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收益结构特征与收益持续性研究

2019-12-16路婷姚正海孙建华

科技与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持续性比重样本

路婷 姚正海 孙建华

摘 要:選取2009—2017年我国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统计研究了上市公司收益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整体收益结构质量较好,核心利润占收益总额比重最高;在核心利润小于0时,上市公司主要通过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弥补利润使净利润指标为正;上市公司净利润为负的主要因素在于核心盈利能力不足和资产减值情况严重。实证检验了各收益项目本身的持续性,以及各个收益项目对下期收益总额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综合收益、净利润、核心利润、投资收益和所得税费用持续性较强,核心利润大于0且净利润大于0的上市公司各项收益持续性明显优于其他上市公司;核心利润对下期净利润和下期综合收益的预测作用最强,投资收益次之。

关 键 词:收益结构;收益持续性;综合收益;净利润

DOI:10.16315/j.stm.2019.05.004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志码: A

Research on earning structure and earning sustainability of

listed companies:evidence from the Shanghai Ashare market

LU Ting1, YAO Zhenghai2, SUN Jianhua2

(1.Kewen college,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000, China;

2.Business School,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Chinas Ashare nonfinancial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9 to 2017 as research samples, and statistically surveys the incom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overall earning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s of good quality, and the proportion of core profit in the total earning is the highest. When the core profit is less than 0, the listed company makes up the profit mainly through investment income and nonbusiness income to make the net profit index positive. The main factors of negative net profit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lack of core profitability and serious asset impairment. This paper also empirically tests the sustainability of each earning item and the prediction effect of each earning item on the total earning of the next period.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comprehensive income, net profit, core profit, investment income and income tax expense have strong continuity. Listed companies with core profit greater than 0 and net profit greater than 0 have significantly better earnings continuity than other listed companies, the core profit plays the strongest role in predicting the net profit and comprehensive income of the next period, followed by investment income.

Keywords:earning structure; earning sustainability; comprehensive income; net profit

收稿日期: 2019-06-11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SJA2197)

作者简介: 路 婷(1987—),女,硕士研究生;

姚正海(1964—),男,教授,硕士;

孙建华(1963—),女,副教授.

收益在公司业绩评价中至关重要,与收益相关的数据以及由此衍生的财务指标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而这也促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由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大大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业绩时,仅关注收益总额是不够的,还应关注收益质量。收益结构和收益持续性是影响收益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收益结构意味着不同的收益质量,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主营业务收益占主导的企业才能保证未来现金流入的持续、稳定,才能保证未来收益质量较高,而一次性的收益只能增加当期收益,降低了收益质量[1]。收益质量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收益持续性,收益持续性是收益持续到下一期的程度。Penman等[2]认为如果本期收益能够较好解释未来收益,则当期收益质量较好,即收益持续性越高,表明收益质量越高。研究上市公司的收益结构及不同结构下收益的持续性,有助于投资者评价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本文将结合我国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数据,统计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收益结构特征,初步分析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实证检验各收益项目的持续性以及不同收益结构对下期收益总额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相关研究

收益结构是指组成收益总额的各个项目占收益总额的比重,研究收益结构及持续性,首先应将收益进行分解,研究不同收益结构的持续性。Ramakrishnan等[3]认为收益的不同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持久性。Sloan[4]将收益分为应计部分和现金部分,研究发现现金部分的持续性强于应计部分,但是投资者不能有效识别不同收益结构的持续性差异。Xie[5]根据Sloan的研究借鉴琼斯模型,将应计收益分解为可操纵应计收益和不可操纵应计收益两部分,实证检验现金收益、可操纵应计收益和不可操纵应计收益的持续性,结果发现可操纵应计收益持续性最低,而现金收益持续性最高。

PATRICIA等[6]按照利润表的层次将收益分解,研究了分解后的收益对企业ROE(净资产收益率)的预测作用,发现细分后的收益有助于提高对未来ROE的预测水平。Chen等[7]将收益分解为核心收益和非核心收益,研究发现核心收益的持续性强于非核心收益,但是市场却低估了核心收益信息含量,高估了非核心收益的信息含量。

行业基本面是影响企业业绩的重要因素。Hui等[8]将收益分解为行业收益和公司特有收益,研究发现行业收益持续性高于公司特有收益,他们进一步将行业收益和公司特有收益各自分解为现金收益和应计收益,其中行业现金收益持续性最高,而公司特有应计收益持续性最低。和以往研究相同,市场未能区分这行业收益和公司特有收益的差异。Xuan等[9]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对不同收益组成的反应,发现市场并未对行业收益错误定价,但却错误定价了公司特有收益,尤其是公司特有收益中的现金收益。

1.2 国内相关研究

蒋义宏等[10]以1992—1999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主业不主,主营业务比重较低,其他收益对利润贡献大,同时还发现主营业务利润比重对上市公价值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即主营业利润占利润比重越高,上市公司市场价值越大。程小可[11]以总括收益和分解后的收益项目分别预测了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未来现金流,发现分解后的收益项目比总括收益预测能力更强。钱爱民等[12]构建了一套基于核心盈利能力的盈利结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正常经营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的收益持续性,研究结果发现公司核心盈利能力越强,收益结构质量就越高,收益的持续性就越强。吕兆德[13]按照利润表结构将净利润分解为营业利润、非营业利润和所得税项目,以分解后的利润项目预测下一年度净利润,发现分解后的利润项目比本年度净利润对下一年度净利润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度,其中营业利润的解释力度最强,非营业利润解释力度最弱。刘婷立等[14]以主营业务利润比重度量收益持续性,系统研究了上市公司收益持续性,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收益持续性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部分受季节和政策导向影响较小的行业收益持续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强。

收益质量是业绩评价的基础,但投资者在评价上市公司业绩时往往存在“功能锁定”的现象,即过分关注收益总额忽视收益质量[15]。王志台[16]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主营业务利润作为公司永久性收益的表征变量,发现投资者存在功能锁定现象,不能辨别不同质量的收益项目。张国清等[17]对资产负债表的应计项目可靠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可靠性越低的应计项目导致收益持续性越低,而投资者并未预期到这种联系,资本市场做出错误反应。吕兆德研究了证券市场对收益分解增量信息的反应,发现投资者低估了营业利润对下一年度净利润的影响,说明在净利润水平相同时,营业利润较高的公司股票价值有可能被低估。

肖华等[18]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收益持续性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收益持续性越强,而收益持续性越强,企业价值越高。李姝等[19]将收益持续性分为应计项目持续性和现金流持续性,进一步探究了不同产权性质下内部控制对收益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内部控制质量得到提高时,应计持续性与现金流持续性也相应提高。宫义飞等[20]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收益持续性低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当内部控制缺陷得到改善时,收益持续性也会提高,并且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和改善对应计項目的收益持续性均大于现金流项目的收益持续性。

1.3 研究述评

根据以往研究,收益分解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将收益分解为现金收益和应计收益;二是将收益按照利润表的列报层次和内容分解;三是将收益分解为行业收益和公司特有收益。在第2种分解方式下,主要以核心利润率、营业利润比重等指标表征收益结构质量,考虑指标计算符号,以往文献均选取了各项收益数据为正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即仅研究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收益结构和收益持续性,较少系统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收益结构特征和收益持续性。基于此,本文将集中研究以下2个问题:第一,按照收益来源和利润表的列报结构,系统研究上市公司的收益结构特征,包括盈利上市公司和非盈利上市公司;第二,使用时间序列模型研究不同收益项目本身的持续性和不同收益项目对下期收益总额的预测作用。

2 收益结构特征统计研究

2.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2009年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企业应当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 “综合收益总额”项目,自此形成了综合收益的报告模式。鉴于此,样本公司财务数据的选取开始年份为2009年。选取2009—2017年沪市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后最终样本观测值为8 563个。样本公司财务数据来源于锐思金融数据库及国泰安数据库。

2.2 研究设计

2.2.1 收益结构特征变量定义

会计收益计量观念已由传统的收入费用观向综合收益观转变,各国会计准则要求列报综合收益。我国当前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综合收益列报结构为“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因此,企业收益结构特征统计分为净利润和综合收益2个层次,首先统计研究企业净利润结构特征,其次再统计综合收益结构特征。

1)净利润结构特征变量定义。按照利润来源,将净利润分为核心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和所得税费用6个组成部分,其中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通过计算各项收益绝对值占净利润绝对值的比重来考察净利润的结构特征,各项收益比重之和为1,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核心利润比重=核心利润/净利润,

资产减值损失比重=-资产减值损失/净利润,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比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净利润,

投资收益比重=投资收益/净利润,

营业外收支净额比重=营业外收支净额/净利润,

所得税费用比重=-所得税费用/净利润。

2)综合收益结构特征变量定义。按照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的综合收益列报结构,将综合收益分为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两部分,通过计算二者绝对值占综合收益总额绝对值的比重来考察综合收益结构特征。

净利润比重=净利润/综合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综合收益。

2.2.2 两种均值计算

通过计算均值考察观测值收益结构特征,本文在计算均值时使用2种均值计算方法,分别为平均收益额比重(以下简称“均值比重”)和收益比重平均值(以下简称“比重均值”),具体如下:

平均收益额比重=观测样本各项收益额平均值/观测样本收益总额平均值;

收益比重平均值=观测样本各项收益比重/观测样本量。

均值比重考察观测样本中所有上市公司的收益结构情况,将所选取的上市公司样本观测值视为一个整体来说明上市公司收益结构特征。而比重均值是样本观测值收益比重的算术平均值,考察不同上市公司收益结构特征。

2.2.3 样本分组

在计算比重时,当分子分母同为正或同为负时,比重计算结果为正;当分子和分母中有一个为负数时,比重计算结果为负,因此,在考察上市公司收益结构时有必要考虑分子和分母的正负方向。核心利润来源于企业主要营业活动,是净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在考察净利润结构时,按照核心利润与净利润二者的正负,将样本分为四组,分别为核心利润和净利润同时为正(简称正正1组)、核心利润为负且净利润为正(简称负正1组)、核心利润为正且净利润为负(简称正负1组)以及核心利润为负且净利润为负(简称负负1组)。

同理,考察综合收益结构时,按照净利润与综合收益总额二者的正负方向,将样本分为4组,分别为净利润和综合收益同时为正(简称正正2组)、净利润为负且综合收益为正(简称负正2组)、净利润为正且综合收益为负(简称正负2组)以及净利润为负且综合收益为负(简称负负2组)。

2.3 研究结果

2.3.1 净利润结构特征

1)样本分组结果。按照净利润和核心利润正负方向分组,分组结果如表1所示。

从分组结果中可以看出,净利润大于零的观测值;占总观测值的90.45%,其中核心利润大于零的占79.48%,说明上市公司总体利润质量较高,核心利润小于零的观测值占10.97%,说明这部分上市公司核心盈利能力不足时,会通过其他项目来弥补利润。净利润小于零观测值占总观测值的9.55%,其中核心利润小于零的观测值占8.48%,而核心利润大于零的观测值仅占1.07%,初步说明导致上市公司收益为负的主要因素是核心盈利能力不足。

2)净利润结构特征分组统计结果。分组计算净利润中各个项目的均值比重和比重均值,计算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将样本观测值视为一个整体考察,按各项收益所占净利润比重大小依次排序为核心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其中核心利润比重达到104.18%,超过100%,说明上市公司净利润主要来源于核心利润,结构质量良好。投资收益比重为24.32%,说明投资收益已成为上市公司净利润的一个重要来源。营业外收支净额比重的统计结果为11.43%,与众多学者提出该指标理论值接近于0的观点相悖,可能原因在于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偶然性交易调节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比重仅为0.47%,对净利润的影响很小。资产减值损失占净利润比重为-13.21%,说明上市公司资产存在减值情况,但并不严重。所得税费用比重为-27.18%,按企业所得税税率25%折算后为-33.33%(-25%/75%),二者較为接近。

根据表2中分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正正1组的净利润结构特征与总样本最为接近,且优于总样本,具体表现为核心利润比重大于总样本,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比重小于总样本;负正1组的净利润结构特征表明,当上市公司核心盈利能力不足时,主要通过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弥补利润,投资收益比重达到133.25%,营业外收支净额比重达到91.57%;根据负负1组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上市公司核心盈利能力不足时,资产减值情况也会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核心利润比重为66.01%,而资产减值损失比重达到44.01%,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累计数虽大于0,但对净利润的影响较小;正负1组的统计结果显示,该组导致净利润小于0的最主要因素为资产减值情况严重,资产减值损失比重达到158.24%,虽然该组的净利润为负,但所得税费用为正数,比重达到30.37%,可能的原因是该组核心利润为正导致当期所得税费用较高。

根據表3并结合表2,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两种比重计算结果总体规律一致,但是差异较大,尤其表现在负正1和正负1组中,正正1组的两种比重计算结果差异最小,其次是负负1组;正正1组的标准差整体上明显小于总样本和其他组别,该组核心利润比重标准差为1.37,而负正1组、正负1组和负负1组的核心利润项目比重的标准差分别为2058、37.63、2.32,相差较大,说明正正1组的净利润中各项目比重数据的离散程度较低,数值分布较为集中,适合做进一步的区间分布统计;通过表2和表3负正1组的数据可以得出,核心盈利能力不足时,上市公司主要通过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弥补利润,比重均值分别为334.58%和353.35%。基于部分学者提出上市公司会通过资产减值损失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观点,本文对负正1组样本做进一步筛选发现,在该组中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样本观测值为170家,占该组样本观测值的18.1%,其中资产减值损失比重大于0.5的为48家,占该组样本观测值的5.11%。由此可见,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并不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负负1组和正负1组的样本观测值净利润各项目比重计算结果和表2中的均值比重计算结果差异较大,但是显示出的规律基本一致。

对正正1组净利润中各收益项目比重区间统计,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在正正1组中,核心利润比重分布集中在90%~120%和120%~150%这两个区间,占该组样本观测值38.28%和26.24%。资产减值损失比重则集中在-10%~0这一区间,该区间分布的样本观测值占该组的53.44%。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比重样本观测值则集中在-0.5%~0,占正正1组样本观测值78.17%。投资收益比重集中在区间0~10%,占正正1组的54.38%,营业外收支比重集中区间为0~10%和10%~20%,占45.69%和17.12%。与其他几项相比,所得税费用比重的分布较为分散,集中在-40%~-30%、-30%~-20%和-20%~-10%,分别占该组样本观测值的19.73%、23.30%和32.32%。

2.3.2 综合收益结构特征

按照综合收益和净利润数值正负方向,将样本观测值分为4组,具体如表5所示。

1)样本分组结果。综合收益总额由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构成,如表5所示。净利润大于0且综合收益大于0的样本观测值占总样本的88.77%,而净利润小于0,综合收益总额大于0的样本观测值占总样本的0.20%。在综合收益小于0的两组样本中,净利润小于0的占总样本9.35%,而净利润大于0的占1.68%。综合以上数据说明,净利润对综合收益的影响远大于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

2)综合收益结构特征分组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和表7得出,整体上看,综合收益总额的主要部分为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对综合收益的影响很小,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均值比重仅为1.03%。分组结果中显示,负负2组中的样本观测值差异最小,标准差仅为1.87,其次为负正2组,标准差为4.68,正正2组差异和总样本差异接近为10.18,而总样本标准差为10.78,差异最大的为正负2组,标准差为36.70。负负2组和负正2组标准差较小的原因在于这2组的极值影响较小,而正正2组中净利润比重极值影响较大,最大值为875.06,正负2组中最小值为-385.46。去除极值后,各组标准差大小排序为正正2组,1.45;总样本,1.90;负负2组,2.35;负正2组,5.20;正负2组,6.17。

3 收益持续性实证研究

3.1 收益持续性模型构建

参照Sloan的方法使用线性自回归模型,构建模型(1),研究不同组别下各项收益项的持续性。Et+1为t+1时期的收益总额,E为t时期的收益总额,α1为回归系数,反映下期收益对本期收益的敏感程度,α1越大说明收益的持续性越高。模型(1)使用收益的绝对数,而没有使用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对指标,是为了避免非收益信息对收益的干扰。

Et+1 =α0+α1Et +εt+1。(1)

参照Xie的自回归模型,构建模型(2)和模型(3)检验不同收益项目对下一年度收益总额的预测作用。

Earnt+1=β0+β1COt+β2IMt+β3FCt+β4INt+β5NIt+β6TAXt+εt+1,(2)

CIt+1=γ0+γ1COt+γ2IMt +γ3FCt+γ4INt+γ5NIt +γ6TAXt +γ7ICIt+εt+1。(3)

模型(2)检验净利润构成项目对净利润持续性的影响,模型(3)检验综合收益构成项目对综合收益持续性的影响。其中:Earnt+1表示t+1期净利润,CIt+1表示t+1期综合收益,COt表示t期核心利润,IMt表示t期资产减值损失,FCt表示t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INt表示t期投资收益,NIt表示t期营业外收支净额,TAXt表示t期所得税费用,ICIt表示t期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β和γ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越高,表明t期收益项目对t+1期收益预测作用越大。

3.2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选取2009—2017年沪市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后最终样本观测值为8 563个,但是回归模型为时间序列模型,实际用于回归的样本观测值为7 254个。样本公司财务数据来源于锐思金融数据库及国泰安数据库。

3.3 实证检验结果

1)模型(1)检验结果。使用SPSS22.0对模型(1)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由表8可知,总样本中各项目的回归系数显著性水平都很高,说明上市公司利润各项目都有一定的持续性,其中净利润、核心利润、投资收益、所得税费用回归系数均超过0.9,模型拟合优度均在0.9附近,说明这几项收益持续性较高;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回归系数最小,为0.285 7,模型拟合优度仅为0.081 6,持续性最低;其次是营业外收支净额和资产减值损失,回归系數分别为0.398 3和0.608 7。

分组自回归分析结果中,净利润为负的2个组别净利润及其各项目的回归系数和模型拟合优度明显小于净利润为正的2个组别,负负1组的净利润自回归模型拟合优度仅为0.004 5,而正负1组净利润自回归模型拟合优度仅为0.024 4。出现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样本利润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将直接被退市并停止股票交易,被ST的上市公司有着强烈的摘帽的愿望,当公司的经营业绩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很好的改善以使其能够盈利时,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利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来虚增利润[22];因此,某上市公司净利润持续为负的可能性较低。净利润为正的2组中,正正1组的回归系数和模型拟合优度均高于负正1组,并且高于总样本,说明正正1组的样本观测值的净利润及各项目持续性最高,由核心盈利能力形成的净利润持续性最高。

综合收益及其组成部分一阶自回归结果,如表9所示,总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净利润回归系数为0.942 8,模型拟合优度为0.889,收益持续性最高,其次为综合收益回归系数为0.934 9,模型拟合优度为0.874,收益持续性较高,而其他综合收益的回归系数为-0.158 6,模型拟合优度仅为0.025 1,收益持续性较低。

在分组回归结果中,正正2组的净利润和综合收益的回归系数和模型拟合优度要明显高于总样本和其他组别,说明该组的收益持续性高于总样本和其他组别。负正2组的回归结果综合收益回归系数为-0.843 3,其他综合收益回归系数为-0.727 8,说明巨额其他综合收益持续为正并以此维持综合收益为正的可能性较低。正负2组的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回归系数分别为0.339 3和-0.350 5,模型拟合优度分别为0.115 1和0.122 8,说明二者有一定持续性,但是综合收益模型拟合优度几乎为0,回归系数为-0.016 4,说明持续性很低。负负2组中3个收益项目的回归系数和模型拟合优度均较低,说明在该组的收益持续性较差。

2)模型(2)和模型(3)检验结果。对模型(2)和模型(3)进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结果,如表10所示。

由表10净利润持续性模型(2)结果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较好(R2为0.901 8)。除所得税费用外,各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均达到1%以上。回归系数最高是核心利润,为0.738 2,说明t期核心利润对t+1期净利润的解释力度最大,核心利润对下期净利润预测作用最强。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回归系数依次下降,说明这几项收益对下净利润的影响依次降低。资产减值损失与下期净利润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066 7,说明当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持续到了下一期。与模型(2)相比,模型(3)考虑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影响检验t期各项收益对t+1期综合收益的影响。其中回归系数最好的仍是t期核心利润,其余回归系数按大小排列依次为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其他综合收益,资产减值损失与综合收益呈负相关关系。

4 结论

本文选取2009-2017年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数据,分组研究上市公司的收益结构特征和收益持续性。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我国上市公司整体收益结构质量较高,核心利润占据净利润比重最高。净利润大于0的样本观测值中,核心利润是净利润的主要来源,核心利润占净利润比重集中在90%~150%之间。当核心盈利能力不足时,上市公司主要通过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弥补利润,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弥补利润的较少。导致净利润小于0的主要因素是核心盈利能力不足和资产减值情况严重。第二,收益总额及构成收益总额的各个收益项目具有一定持续性,其中净利润、核心利润、投资收益、所得税费用持续性较强,其余收益项目持续性较低。核心利润大于0且净利润大于0的上市公司各项收益持续性明显优于其他上市公司。检验收益构成项目对下期收益总额的预测作用发现,核心利润对下期净利润和综合收益预测作用最强,其次为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 汝莹,符蓉.收益与收益质量的分层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7):61.

[2] PENMAN S,ZHANG X.Accounting conservatism,the quality of earnings,and stock return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77(2):237.

[3] RAMAKRISHNAN R,THOMAS T.Valuation of permanent,transitory and priceirreverent components of reported earn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1998(13):301.

[4] SLOAN R G.Do stock prices fully reflect information in accruals and cash flows about future earn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3):289.

[5] XIE H.The mispricing of abnormal accrual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1,76(3):357.

[6] PATRICIA M F,RICHARD JS,TERI L Y.Accounting classification and the predictive content of earning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71):337.

[7] CHEN Q,FIRTH M,GAO D N.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earnings components: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11(4):669.

[8] HUI K W,NELSON K K,YEUNG P E.On the persistence and pricing of industrywide and firmspecific earnings,cash flows,and accruals[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16(61):185.

[9] XUAN W B,TIANA G,LIA Y B,et al.On the pricing of the persistence of earnings components in China[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19 2019(53):112.

[10] 蔣义宏,魏刚.主营业务利润、核心盈利能力和公司价值[J].证券市场导报,2001(4):25.

[11] 程小可.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结构的业绩预测能力[J].经济科学,2005(4):109.

[12] 钱爱民,张新民,周子元.盈利结构质量、核心盈利能力与盈利持续性:来自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9(8):108.

[13] 吕兆德.盈余分解、盈余持续性及资本市场反应[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2):29.

[14] 刘亭立,王志华.A股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的系统分析[J].财会月刊,2016(6):67.

[15] 赵宇龙,王志台.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现象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9):56.

[16] 王志台.上海股市盈余持续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0(5):43.

[17] 张国清,赵景文.资产负债项目可靠性、盈余持续性及其市场反应[J].会计研究,2008(3):51.

[18] 肖华,张国清.内部控制质量、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J].会计研究,2013(5)73.

[19] 李姝,梁郁欣,田马飞.内部控制质量、产权性质与盈余持续性[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1):23.

[20] 宫义飞,谢元芳.内部控制缺陷及整改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8(5):76.

[21] 钱爱民,张新民.新准则下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重构[J].会计研究,2008,(6):31.

[22] 陈园园,邱妘.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基于ST板块的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5(2):100.

[编辑:厉艳飞]

猜你喜欢

持续性比重样本
什么是HPV持续性感染
哲理漫画
管理层能力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吗
一种简易实用的液体比重计对陶瓷砖喷釉工序的改善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测厚仪CS值电压漂移故障判定及处理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