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应用型本科《通信原理》课程建设探索

2019-12-16洪华秀龚建萍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29期
关键词:通信原理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

洪华秀 龚建萍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等特点,从改进理论教学方法、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实施课程思政等方面提出了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夯实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通信原理;课程建设;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9-0138-02

1概述

《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述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信息有效传输的基本理论、实现技术。以高等数学、概率论等基础课为先修课,与信号与系统、信息论、数字信号处理、移动通信等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有密切的关系。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学习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技术原理、性能指标以及分析方法,掌握为改善通信系统所使用的策略和技术,使学生具备系统设计、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专业拓展课程打下了基础。《通信原理》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课程知识面广,数学公式推导严谨,理论概念多,系统性强,这就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课程团队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在《通信原理》课程建设中积极探索,从多个角度夯实课程目标。

2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学

2.1“互联网+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变得更加便利。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为课程教学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多种方式的学习途径。《通信原理》课程建设包含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初期用收集的优质互联网资源,之后陆续增加团队自行录制的视频资源,可以在视频中有针对性地嵌人案例资源或问题用于启发式教学。课前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投放短视频和预习问卷,要求学生课前通过视频预习课程内容,并能完成相应的观后问卷,使教师在上课前能初步掌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情况。课前预习资源可以减轻课内的教学压力,也可以课后帮助同学巩固课内知识。通过课前预习、反馈、课内教学、讨论、课后巩固这一教学流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充分发挥个性化、碎片化学习需求,延长学习时间,逐步体现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学习的思考和知识的消化,提升学习效果。

2.2虚拟仿真技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通信原理实验》是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因此在课程建设中,我们通过实验课程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共32课时,实验箱操作和模拟仿真分别为16课时。实验箱操作主要通过模块化集成电路的连接、信号观察和测量,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模拟仿真实验应用Matlab/simulink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仿真实验与传统实验同步,以实验箱上实验的原理框架为参考设计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如图1为实验箱的工作原理,图

2为simulink设计的模型。

动态的虚拟仿真模型不仅是传统实验教学的有效辅助,还可以作为理论课堂中的直观演示,对课程中部分过于抽样难懂的知识点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将实验箱操作和虚拟仿真设计相结合,推进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实验教学的融合,挖掘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课程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仿真项目设计和系统分析有利于学生对通信系统和通信技术的理解,有利于通信系统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2.3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教学完善

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和必要的一环,是学校对课程管理的重要措施,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教学的改进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课程评价包括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侧重在学生评教,学生评教又分为随堂评教和期末终结性评教,随堂评教采用麦克斯韦系统每学期评价三次,由任课老师有针对性地设置问卷,收集学生在学期前期、中期、后期对课程的内容、教材、资源、教法等一系列问题的反馈,这些反馈和意见是教学改进的重要依据。课程评价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为任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状况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构建和谐关系激励教学主体

本课程团队是一支涵盖了60后、70后、80后老中青三代具有梯度型的教学队伍,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充满教育智慧,是团队的引路人。中年教师经过多年锻炼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青年教师精力充沛,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的教学技能,接受新鲜事物,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课程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的。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关系的建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潜能;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热爱自己的职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修养,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积极影响学生;二是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三是要求教师辩证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四是要积极和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探索课程思政助力立德树人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曾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我们的专业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除了知识和能力要求,还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质要求,因此教育的本质不完全是培养技术人才,还要注重立德树人。而专业培养目标以课程目标为支撑,因此可以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融人思政元素。课程教学不仅仅拘囿于教材知识,而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将技术场景引入到课程内容中,整合行业发展技术,提炼出课程基本概念的应用场景和我国在此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等内容,在教学内容中突出工程理念、突出应用前沿,以积极的内容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通信的基本概念”知识模块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加入量子通信技术、“墨子号”以及我国在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同学们能够将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5结束语

《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主干课程,在整个课程建设中,以专业目标为导向实施课程目标,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教学整个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猜你喜欢

通信原理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
在通信专业当中《通信原理》扮演的角色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