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调适视域下《大唐狄公案》 无本回译研究
2019-12-16徐惠芳
摘要:无本回译是指译者将作者运用外语创作的中国题材作品回译成汉语并返销给汉语读者的行为或这一行为的结果。本文以高罗佩小说《大唐狄公案》无本回译为研究对象,基于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并立足文化调适视角,考察分析了《大唐狄公案》无本回译的语言特征和翻译策略选择。
关键词:文化调适 《大唐狄公案》 無本回译 语言特征 翻译策略
随着对外交流的发展,回译现象大量涌现。回译是指“把被译写成另一种文字的内容再转译成原文的过程和表述”。[1]回译可分为有本回译和无本回译。 无本回译是指译者将作者运用外语(英语)创作的中国题材作品(即异语作品)回译成汉语并返销给中国读者或汉语读者的行为或这一行为的结果。[2]本文基于平行语料库并从文化调适角度探讨《大唐狄公案》在无本回译过程中本位文化与异语作品中客位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大唐狄公案》无本回译分析
(一)词汇特征
翻译语言词汇应用的总体特征可以通过平均词长、高频词、标准形符/类符比、词汇密度等相关数据加以分析。[3]
1.STTR:译作的词汇使用丰富度高于原作,但口语特征更明显。
类符/形符比(TTR)是指一个文本所使用 不同词汇数量与总词汇数量的比率。“类符/形符比值的高低与写作者词汇使用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成正比”。[4]考虑到TTR易受文本长度影响,通常以标准类符/形符比(STTR)为衡量标准。STTR比值可在 Wordsmith Tools 6.0工具中直接生成,从而获得原作和译作文本的基本语料信息。
《大唐狄公案》译作的STTR高于原作,高出9.27%,这反映《大唐狄公案》译作的词汇使用变化多样性高于其原作;《大唐狄公案》原作的平均词长明显高于其译作,说明原作文本中的长词更多。长词越多说明原作的整体用词难度较大,用词较正式,书面语特征更显著。
2.高频实义词
为方便起见,本研究的英语实词采用Stubbs的划分标准,汉语实词按照王克非的观点。运用AntConc3.3.5w生成词表的基础上,通过“词形还原”和“停用词表”提取英语高频实义词;通过“停用词表”提取汉语高频实义词并进行频数标准化处理。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无论原作还是译作的高频实义词基本上都是名词和动词,而且这些词均为反映文本信息的小说人物和情节对话的词。小说主要人物在原作和译作中的高频实义词基本分别对应为“dee,man,ma,joong,tai”和“狄公,人,马荣,乔泰”,而原作和译作中的高频实义动词也基本分别对应为“say,go,look,see,take,come,ask”和“说,去,看,见,要,来,问”。虽然原作和译作的高频实义词排序上有所差异,但总体上较为一致,本质上有共同特性。这说明在无本回译过程中,译作遵照原作,尽量再现原作的文本信息。
(二)句法特征
平均句长的数值可以反映文本语句的复杂程度和文本的可读性,运用Wordsmith Tools 6.0工具中可直接获取平均句长的数值。通过这个数值,可以掌握译本的句法特征。
《大唐狄公案》原作的平均句长是24.19词,总句数是69162句,而译作的平均句长为26.29,总句数为3682句。原作比译作的平均句长稍短,说明原作语句应用的复杂程度和文本阅读难度稍低,相对句法简化和通俗易懂。
二、《大唐狄公案》无本回译策略考察
翻译策略是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不同的翻译策略会导致不同的翻译效果。[5]为了文化适应的分化模式需要,翻译策略可以分为同化、整合、分离和边缘化。《大唐狄公案》的无本回译过程是从客位文化到主位文化的还原过程,在还原过程中文化冲突不可避免,因此需要必要的文化调适,使客位文化的译作符合主位文化读者的审美需求和阅读习惯,为主位文化读者所接受。
(一)整合
整合策略指个体既重视保持对原有文化的认同,同时也注重与其他文化社群的日常交往。在无本回译中表现为译文在传递文化信息的过程中,既尽可能保留主位文化的信息,又注重对客位文化的保留,两者兼而有之。
例(1)Judge Dee and Ma Joong stepped down from the palankeen in front of the magnificent temple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main street. The judge had already noticed the high red pillars in front of the sumptuous marble portal when he passed by there the day before, on his arrival at Paradise Island.
'What deity is this temple dedicated to? ' he asked the chief bearer.
'To the God of Wealth, Excellency! Every visitor to the island prays and burns incense there before he goes to try his luck at the gaming tables.'
译文:官轿在赵公庙的山门口停下。
原作中作者用了大量文字解释和描述祭祀财神赵公明的“财神庙”并给出解释,丰富了英语的表述,有助于西方读者在客位文化中了解和吸收中国的文化习俗。译者在其返回主位文化过程中,按照主位文化中的习惯省略了解释直接译成了赵公庙。
(二)同化
同化策略忽视对原有文化的认同,适应主位文化的传统习惯和读者的认知心理及其审美特点。这在无本回译策略上表现为客位文化(译出语文化)形式适应主位文化(译入语文化)语境,翻译策略上偏重于归化译法。
例1 Over its roof he saw the top of the minaret belonging to the Moslem mosque.
译文:很快便看到怀圣寺高高的圆塔顶了。
例2 Feng told me that Kia will soon marry his only daughter!
译文:冯岱年已选了他作东府快婿。
例3 But the confounded fool had left him, his colleague, in a most embarrassing position.
译文:临行李代桃僵,赚我来顶缸,自己则逃之夭夭。
在上面的例子中,例1中Moslem mosque没有直译成“穆斯林清真寺”而是译为中国文化中读者熟悉的这座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位于广州的清真古寺“怀圣寺”,符合主位文化读者的需求。例2、3则运用中国常见的四字格成语让译文言简意赅,同时语言带有很强的节奏感。
这样的翻译策略在对于中国古代人物的官衔、头衔或称呼上,以及建筑物的翻译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分离
分离策略指个体只重视原有文化的保持,而尽量避免或拒绝与其他文化群体的交流。这在无本回譯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译者以客位文化语境为主导,尽量保持客位文化元素和语言特征,让读者去靠近作者。
(四)边缘化
边缘化策略则指个体既不注重对原有文化的认同,也不倾向于与其他文化社群进行交流。这在由客位文化语境返回主位文化语境的无本回译中,通常会造成言语表达的僵硬难懂,易于造成失败的文化调适。
例 On the red carpet, in front of the bedstead, lay a naked woman. She was flat on her back, legs and arms stretched out, her head turned away from them.
译文:卧房床前的红地毯上仰面躺着个赤身的女子,四肢蜷曲,脑袋歪倒一边,象一尾刚宰了滚水褪了毛的鸡。
上例中“legs and arms stretched out, her head turned away from them”译成“四肢蜷曲,脑袋歪倒一边,象一尾刚宰了滚水褪了毛的鸡”,增译的比喻有极强的讽刺含义,而且让主位文化的读者难以接受。可译为“四肢张开,脑袋歪向一旁”。
参考文献:
[1]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11:97.
[2]王宏印.从“异语写作”到“无本回译”——关于创作与翻译的理论思考[J].上海翻译,2015,(03):1-9.
[3]胡开宝.语料库翻译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Baker,Mona.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yle of a Literary Translator[J].Target,2000,(02):241-266.
[5]黎昌抱.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文学自译现象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本项目得到浙江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资助(课题编号: FX2017031)。作者简介:徐惠芳,硕士,浙江农林大学, 讲师。研究方向:翻译、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