旅行”“国家人文”“读城中国”等栏目。其中,“百代榜单”从博物馆、铁路、图书馆、主题公园、园林、茶文化、赏樱花等不同的维度,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排名;“人文旅行”则以人文主题为核心,如探索埃及古文明;“读城中国”以城市为主题,通过视频、图片、文字,描述一座城市的魅力。“百代旅行”深知“用户永远会注重性价比,但已从价格优势、节约成本向附加价值、情感共鸣转变,旅游的泛旅行化、小众化、碎片化、口碑化、场景化更加明显”。

从创办宗旨和读者定位来看,《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既严谨又活泼有趣,既高端又灵活多元的杂志,帮助读者用一种更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了解历史、读懂历史,实现“读史以明智”的阅读目的。

猜你喜欢

人文旅行杂志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小黑的旅行
人文社科
夏日旅行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