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精神内涵探究
2019-12-16李树林
李树林
一、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
(一)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乌兰牧骑的作品都是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在歌唱党、赞美党,都是在用满腔的热情和丰富的艺术形式表达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赞歌》《牧民歌唱共产党》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就是乌兰牧骑表达出来的草原人民对党的无限忠诚。一直以来,乌兰牧骑始终保持着红色基因,发挥轻便灵活的特点,努力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遍草原,始终做到坚定跟党走,为党的事业奉献青春和才华。
(二)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的回信中指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高度肯定了乌兰牧骑队员“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乌兰牧骑队员们始终怀着对人民的崇高信仰,始终走在为人民服务的最前沿,他们的创作灵感和作品素材都是从人民中来的。一直以来,他们与人民情感交融、事业交集,艺术生命不断在人民的滋养中茁壮成长、生生不息。他们创作排演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美好的精神食粮。
(三)艰苦奋斗。乌兰牧骑队员们“常年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的场景,就是对他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乌兰牧骑队员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年复一年克服寒冷、风沙和各种恶劣天气考验,同时还要经常忍受与家人分别数十日的思念之苦。尽管如此,乌兰牧骑队员们始终秉持着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的任务。
(四)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乌兰牧骑“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乌兰牧骑的节目内容都来自于农牧民的真实生活,自然就能得到广大农牧民的共鸣和喜爱,为他们的生活带去欢乐。与此同时,乌兰牧骑还向农牧民宣传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理念,他们宣传的“当家作主”“男女平等”“劳动光荣”“热爱集体”等思想极大地提升了农牧民的思想觉悟和精神风貌。
(五)宣传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乌兰牧骑始终在内蒙古各族人民中宣传党的民族团结理论与政策,让各民族大团结之花越开越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乌兰牧骑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从草原的故事中不断获取内容及灵感,形成了民族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并且在不断丰富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其中,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思想不断深入各民族心中。
二、乌兰牧骑的情感力量
(一)天地之间的大爱。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中提到“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就是对乌兰牧骑工作最生动的描述。60年前,他们骑着马和骆驼,坐着勒勒车,迎着呼啸的暴风雪,向偏远的牧区跋涉,将党的政策、思想宣传到基层,把优秀的文艺节目呈现在农牧民面前。如今,他们坐上了大巴车,使用着新乐器,演出着新作品,依旧风雨无阻地高歌新时代,把党的政策、思想传递到茫茫草原的千家万户,将欢声笑语送到农牧民身边。虽然交通工具便利了、演出设备先进了,但永远不变的是乌兰牧骑扎根基层、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质朴情怀,他们用真情、汗水和奉献谱写出了一曲曲天地之间的大爱之歌。
(二)几代人的共同记忆。乌兰牧骑刚成立时,人员少、设备简单,只有留声机和几样乐器,队员们带着这些设备,以蓝天为幕布、以草原为舞台,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演出,周边的牧民都赶过来和他们一起唱、一起跳,他们的工作生活与人民群众完全融合在了一起。乌兰牧骑的老队员们讲到:“乌兰牧骑队伍小、人数少,下乡演出时,每个队员都身兼数职,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掌握两到三个本领”,“乌兰牧骑所有作品的创意都来自农牧区的生产生活,这是乌兰牧骑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的重要原因”。这些很好地总结了乌兰牧骑的鲜明特色。他们以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为创作源泉,以真诚的态度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草原上的人们,成为草原上每个时代的人的共同记忆。
(三)和农牧民亲如一家。情系农牧民,服务农牧民,做农牧民的贴心人,这是乌兰牧骑深受农牧民和基层群众欢迎喜爱的根本原因,也是乌兰牧骑建设与发展的生命和灵魂。从乌兰牧骑成立伊始,就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的宗旨,把演出同宣传、辅导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以草原和田野作为大舞台、大剧场,在送歌献舞到千家万户的同时,辅导基层群众文艺队伍,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多种爱民服务活动,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到基层群众的心中,把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农牧民群众的身边,与广大农牧民建立起了深厚的鱼水情谊。
三、新时代要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一)热情。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乌兰牧骑队员们总是能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基层演出活动中。乌兰牧骑精神的核心是人民性,无数的场景和故事感人肺腑,都是乌兰牧骑队员和农牧民心连心、心贴心的感情流露。每一支乌兰牧骑队伍都时时刻刻以人民为中心,艰苦朴素、不辞劳苦,以饱满的热情为基层农牧民群众演出。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习这种精神,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始终如一的热情对待群众的每一件事,尽心尽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真诚。历数乌兰牧骑60多年的发展历程,他们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基层农牧民中传递着党的声音和关怀,不断展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人民的生产生活,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红色文艺轻骑兵”。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乌兰牧骑以真诚换取真诚,以付出换得赞誉,使他们和基层农牧民在情感上紧紧连在了一起。唯有真诚最动人,基层工作者应以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自觉,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以真诚的态度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三)奉献。乌兰牧骑因内蒙古农村牧区的实际需要应运而生,以机动灵活的综合性文化服务方式,在不断满足农牧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普及社会主义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而它的精神内核就是奉献精神。乌兰牧骑的奉献精神体现在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持续贯穿到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全过程。乌兰牧骑已成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不怕苦、不怕累,为农牧民无私奉献、永远服务的代名词。所以,我们学习乌兰牧骑精神,就要学习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工作的第一线,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进取。在那些条件艰苦的岁月,乌兰牧骑队员们以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下乡演出。改革开放后,乌兰牧骑的工作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他们拼搏进取的精神始终没有停歇,他们还在不断创新作品内容和艺术形式,收集民族文化遗产,努力提升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不断探索、改革、进取,打造出众多具有民族地区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特色精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我们要学习乌兰牧骑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向前的进取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磨练自己、增长才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大有作为。
(五)乐观。乐观主义精神体现出了乌兰牧骑对于红色文艺事业充满信心的精神面貌,集中反映了乌兰牧骑队员的博大胸怀和昂扬斗志,这种精神曾经鼓励乌兰牧骑队员在简陋的条件下,面对风雪寒暑的考验,始终保持乐观、奋进的精神状态,坚忍不拔地顽强工作。“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神状态的重要性。乌兰牧骑就是以这样的乐观主义精神,肩负使命、深入基层、服务群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新时代,我们应以乌兰牧骑为榜样,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积极的工作状态,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期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教授,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国家建设视域下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经验与现实发展研究”(批准号:2018ZDA007)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张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