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视野中的滇越铁路遗产保护
——以云南铁路博物馆为例

2019-12-17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遗产云南铁路

杨 晓

(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 昆明 650228)

2017年12月,中国科协调宣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100个项目,覆盖了造船、军工、铁路等门类具有代表性、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云南滇越铁路(建有云南铁路博物馆)名列其中。滇越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百年巨变的见证者,也是我国遗产价值较大、学术界和社会呼声较高的铁路遗产之一,合理地进行滇越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时代的要求。当前,博物馆已成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一支新兴力量,云南铁路博物馆位于滇越铁路(昆河铁路)起点站昆明,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铁路博物馆之一,在铁路遗产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反思铁路遗产保护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1 筑路艰辛,百年沧桑——滇越铁路遗产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滇越铁路作为我国米轨铁路的代表,经过百年洗礼,呈现出重要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和遗产价值,同时保护滇越铁路遗产在当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教育意义。

滇越铁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滇越铁路由法国人设计,是一条从越南海防起始经我国云南河口至昆明的国际铁路,于1901年动工,1910年完工,途经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沿线居住着哈尼、苗、壮等12个少数民族。滇越铁路建设初衷虽是为了掠夺云南的资源,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云南近代的工业发展,带动了蒙自火电厂、开远煤矿厂、个旧锡业等工业企业建设,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滇越铁路的站点也与护国运动、河口起义、西南联大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密不可分,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滇越铁路具有卓越的技术价值。滇越铁路全线859 km,其中越南海防至老街的“越段”长394 km,我国境内从河口经碧色寨至昆明的“滇段”长465 km。“滇段”沿线地形复杂多变,滇段与越段相比修建难度更大,任务更加艰巨。滇越铁路是我国屈指可数的米轨铁路遗存,轨距1 000 mm,共有425座铁桥、155座隧道,隧道占全线长的1/25;铁路海拔落差极大,最高点水塘车站海拔2 026 m,最低点河口站海拔89 m,落差达1 937 m。滇越铁路全线坡陡弯多,最大坡度达31°,多为曲线,最小曲线半径为80 m;最长一段直线仅为8 876 m,占全线长度的2%。英国泰晤士报曾经发文称滇越铁路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并列为世界三大工程。

滇越铁路具有巨大的遗产价值。滇越铁路是我国最早的米轨铁路,也是纵贯中越两国的国际铁路,沿线地形复杂、风景秀美、民族众多、文化多元。1958年2月,滇越铁路中国境内滇段改称“昆(明)河(口)铁路”,至今仍在运营,并与越南铁路开展国际联运,是中国铁路运输网中唯一运营的国际窄轨铁路。由此可见,滇越铁路作为特殊历史意义和极高技术难度的活态遗产,完全具有跻身世界文化遗产的潜力。

滇越铁路的现实教育意义也不容忽视,反映了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凌辱和人民群众英勇反抗斗争的史实和云南人民的拳拳爱国之心,是中国百年铁路的“活化石”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2 站馆合一,与路相伴——云南铁路博物馆的滇越铁路遗产保护实践

云南铁路博物馆浓缩了云南铁路百年风雨历程,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铁路和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并荣获“昆明市十佳博物馆”称号;成为昆明铁路局的历史之窗、文化名片、教育基地和铁路文物的保护平台。该馆年均接待观众人数为20余万人。社会各界盛赞云南铁路博物馆是中国铁路历史的缩影、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

2.1 别具匠心的博物馆建筑

一座好的博物馆建筑能够完美体现博物馆的风格和特色,是博物馆发挥遗产保护功能的符号载体,以其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外观,引导观众对于遗产的认识。云南铁路博物馆初创于1990年4月,前身是开远火车站候车室的“云南窄轨铁路历史陈列馆”,新馆位于昆明火车北站右侧,利用昆明火车北站的候车室进行改扩建而成。建馆至今20余载,3次选址建设,文物收藏、办馆规模和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无论是馆址迁移还是展馆扩建,云南铁路博物馆一直坚守着“站馆合一”的建馆理念,始终与百年滇越铁路及其车站一脉相连。新馆建筑面积7 963 m2,布展面积5 155 m2,其中综合馆2 136 m2,机车车辆馆1 040 m2;由南馆、北馆两部分组成,跨越昆明北站3股铁道,紧临运营中的米轨铁路;南馆外观以百年滇越铁路“云南府站”法式古典建筑为原型,北馆为汲取高铁旅客车站元素的现代建筑;两馆间通过一座铁路钢架桥梁相连,将博物馆与车站组成一个整体,形成了“车站上的博物馆、博物馆中的车站”景观,从高空俯瞰,博物馆和车站神似“工”字形的铁路钢轨剖面。整个博物馆建筑突出了鲜明的铁路元素,完美体现了古典与现代有机结合、历史与未来遥相呼应的巧妙构思。新馆以独特的建筑语汇,让滇越铁路车站的运营活化了博物馆的历史,用鲜活的铁路运营诠释历久弥新的铁路文化,从博物馆建筑设计和选址对滇越铁路遗产进行实地活态保护。

2.2 以物证史的滇越铁路文物收藏

藏品是博物馆的根基,是博物馆发挥遗产保护功能的现实依据,形形色色的铁路文物,串联成滇越铁路遗产的线索,生动还原出遗产的历史脉络。云南铁路博物馆共收藏和陈列了9 593件有价值的历史照片、文物、文献等珍贵藏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118件。在云南铁路博物馆众多藏品中,滇越铁路文物是收藏和展示的重点,大量的历史照片、铁路文物、档案文献等都是滇越铁路遗产最直观的物证,如国家一级文物法国米其林内燃动力车组,是橡胶轮胎的高级商务列车,于1914年投入运营,专供当时中法两国高级官员乘坐。除此之外,还有美国鲍尔温机车厂出产的SN型29号寸轨蒸汽机车、1901年产于法国的莫林水平仪,以及为数可观的滇越铁路纵断面蓝图等珍贵的地质和建设资料。南馆时光隧道陈列的滇越铁路使用过的老式钢轨,生产国之多,型号种类之广,堪称一绝,其中1882年由德国制造的钢轨,是国内铁路收藏界年龄和辈分极高的“老爷钢轨”。这些铁路文物藏品以物证史,对滇越铁路遗产进行了有效的抢救性实物保护。

2.3 全景呈现的滇越铁路遗产陈列展示

陈列展示内容是博物馆的灵魂和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形式必须与内容完美融合,为内容服务,内容始终是贯穿形式的主线。云南铁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运用了全景式展示手法诠释滇越铁路遗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2.3.1 逻辑清晰的历史脉络

云南铁路博物馆展馆从序厅、一楼大厅到南北馆展示内容主题突出,遵循着一条逻辑清晰的历史脉络。馆中陈列有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滇缅铁路和叙昆铁路4条窄轨铁路以及云南已经建成的标准轨铁路干线的文物展品和史料,展现了云南铁路修筑、发展的重要历史进程。滇越铁路部分是展示的重点,由马帮展区、铁路修建缘起展区、路权丧失展区、发包工程展区、时光隧道区、经典工程区、通车典礼展区、战争展区、新生发展区等部分组成。一楼大厅云南沙盘电子地图浓缩了云南铁路百年发展历史,蓝灯闪烁标志着百年“滇越铁路”南北纵贯中国云南昆明和越南海防,从高原走向大海的铁路,开启了中国西南边疆面向世界的门户,并促成了原始封闭的云南迈出了近代工业文明的崭新步伐。地方风格浓郁的云南锡雕背景之下,是陈列在地上的一组米轨(1 000 mm)、寸轨(600 mm)、标准轨(1 435 mm)3种铁路并行的模型,3种不同轨距的技术体系共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云南铁路网,阐释滇越铁路百年兴衰对于中国铁路文化演变的意义。

2.3.2 生动直观的场景复原

云南铁路博物馆利用连接南馆与北馆的廊桥,纵向分隔为两个展道,分别记述历史和展望未来。西侧展道,用雕塑手法布展滇越铁路劳工施工场景,并充分利用建筑设计中的两个钢架桥梁实体,重点塑形布展滇越铁路著名“人字桥”;钢梁与多拱组合“花桥”和钢铁高架桥模型以及湾塘瀑布、老虎嘴等风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产生引人入胜、震撼心魄的视觉效果。其他滇越铁路周边的历史场景(如碧色寨车站法式建筑、临安车站中西合璧建筑)均有复原场景展示。

2.3.3 开放展示的机车实物区

博物馆北馆底楼铺设4条轨道,分别布展寸轨、米轨、准轨、动车组系列的机车和车辆,其中米轨与滇越铁路实体相连。这里不仅有准轨机车系列、米轨列车系列、“春城号”动车系列,还有寸轨列车系列、“米其林”动车等“镇馆之宝”,观众可以在开放式陈列区,近距离了解滇越铁路的变迁和铁路机车的进步发展。开放展示的机车实物区,形成从滇越铁路到现代化铁路的鲜明对比,营造出奇异的时空穿越感,勾起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观众的好奇心和怀旧感,深受观众喜爱,对滇越铁路遗产的诠释发挥起到了有效作用。

2.3.4 耐人寻味的文化空间

博物馆北馆机车车辆上空的3排高挑观景台和北馆南侧一楼至三楼参观回程的楼道,是云南铁路文化展区。参观者可以通过书画、书刊、摄影、影视、儿童艺术等作品,了解与云南铁路历史息息相关的铁路文化和铁路沿线自然、人文地域特色以及旅游资源。如2017年1—3月举办的滇越铁路主题摄影展,展出云南铁路文化俱乐部会员作品百余幅,在宣传滇越铁路遗产保护上,弘扬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2.4 卓有成效的铁路遗产教育和传播

衡量博物馆对于遗产保护的实效,不是拥有藏品的数量,而是用藏品为社会做了多少实事。云南铁路博物馆通过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传播了滇越铁路遗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4.1 丰富的教育活动

云南铁路博物馆立足馆藏丰富的铁路文物,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教育活动主要覆盖铁路系统内部、临近社区和相关教育机构进行开展。如在铁路系统,举办党支部党课教育、团员青年宣誓、工会会员活动、职工子女“爱心助学夏令营”等活动;结合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与社区合作在中小学生开展“看铁路、学知识、爱科学”活动;组织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开展“看博物馆、乘小火车——铁路启蒙”活动;还与铁道学会联袂举办“历史与发展——云南与高铁”等特色展览活动。综上所述,云南铁路博物馆已成为滇越铁路遗产教育的有力推手。

2.4.2 广泛的媒体传播

在社会宣传和文化交流方面,博物馆与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昆明电视台、红河州电视台和路局电视台等媒体合作,提供历史文物和史料支持,协助拍摄了《盛世典藏—窄轨铁路》《来自1910年的列车》《滇越铁路话沧桑》《中国铁路最后的窄铁路——滇越铁路》《创世窄轨—个碧石铁路》《百年河口话沧桑》《穿越世纪的小火车》《快乐大篷车——云南铁路博物馆之旅》《人字桥传奇》《米其林动车》《29号寸轨机车》等反映云南铁路的电视专题片,分别在中央电视台、中国铁路影视中心、云南电视台、昆明电视台等媒体播出。博物馆还与中国铁路票证公司合作制作《滇越铁路站台票》,与云南省邮政联合制作《滇越铁路通车100周年纪念明信片》和纪念邮票,与云南铁道学会合作编纂出版了《滇越铁路百年史》《滇越铁路史画》《滇越铁路通车100周年纪念专刊》等刊物。广泛的媒体传播和科学的专业研究工作,为滇越铁路遗产保护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5 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服务与铁路遗产保护活动

云南铁路博物馆直属云南铁路局,现有在编员工11名,人力和财力条件均极大地限制了博物馆服务的多元化,但是该馆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服务和铁路遗产保护活动,走出了一条新路。该馆与云南米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依托博物馆展馆、“米轨时光”咖啡馆和云南铁路文化俱乐部,为滇越铁路和米轨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提供了更大平台。自2015年至今,双方合作举办了各类规模不等的活动数十场,针对不同年龄和背景的观众,覆盖面广,趣味性强。如学龄儿童的火车情景剧、小小讲解员、火车模拟驾驶、米轨小火车系列手工艺体验,低龄儿童的米轨一日游;针对铁路爱好者的“小火车回家记——618分享会”、《终将消逝的印迹——滇越铁路影像纪行》发布会、火车模型爱好者小聚和滇越铁路昆至宜良段徒步活动等,均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良好反响。同时,运营米轨时光微信公众号,设置铁博助手板块,对主要展馆进行语音导览,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理解展览内容,获得直观的有声体验,对滇越铁路遗产的展示内容进行科学而广泛的传播。

3 启示:博物馆是滇越铁路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

国际博物馆界对于工业遗产博物馆的打造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经验,如老牌工业国家英国就有很多成功案例。如Woodhorn矿业博物馆致力于积极向访客传达这一地区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力求保存生活中的感受和希望,以及传递“唯一不变的是一直在改变”的保护利用理念;Beamish民俗博物馆,忠实追溯、保留并记录各年代的历史场景与人文细节,生动再现支柱产业煤矿业的发展历程与普通民众的工作生活场景,成为人们触摸特定历史的重要记忆场所。博物馆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工业遗产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作为社会公益性机构,正逐步融入公共文化事业中,丰富了公众的娱乐休闲内容,为提高大众素质、大众参与遗产保护,发挥应有的作用。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中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有60余座,而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云南铁路博物馆的实践,证明了博物馆是滇越铁路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3.1 博物馆是滇越铁路遗产的记忆容器

“记忆”对于博物馆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性概念。博物馆的功能并非仅限于单一“物”的收藏和展示,而是重塑记忆的过程,让参观者通过知识将过去、现在和来来完整连接在一起[1]。

云南铁路博物馆承担着对滇越铁路百年记忆和历史碎片化重构“图像证史”的重任,其中的馆藏文物重新构建出滇越铁路的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史。云南铁路博物馆收藏近万件文物,其中滇越铁路实物占据很大比例,对于人们认识滇越铁路的物证、还原滇越铁路的历史,起到了重要的记忆容器的作用。同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均来自铁路系统,在铁路遗产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铁路遗产保护不可或缺的角色。另一方面,滇越铁路遗产保护的内容具有多维度特征,有物的维度、技术的维度,更有人的维度,如何从关注物和技术的层面,上升到挖掘铁路遗产与人的故事,是摆在博物馆面前的一大挑战。与修建者、维护者和使用者相关的文物征集乃至口述历史的收集、记录和整理以及收藏展示工作,应当得到进一步重视,博物馆作为滇越铁路遗产的记忆容器应当更加宽广,更加包容。

3.2 博物馆是滇越铁路遗产价值的最佳诠释者

滇越铁路遗产具有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审美价值、独特性价值和稀缺性价值等多重价值,以其独特的工业语汇展示了工业美。作为铁路遗产,它既是工业文明的承载体,也是记录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依托,并建立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且是一种重要不可再生的资源。博物馆通过收藏、展示、教育传播和研究,呈现工业遗产的多重价值,一定程度避免遗产记忆鲜为人知、因忽视而消失的困境,从而保留记忆符号以加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2]。云南铁路博物馆在常设展览的第一部分,重点展示滇越铁路的历史记忆,把其中具有开创性的成就集中展示,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复原、视频播放等手法,使广大观众在博物馆陈列语言和展示体系中,一步步认知遗产的价值。

3.3 博物馆是滇越铁路遗产场所精神的传承者

有学者指出,中国工业遗产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在于“场所精神”,应将保护和营造工业遗产“场所精神”作为保护重心;保护的关键是认识、发掘、保存它的历史信息,即使有形的物质遗产已遭到损毁,依靠“场所精神”的营造同样能延续工业遗产的价值[3]。云南铁路博物馆站馆合一的天然设计,把具有现实功能的车站与博物馆融为一体,使广大观众在参观和了解大量珍贵实物的同时,亲身体验米轨铁路的乘坐感受,动静结合,触摸滇越铁路生生不息的历史脉搏,反思云南铁路从无到有、折射近代中国工业文明之光,真正延续和传承百年滇越铁路的“场所精神”。博物馆在营造和再现“场所精神”方面,应让建筑环境与人们的具体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具体环境中考察人们与环境的关系,处理好“老”与“新”的关系,实现“场所精神”的延续。

3.4 博物馆是滇越铁路遗产与昆明城市文化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博物馆首要的功能是公众教育,通过教育或者传播方式,能够在铁路遗产与城市文化中搭设便捷的桥梁和纽带,让遗产真正“活”起来,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城市文化中的亮点,为城市文化注入持续性的活力,同时提供创意的源泉。滇越铁路遗产是昆明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工业遗产与城市生活的关系值得博物馆人积极思考和应对。不仅需要关注工业博物馆的设计和建设,更要关注作为博物馆在城市中的地位和功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激发工业遗产的活力。云南铁路博物馆要在滇越铁路遗产与昆明城市文化之间架设桥梁,一是依靠博物馆自身的教育传播功能,二是依靠公众的广泛参与。云南铁路博物馆具有特定的铁路遗产保护的使命和宗旨,不断促进遗产与公众产生良性互动。附设的“1910米轨时光”咖啡屋设立云南铁路文化俱乐部,汇集了一批铁路爱好者,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已经成为昆明—北京路上的一道独特的地标。同时,铁路博物馆扩大与法国的文化交流,举办滇越铁路法国摄影展,密切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未来在国际人文交流、城市文化塑造、文化创意设计方面,云南铁路博物馆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挖掘。

4 结束语

工业遗产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新课题,是一项具有理性认知、科学探索、广泛合作、公众参与的保护事业,是充满前瞻性、挑战性、创新精神和活力的保护行动[4]。云南铁路博物馆作为展示滇越铁路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从别具匠心的建筑选址、独一无二的滇越铁路文物收藏、全景式的陈列展示、卓有成效的铁路文化教育和传播、大胆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衍生服务等方面,在滇越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中发挥巨大作用。诚然,在博物馆的运行和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需要以现代博物馆的标准进行规范管理,才能让肩负铁路遗产保护重任的博物馆,跟上城市文化发展的脚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让滇越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从学者、业界,更多地进入大众的视野。引起全社会从关注、研究滇越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到参与科学合理地进行遗产利用,是博物馆之于滇越铁路遗产的终极意义所在。我们有理由、更有责任期待与滇越铁路相似的工业遗产,在博物馆文化的引领下,与大众生活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坚守价值,又顺应变化,真正实现遗产从没落走向新生。

猜你喜欢

遗产云南铁路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云南邀您来“吸氧”
遗产怎么分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千万遗产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