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视阈中的美国现当代南方文学

2019-12-16张鲁宁

关键词:福克纳书写作家

克里斯托福·瑞格(Christopher Rieger)在美国南方文学批评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在美国生态文学研究领域也有一定的影响力。瑞格2002年获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博士,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美国南方文学、美国生态文学等,出版生态文学研究专著Clear?Cutting Eden: Ecology and the Pastoral in Southern Literature及福克纳研究专著6部;发表论文14篇,其中生态文学研究论文7篇;书评6篇;8项研究获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及Missouri Humanities Council资助。参编《文学百科全书》(The Literary Encyclopedia),担任Mississippi Quarterly期刊编委。

瑞格教授在密苏里州开普·吉拉多市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英语系任教,现任福克纳研究中心主任。2019年5月25日至6月2日应邀访问南京林业大学。瑞格教授对于美国生态文学研究的概貌、生态文学创作现状和发展稔熟于心。笔者有幸对瑞格教授进行面对面的学术访谈,请他就美国南方文学中的生态研究、美国南方当代文学中的生态书写、美国生态文学对于美国社会的生态警醒等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访谈内容不但可以帮助我国读者更深入理解美国生态文学创作与研究,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多有裨益。现将谈话录音翻译整理出来,以飨读者。访谈从克里斯托福·瑞格的博士论文的生态视角谈起。

1.张鲁宁(以下简称问):您主要研究美国南方文学,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南方文学中的生态书写。您在2009年出版了专著Clear?Cutting Eden: Ecology and the Pastoral in Southern Literature,能请您谈谈这部生态文学研究的代表作吗?

Christopher Rieger 教授(以下简称答):好的。这部专著以我的博士论文为基础修改出版。虽然研究主题和具体分析的作家没变,但我调整了其中不少论述,也补充了相关内容。这部专著主要探讨了美国南方作家在各自作品中如何书写自然与生态,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产生哪些影响。我认为美国南方作家对自然与生态环境的书写变革始于这一时期,作家的生态环境书写是对经济大萧条时期经济因素、环境变迁的回应,也体现了美国 20世纪新环境意识的觉醒。

2. 问:您在专著中主要研究了四位作家,厄斯金·考德威尔、玛·金·罗琳斯、左拉·尼尔·赫斯顿和威廉·福克纳,两位男作家和两位女作家。据我了解,像罗伯特·潘·沃伦、尤多拉·威尔蒂等作品中其实也有不少生态书写。您为什么当时选择这四位作家呢?

答:当时确实可以选择其他作家,包括你提到的那两位,他们也符合我研究的主题。之所以选择上述四位作家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们代表了生态书写的四个不同维度。四个作家中,两位是女性作家,两位是男性作家。其中一人为非裔美国人,因为我希望作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此外,他们生态书写也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比如,罗琳斯的作品最具自然书写特点,有大量与森林、沼泽和河流有关的书写;考德威尔的作品似乎与自然书写最不相关,表面上看他似乎不关心外部自然世界,但我想告诉读者他其实非常重要,尽管自然景观变化不是他关注的焦点。另外两位作家来自美国南方中部,她们关注的是人物,人物与外界环境关系的思考贯穿她们作品的始终。我所研究的作家均为同一时代的人物,作品的创作年代为1931—1944年。在环境书写方面每位作家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审美特征。

3. 问:南方在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巨大变革,包括环境的改变。不过南方的地域范围很大,地域差异也很大,比如佛罗里达地区有很多沼泽地带,田纳西州和弗吉尼亚州有绵延的大雾山,而福克纳所在的密西西比则处于三角洲腹地。那么这些地域差异对生态文学书写有何塑造作用呢?个人认为,玛·金·罗琳斯所处佛罗里达地区和丽·斯密斯(Lee Smith)所生活的大雾山背景有所不同,那她们在文学创作中也应该流露出不同的地域意识,您怎么看待这种差异?

答:地域差异确实会对作家的生态文学书写产生很大影响,有时会让人们辨认不清,尤其是美国南方。正如你所言,南方不同地区特点不一。玛·金·罗琳斯、左拉·尼尔·赫斯顿都来自佛罗里达,她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福克纳的密西西比、考德威尔笔下的佐治亚农场差异很大。这四位作家都在作品中对所处地区自然环境变化作出了回应,他们所处自然环境也确实塑造了各自不同的生态环境书写方式。当然,我也可以选择美国南方其他地域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则更为不同,比如北卡罗林纳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山峦以及其他自然景观则会孕育不同的环境书写作品。不过,如果这样的话,我的这本专著就会有十多个章节,所以只能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四位作家开展研究。

4. 问:我们在阅读作品时也感受到这四个作家各不相同的环境书写。不过,如果将南方看作一个整体,南方的生态书写和美国其他地域也有明显差异,比如威拉·凯瑟生活在美国西部内布达斯卡州,她在其拓荒题材小说中描述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伊甸之东》等作品中描绘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中西部的环境。如果将生态作为一个切入点,您觉得南方大萧条时期的生态文学和威拉·凯瑟、斯坦贝克的生态文学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吗?或者说有什么独特的审美价值?

答: 我认为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在我的专著中,我谈到了大萧条时期的作家在描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对待自然的态度有所变化,体现了一系列“系统”思想,也可以说是网络关系,即如果网络中某一个体发生变化,网络中其他的个体则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作家开始将自然环境视为相互关联的系统或网络。人类只是该系统或网络中的一部分。在此之前,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理解多来自基督教自然观,认为人类是自然世界的管家,上帝创造了自然世界并交给人类管理。换言之,人类负责管控自然世界,是自然世界的主人。这种自然观在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得到扭转。这些作家通过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书写警示人们这样的自然观不对,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人类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后续发展中付出代价。人类砍伐森林、破壞农场等行为的恶果会逐渐显现。这些教训都告诉我们,其实人类并不能掌控大自然。我认为这是这一时期生态环境书写的最大变化。美国环境运动发端于20世纪后半期,但其实大萧条时期的生态文学作品中已经出现了该运动的端倪。

5. 问: 您不但在美国南方生态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在福克纳研究领域也卓有建树。福克纳虽然很少被贴上生态作家的标签,不过他的环境书写常常受到评论界的关注。比如,1996年“福克纳与约克纳帕塔瓦法”国际年会主题是“福克纳与自然世界”(Faulkner and the natural world);2003年该国际年会主题是“福克纳与南方生态”(Faulkner and the Ecology of the South)。您如何评价福克纳的环境书写?最近10年来,福克纳生态研究主要趋势是什么呢?

答:据我所知,有学者一直在研究福克纳生态思想,但数量不多。有学者借助生态视角研究福克纳,尤其是《去吧,摩西!》这部作品,认为福克纳是环境作家。的确,《去吧,摩西!》是福克纳所有作品中思考人类与自然世界关系最多的一部小说,不过其他小说也有涉及。自然世界在福克纳早期作品中多呈现象征意义,常常以隐喻形式出现。在福克纳第一部诗集《大理石牧神》中,很多与自然相关的经典意象被用来象征人类心理、情感和人类的发展,所以,自然世界在其早期作品中多具有象征意义。后来福克纳对自然世界的描写逐渐发生变化,比如在小说《在我弥留之际》和《野棕榈》中,洪水和自然世界都无法为人所控制,促使人们调整自己的行为。小说《喧哗与骚动》也象征性地运用了自然世界,人类成为主角,自然世界只是人类活动的象征。就早期作品而言,福克纳确实可以被视为环境作家;但后面他的创作逐渐发生转变,动物书写也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其作品中,并且越来越备受瞩目。《去吧,摩西!》里的熊是最典型的例子。狗、马、骡子、奶牛也是福克纳作品中描写较多的动物,由此可见,福克纳一直在进行自然书写。动物书写目前是文学批评的热点之一。

6. 问: 和很多南方作家一样,福克纳在很多作品中也表现出对南方工业发展破坏环境的忧虑,但是他不像重农派那样明确主张回归农业文明,这在一些评论者看来他对于环境改变与工业发展的态度很矛盾,您怎么看待评论界的这个观点?

答:南方重农派作家倡导人们回归传统,回到过去的小农场,过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这只是一种愿景,不可能真实发生。福克纳或许并不喜欢现代社会里一些新事物,也认识到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种种问题,但他认为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而且予以接受;而南方重农派则不愿意接受现实,幻想回到过去,回到一切都美好的简单时代。我认为福克纳不会赞同重农派的观点。他确实比较喜欢小农场主式的生活,也不会轻视过着那样生活方式的人们。但他认为现代生活方式会将这些人抛在时代之后。如果他们想继续生存下去,则必须主动调整适应现代社会。他的作品中常常会呈现现代市场经济的到来,比如人们不再自己在家制作所需商品,而是到市场购买,或者通过邮购方式购买商品。福克纳在小说中记录了这一变革,虽然变革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完成,读者可以发现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在面对这种转变时表现得不知所措,难以适应,比如斯诺普斯三部曲里的一些人物。准确地说,福克纳是在记录一个时代的变迁,我们在《村子》里可以看到村民们的交通运输工具是马和骡子,而《大宅》里的生活方式就更加现代,城镇居民们不但购买汽车,而且还经常去纽约购物。

7. 问:您的很多研究主要是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作家,比如福克纳、考德威尔、赫斯顿等,这些作家也对南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您能简单谈谈南方当代文学中的生态书写吗?

答:在南方当代文学中,生态主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也是作家们普遍关注的,因为人们越来越关注全球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有些作家不再将创作背景完全设定在自己熟悉的南方,而是转移至其他国家或美国其他地方,比如在肯塔基乡间长大的作家芭芭拉·金索沃的作品多以生态为主题,她的《毒木圣经》的背景是在非洲刚果。新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政治经济环境,一些作家在文学作品中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后果。气候变化、生态问题成为当代南方作家关注的重要主题,也是新的文学创作趋势。

8. 问:当前,生态文明已经进入中国主流话语,成为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文学研究也是最近几年中国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之一。研究外国文学中的生态话语无疑可以促进中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您所研究的大萧条时期作家如何通过作品中的生态话语参与当时美国南方的生态文明建设?或者说如何通过作品中的生态警示推动当时的生态文明发展?

答:作家常常通过作品告诫人们自然世界与人类一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人类对外部生态环境所做的一切都会对未来生活、文化规约产生影响,我想这些应该是作家的主要贡献。虽然作家本身并没有明确提出环境运动,但他们想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注意到生态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玛·金·罗琳斯之所以书写佛罗里达州的地理环境,是因为她认为该地区的生态已经受到威胁。在某种程度上,她的作品就是告诫人们要保护好这些地方,不应该砍伐全部的森林,不应该把土地全变成道路、城市,不应该忽视居住在那些土地上的人们。她在作品中不断描写生态破坏带来的环境变化,还呈现了人们破坏环境时无所顾忌的态度,通过环境警示表达了保护自然的价值和意义。罗琳斯作品中的人物常常居住在农村,依靠打鱼、耕种、狩猎等生活,他们依赖健康的生态环境才能延续生活,而来自城市的人们则尽取所需,毫不顾忌环境。

9. 问:看您的学术简介,您对莫言很感兴趣,也撰写过相关论文。莫言来自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他在诺贝尔奖获奖感言中提到他创作“高密东北乡”体系小说是受到福克纳“约克纳帕塔瓦法”世系小说的影响。两位小说家都植根他们所处的故乡,有着浓厚的乡土意识。您觉得两位作家在生态书写上有相似之处吗?

答:我认为两位作家是有相似之处的,尽管他们也有所区别。自然世界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在两位作家的作品中都有极为相似的体现。此外,两位作家都来自农村,都在作品中描写了人们对土地的依恋之情,对健康生态环境的热切眷恋。这是最大的相似之处。莫言在一次采访中说,阅读福克纳作品给了他勇气和灵感,无论是农村本身、还是生活在农村的底层农民以及他们所经历的变革,都值得作家以文学形式予以呈现。

10. 问: 最后一个问题和您个人的研究兴趣有关。从您过去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来看,生态似乎一直是您关注的重点。您为何对生态研究如此感兴趣?

答:我在读研究生期间对生态研究产生了兴趣。在美国南方文学课上,导师要求我们阅读一些南方作家的作品。我注意到作家对环境的关注在作品中不断出现,生态危机的主题反复出现,与之相关的作品和作家有很多。那时我就开始关注这个选题。既然如此多的作品涉及自然环境的破坏,书写人类不负责任的利用,我想環境保护应该是一个可以持续关注的主题。无论是过去的文学作品还是现当代环境文学,都可以让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文化可以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对我而言,就是通过文学研究与社会现实建立联系。

(责任编辑  古东)

猜你喜欢

福克纳书写作家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写春天的“草”
威廉·福克纳的《熊》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