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绘画风格的形成
——《谈风格》读后

2019-12-17徐海根

景德镇陶瓷 2019年5期
关键词:古画范本瓷画

/徐海根

汪曾祺先生在《谈风格》一文中说:“一个作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摹仿;二、摆脱;三、自成一家。”细细揣摩之后认为,任何门类的艺术工作者,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都必须经历这三步。

今天,我想以汪曾祺先生说的三个阶段为思路,引用绘画艺术领域先辈们的思想,来谈谈自己对画者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的感悟。

先谈摹仿。对于摹仿,历代绘画理论家、画家都很重视,这在他们撰写的文章中都可看到:中国绘画史上,由南朝齐梁时期的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撰写的第一部系统总结性画论——《古画品录》,在总结绘画之法时就将摹仿列为其中。

谢赫将绘画之法归纳为“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其中的“传移摹写”,指的就是摹仿。

摹仿是画者学习之捷径。明代画家唐志契就在《绘事微言•仿旧》中指出:“画者传摹移写,自谢赫始。此法遂为画家捷径。”

摹仿是画者悟法、悟理之最佳方法。清代画家董棨就在《养素居画学钩深》中教导我们:“初学须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员之至也。…… 朱子读书法曰:凡书只贵读,读多自然晓。仆谓:凡画须要临,临多自然晓。”

由此可知,摹仿是学习绘画艺术的起点。

摹仿有三步:一摹写,二对临,三背临。

什么是摹写呢?在古画或范本上蒙上绢或纸照着画。其目的,是悟法。

什么是对临呢?把古画或范本放在一旁,照着画。这个阶段很重要,在这个阶段里要学会读画,只有读懂了,读透了,才能“向上研求”,才能悟得真理,才能探得最适合自己的道。如清•王原祁在《雨窗漫笔》所说的那样:“遇古人真本,向上研求,视其定意若何,结构若何,出入若何,偏正若何,安放若何,用笔若何,积墨若何,必于我有一出头地处,久之自与吻合矣。”

什么是背临呢?将古画或范本研读精熟,牢记于心,然后脱离古画或范本,凭着心中记忆来画。这个阶段是摹仿者在博览前人能品、融会高人神品之后,能否从古画或范本中走出来的关键,若能做到“思其意而不思其迹”,将前人之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定能有自己的建树。

如何才能有自己的建树呢?这是我要谈的第二部分——摆脱。

对于汪曾祺先生说的“摆脱”,我在前辈的理论著作中得到了解读:

清代画家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说:“要之画以象形,取之造物,不假师传。自临摹家专事粉本,而生气索然矣。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

北宋画家范宽在师荆浩、李成之后,悟得“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原来,“摆脱”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怎样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呢?

明代画家唐志契在《绘事微言•要看真山水》中说:“凡学画山水者,看真山水,极长学问,便脱时人笔下套子,便无作家俗气。古人云:‘墨渖留川影,笔花传入神。’此之谓也。盖山水所难,在咫尺之间有千里万里之势,不善者纵摹画前人粉本,其意原自远,到落笔反近矣。故画山水而不亲临极高极深,徒摹仿旧人栈道瀑布,终是模糊丘壑,未可便得佳境。”

也就是说,要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必须“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是画者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并自成一家的必由之路。举几例:

其一,宗炳,南朝•宋山水大家,他通过以绢素映山水的体验,悟得了透视原理:“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千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切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这一原理,解决了其前中国山水画不能如真地表现现实山水之透视关系的关键问题。宗炳将此透视原理写入了《画山水序》,这篇文章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山水画论。在《画山水序》中,宗炳还写了山水与情操品德、圣人哲理之间的联系,把山水画的创作和欣赏提升到世界观的高度,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到整体上的导向和奠基作用。

其二,宋代山水大家郭熙在饱览山川之后,悟得了“三远”构图法,他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写道:“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郭熙的“三远”构图法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山水画如真地表现现实山水的透视关系问题,此后的山水画者都在遵循这一理论。

其三,中国的山水画从最初只会以线条大约表现自然物象的形,到能如真地表现出自然物象的形、质、肌理、色,是一代代山水大家通过“师法自然”慢慢积累的。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山水大家们从大自然中感悟出现不同的表现技法,各成一家。

其四,我们都知道黄公望是元代山水大家,他曾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幅旷世之作——《富春山居图》,如真地记录了“富春山”两岸的山水原貌。

黄公望还撰写了《写山水诀》,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文中的一段话:“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登楼望空阔之处气韵,看云采即是山头景物。李成、郭熙皆用此法。”先辈们如何能成大家,这段文字给了我们答案。

先辈之论,先辈之作,都真切的告诉我们,若想自成一家,必“师法自然”,只有“师法自然”,才会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才能自成一家,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有了这样的感悟,从艺的道路上就有了指路灯,我以之来指引我的瓷画创作之途。

瓷画的摹仿,在于师承。由于陶瓷艺术的特殊性,要想入门瓷画,必须得拜师学艺,好好学徒,好好练习基本技法,好好学习工艺技术,这一步是不可或缺的。

瓷画创作者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彩绘技法的创新。彩绘技法的创新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国画技法中寻找能够运用于瓷画的技法,②从“师法自然”中感悟,③借鉴姊妹艺术;

二是工艺改革。工艺改革的前提是你对其熟谙,能将新的理念融入其中,成功创新。当代陶瓷艺术工作者,已有不少人根据自己的艺术风格创新工艺,准确地表现出自己的风格。

工艺的改革是应表现技法的改革而生的,因为新的表现技法需要有能呈现新技法效果的新工艺来保障。

有自己的表现技法,有保障自己表现技法的工艺,瓷画也能自成一家,也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猜你喜欢

古画范本瓷画
沿古画里的山水走一走
新手养虾100%成功,一年赚50万!种苗、饲料、动保+服务联动,看恒兴如何在珠三角打造对虾产业范本
古画中的梅花
烧脑古画——《重屏会棋图》
用好语文范本引向课外阅读摭探
古画中的那些猴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义乌大陈:打造康养小镇“范本”
蒋晓贝瓷画艺术作品
瓷画猫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