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的致病机制及防治技术

2019-12-16许蓬娟庞金安于志超

中国瓜菜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黄瓜

许蓬娟 庞金安 于志超

摘 要: 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是黄瓜生产中一种严重的病害,由于连作年限的增加,该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探索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成为广大农业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笔者总结介绍了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的病原、致病机制,同时针对黄瓜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种苗处理、农田操作、药物选用及生物防治等多个方面对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进行了总结,旨在为黄瓜优质高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黄瓜; 细菌性茎软腐病; 致病机制; 综合防治

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日益加剧,软腐病在黄瓜等作物中的发病率也呈日渐增加的趋势。许多报道指出我国很多黄瓜主产区都相继爆发了大面积的细菌性茎软腐病,造成大规模减产,产生重大经济损失。本文针对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这一病害的研究进行总结,并为进一步的黄瓜种植、抗病研究提供参考。

1 病 原

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是威胁黄瓜生产的重要病害,其发病率可达23.88%~71.75%[1]。该病的病原菌主要是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目前,已发现3个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的亚种,其中我国黄瓜细菌性软腐病多由P.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ensis亚种引起的[2]。病原菌可造成黄瓜组织表面会产生白色浓稠液体,类似胶体物质,后期茎、果等呈水渍状软腐,茎逐渐纵向开裂,最后整株死亡,因此,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也被称为“黄瓜流胶病”。该病在成株期和苗期都有发生,且果实、茎、叶等均可感染发病,其中以果实发病最为严重。

2 致病机制

研究发现,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多在每年12 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末高发。该病的病原菌可寄居在植物病残体、种子及土壤中越冬,并可借灌溉、雨水、昆虫等传播,也可通过植株伤口和叶片气孔等侵染。同时田间工作人员的不当操作也会导致该病的传播。详细的致病原因如下。

2.1 种、苗问题

播种期间,若选用了携带病原菌的种子进行播种,且未进行彻底消毒或浸种处理,可造成翌年病害传播[3]。若用带菌的种子培育种苗,则种苗亦会带菌,移植时会将病原菌进行远距离传播。因此,带菌的种、苗是该病重要的浸染源之一[4]。

2.2 环境问题

春季较温暖且雨水较多时,夏季连日阴雨后天气骤晴,温度与湿度迅速升高时,秋季若多雨、多雾、重露或寒流来得较早时,以及冬季遇到寡照或雾霾等气候,室内缺少光照时,都会导致植株发病[3]。

2.3 土壤问题

由于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的病原菌可在土壤中越冬,因此已经种植过患病植株的土壤中病菌基数会相对较大。此外,若育苗用营养土带菌,或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带菌,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氮肥施用过多等均易使植株染病[3]。

2.4 操作问题

在种植管理期间,病原菌易经伤口或自然裂口侵染、蔓延。若工具带有病原菌,也会导致病害传播[5]。在外界温度较低时,为保温往往未及时放风排湿而导致棚室湿度过大,易引起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的发生[3]。此外,栽培间距过小,株行间通风透光差,也会促使病原菌在田间蔓延[5]。

3 综合防治措施

由于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以及危害大等特点,所以目前针对该病坚持预防为主,早发现早防治的原则。

3.1 种子种苗处理

应加强检疫措施,选用无病种子及种苗,严防病原菌进入无病区[3]。此外,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种子也可明显降低感染几率。对于已经染菌的种子,杀死种子上的病原菌對控制该病的初侵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常用手段为采用33 g·L-1的丙酸钙溶液,或50 g·L-1的醋酸铜溶液,或0.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种子20 min可以有效杀死种子上的病原菌,且不影响种子的出芽率[6-7]。也可用55 ℃的温水对种子进行20~30 min的浸泡,或用种子重量0.3%的春雷·王铜进行拌种,均可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对于种子内部的病原菌可采用干热灭菌法进行消毒。干热灭菌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种子活力,所以建议先试验后应用[7]。

3.2 农业措施

目前,黄瓜种植出现高度集约化的栽培模式,在这种大背景下,防治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首先应尽量避免连茬连作现象,选用非瓜类作物穿插于黄瓜种植间隙,且保证3 a(年)以上轮作,可减轻病害发生。其次,由于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的病原菌可在土壤中越冬,所以育苗需选无病土。此外,及时做好种植地土壤,尤其是种植多年的老棚土壤的消毒工作,可选用石灰氮对土壤进行消毒。第三,对于已存在发病植株的土地,需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或667 m2用硫磺(1 kg)和锯末(4 kg)混合后分堆点燃密闭熏蒸一晚,减少病情蔓延。第四,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种植条件,及时排水,避免大水漫灌或连续灌水,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温度与湿度,减少病菌侵染几率。第五,施加有机肥时注意将肥充分腐熟,667 m2以5~8 m3农家肥结合生物菌肥提高土壤有机物的含量,追肥以水溶肥为主,增强作物自身免疫力,抵抗感染。最后工作人应选晴天掐须、采收,掐须留长度2~3 cm,以利于伤口愈合。果实采收、装卸时应轻拿轻放,尽量避免造成伤口。

3.3 化学措施

软腐病发生后用药很难控制,所以应做好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的药物预防。首先可在定植前进行药剂播撒,667 m2用硫酸铜钙以以1 kg,加上甲基硫菌灵0.6 kg及30 kg干细土,混匀后撒于定植沟上,可有效预防该病原菌感染。然后带药定植,用46.1%氢氧化铜以1 500倍或用硫酸铜钙400~600倍液+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混匀使用。在定植后的小苗期,用50%氯溴异氰尿酸800~1 000倍液;或33.5%喹啉铜750倍液于定植后7~10 d进行喷雾,可对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8-9]。植株发病后,在发病初期或前期,采用2%春雷霉素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1 000倍液、或20%噻唑锌500~800倍液、或86.2%氧化亚铜1 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等喷雾防治,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有研究还指出在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300倍液,或用30%硫酸铜胶400倍液进行喷雾,亦可保护植株不受病菌侵染[3]。此外,还可以针对发病部位进行局部抹药,药物用500 mL水溶解2.5 g氯溴异氰尿酸和2.5 g喹啉铜后使用,可以对黄瓜发病部位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由于植株存在不同抗药性,所以建议使用时药剂轮换,此外,黄瓜属于连续采收蔬菜,为保证食品安全,应注意药物的安全间隔期。

3.4 生物措施

目前,鉴于市场上化学杀菌剂和农用抗生素等对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均不太理想,且这些药物不利于黄瓜的采收及食用,所以最为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是生物防治,对黄瓜种子进行包衣保护种子免受外来病原菌的侵染。贺字典等[1]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复配后制成丸化种衣剂对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73.13%。这为后续生物衣剂在防治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贺字典,闫立英,石延霞,等. 产生ACC脱氨酶的PGPR种衣剂对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的防治效果[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7,33(6): 817-825.

[2] DUARTE V,De BOER S H,WARD L J,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typical Erwinia carotovora strains causing blackleg of potato in Brazil[J].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2004,96(3): 535-45.

[3] 宋雅坤. 保护地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 新农业, 2016(22): 34-35.

[4] 李焕玲. 蔬菜四种细菌性新病害病原菌的鉴定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5] 警惕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发生[J]. 西北园艺(蔬菜),2016(3):46-47.

[6] 刘燕妮,毛芙蓉,赵福顺,等. 黄瓜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J]. 吉林蔬菜,2016(S1): 29-30.

[7] 李宝聚,王莹莹,孟祥龙.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八十一) 注意防治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J]. 中国蔬菜, 2015(4): 74-76.

[8] 郭小平,李红英. 棚室黄瓜细菌性流胶病无公害综合防治[J]. 西北园艺(蔬菜),2016(5): 47-48.

[9] 张伟丽,齐军山,张涛,等.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的发生及防治[J]. 中国蔬菜,2015(12): 77-78.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黄瓜
黄瓜
咸菜的奥秘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黄瓜
黄瓜黄瓜你是不是菜
凉拌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