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的有效制作与应用价值
2019-12-16江冬云
江冬云
摘要: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本就不高,特别是高中物理会让学生觉得越来抽象难以理解和学习,学习效率自然是逐步下降。以老师为主要引导对象,让问题驱动、多元化互动学习,实现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提升学习动力的教学方案,即为导学案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制作和使用导学案帮助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于归纳,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与收益。
关键词:导学案 高效 高中物理 教学提升
在我国,大部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基本为“一言堂”,即老师主动讲,学生被动接收知识,老师若不提问,学生一般不主动提出自己的疑惑。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学习、记忆知识,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偏低。应广大教师要求实施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服务于学。注重三个目标的落实,即知识、技能结合学习,过程、方法结合探讨,正确态度和价值观结合落实[1]。所以,在教师进行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应使用“导学案”,将学生由被动的接收知识转为对未知的主动求学,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物理素养。本文将从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制作与应用进行论述,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理解抽象知识并掌握。据我国目前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可将导学案大体分为三个部分:预习案(课前)、探究案(课中)和训练案(课后)。
一、当前物理教学普遍问题
目前大多数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一味的按部就班、填鸭式的灌输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只能被动接收[2]。即使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透彻,学生依然很难有全面的认识,且物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实验性,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得学习效率大幅下降。
二、预习案的制作与应用
(一)预习案的制作
预习,是确保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良好学习习惯之一,也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保障。但是从目前常规教学方式来看,多数教师弱化预习,知识教学完成后,也只是简单的复习,学生自然也就没有了预习的意识,提升不了预习效率,从而影响到课堂物理学习效率[3]。
例,在教学“摩擦力”为例,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预习质量,首先要对教学目标的明确:要求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定义和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了解摩擦力的方向等。再从学生的情况着手制作预习案,目的一是为了强化学生预习意识,二则是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此,预习案如下:
(1)摩擦力的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运动趋势)的力,叫____,可分为____和____。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____粗糙;2.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____;3.接触面间有____;
(3)1.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____,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____;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____,并与相对运动方向____;
......
通过预习案让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并在通过思考、回答这些问题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点。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预习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预习案的应用
在授课前教师需把预习案发给学生,通过预习后,完成相关问题。将难点、重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书中寻找答案,初步了解上课内容。此外,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带有极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针对性的预习能提高課堂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探究案的制作与应用
(一)探究案的制作
探究案的制作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基础,在课堂教学时,为了突出课堂主体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探索物理现象,以更高效率的达成教学目标。
以预习案中“摩擦力”为例,为调动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与能力,可设计以下探究案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多元化、多样化的学习并掌握知识。
(1)尝试以物理知识解释以下现象:车辆刹车:____;溜冰运动:____;轮胎花纹:____;
(2)思考:假如没有了摩擦力,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3)生活中,我们有哪些东西是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
......
教师平均分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有不同意见要提出并让学生记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二)探究案的应用
探究案事实上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主动学习良好习惯并辅助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其教案的设计核心在于对物理的探索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避免知识的过于抽象,学生在课堂中过于被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主动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再辅以改正与教学。探究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以高中生学生为角度出发,让学生转为课堂的主体,氛围的活跃度能得到显著的提高。由于高中物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晦涩的课程和理论较难,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会对学生的兴趣、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在学生讨论和提问的过程中,充分参与进来,调动自己的思维,在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掌握课堂知识和学习思路。探究案的关键步骤就在于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开口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欲问题精神。
四、训练案的制作与应用
(一)训练案的制作
一般课堂最后十分钟,进行巩固性的练习。针对探究案中的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记录、整理、归纳、补充。然后通过全班的讨论和教师的解惑得出一致答案。对未能解决、仍有疑惑的问题进行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整理变为学案,即训练案。可以根据学案设计课后练习,但在编写时应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掌握情况适当修改。学生的共性问题需及时解决,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牢固掌握和突破重难点。
(二)训练案的应用
教师在学生完成训练案上的习题后,应及时的、仔细的审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在课后有效的、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完善自己自我反馈和总结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这个环节,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同时,课后学生与老师之间针对性的讨论,还能提高师生关系的和谐度。
五、导学案的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导学案”模式下,学生对于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这个学过程尤为重要,特别是在高中物理这门学科中重要程度更甚。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学生的独立性,只要养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能得到显著提升,且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掌握度也能得到提升[6]。
(二)学生地位转变为主体
“导学案”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位置,相较于传统模式教师的“一言堂”,此模式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更多起到的是引导、答疑和帮扶作用。在预习案中,学生发现问题,老师是一个引导者,引导探索问题;在探究案中,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是一个答惑者,解决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训练案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老师是一个帮扶者,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的能力,加强自学能力。“导学案”是要让学生掌握屬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自身的知识脉络,从而逐步提升自己各项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教学目标开展的基本前提就是教学目标的明确。“导学案”在明确学生预习方向的同时,了解学习的目标、知识的难点。教师在课堂上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整体学习参与度,再构建生活情景教学,让学生主动深入学习。鼓励学生在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也能提升学生自身的物理素养。
六、结语
总之,物理教师要用现代会的教学模式,有效的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生活探索,增强知识趣味性,避免知识更加抽象化,达到学生知识灵活运用的目的。
综上所诉,“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针对性改善传统应试教育下的一些盲点于不足,完善教师教学计划,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大作用。尤其对于高中物理这种具有抽象性和探索性的学科,学生应更多的加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在“导学案”中,提前了解新知识(预习案),再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究案),接着分析并讨论(训练案),最终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应将此教学模式应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学案”的教学效果,促进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古卫星.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制作与应用[J].知识文库,2016,(24):129-130.
[2]黄钊凤.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导学案”[J].中学教学参考, 2015,(11):59-59.
[3]晏小华.“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30):26-26.
(作者单位: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