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智能可穿戴产品为载体的高职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9-12-16王彤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29期

王彤

摘要:包括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T產品的更新迭代,给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企业需要更多懂技术、懂产品、懂运营、了解客户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根据专业特点以智能IT产品为实训载体,适时调整实训课程体系,对产品进行功能解构和知识重构,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产品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缺乏产品经理的问题,培养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真正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移动应用技术课程体系;产品经理;智能可穿戴产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9-0142-02

1概述

实训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重要环节。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结合,反映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是信息技术类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而言,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把智能可穿戴产品作为实训载体融人实训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产品意识,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2传统实训课程体系的不足

传统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课程体系在岗位需求和就业方向上基本上限于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运维、软件营销等。针对这些需求确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及实训课程。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采用了基于项目驱动型的实训教学模式,该种实训教学模式支持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模拟工作环境下参与探究性的团体活动和进行知识学习,安排自己的工作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进度。在这种“以学生为本、以项目为中心”的实训教学模式中,实训室的实训仪器设备起着重要的项目载体作用。以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综合实训为例,许多学校为该实训室配备了功能齐备的实验箱,其中各类传感器模块、近距无线通信模块、智能网关一应俱全,这类实验箱从事的实训大部分属于认知型和验证型实训,对于开发类的实训涉及不多,基本上通过智能化的网关可以展示学生实训时的全部结果,弱化了甚至避开了涉及近距无线通信类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的难点,与移动互联应用开发专业实训教学的目的不完全相符。该类实验箱虽然也体现了项目驱动的教学特点,但是无法让学生通过实训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及整合了这些技术的实用化的产品,包括典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无法让学生具备产品意识。

3产品经理岗位的特点

产品经理的概念是美国宝洁公司最早提出的,主要职能就是增加用户对产品的粘性。业界对产品经理的定义是负责调研用户需求、懂产品的设计,负责与开发团队沟通产品需求、推进产品上线;懂产品的运营和维护、进行产品推广、提升客户满意度。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产品经理的功能被定义为参与产品研发,产品功能设计,负责与客户沟通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对最终的产品质量负责。由此可以看到,企业对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大部分IT企业面对客户都不再采用过去的销售经理+技术经理的传统模式,而是需要更多的产品经理参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为此我们提出了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载体,以其承载的嵌入式软件分析与优化、中间件代码的封装、应用层移动APP的开发为重点的实训教学模式并加以实践,力求通过智能化的移动互联可穿戴设备使学生在掌握移动应用开发的技能的同时,又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概念,从而增强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创新出一种新的实训教学模式。

4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训产品

企业参与实训环节,更加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也能够让学生面对真实的职场环境,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而校企共同开发实训产品,使得企业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分析学生需要加强的知识点。教师参与实训产品的研发,能够深度介人企业的研发过程,强化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双师”素质,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以智能可穿戴设备(教学用蓝牙运动手环)为例,教师参与了企业为实训定制设备的底层嵌入式软件开发、为移动应用开发层调用的中间件开发以及应用层APP开发,并且全面参与了嵌入式软件通过专用设备写入智能硬件的过程,该蓝牙手环的结构如图1所示:

整个手环的核心部件包括德州仪器公司的带5l内核处理器及RF功能的CC2541蓝牙芯片、意法半导体公司的LLi3dh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震动马达、LED显示液晶屏及其驱动电路等。

5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造与重构

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定制化的智能蓝牙教学手环,将手环具备的获取计步数据、显示时间、电量、加速度数据、消息提醒、电话提醒、定制字符串显示、停止/设置自动关屏等功能及与之配对的手机应用层App的开发、后台数据的处理和挖掘等功能模块分解,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教学资源。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使专业实训教学更具针对性和鲜明的产业特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学情,在改革教学模式、建设教学资源以及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中本着难易结合的原则,对实训内容进行了分层。包括嵌入式应用开发、中间件发开发和手机应用APP开发等内容。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重点,把实训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的重点放在应用层开发上,务求强化高职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并有较大幅度提升,同时在教学内容上提供给学生更加灵活的选择性。

嗵过对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功能解构,企业项目经理和学院教师共同分析了学生的学情以及企业对不同层级产品经理的知识结构需求,重构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相较于常见的运动手环而言,由于采取开放协议,使所有手环硬件的功能都可以通过手机APP来控制,可以使学生对智能硬件产品功能实现产生较大的兴趣,强化了对应用层APP开发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并且初步具备了产品经理的意识。

6实践意义

1)学生在实训环节接触到的是与专业有关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产品观念,从而对相关的技术如何应用到产品制造有了直观的认识,回归了职业教育的本质。

2)教学资源的开发更具有实际意义和针对性,充分体现了企业元素,满足了广大学生和社会人员对于行业企业产品的关注和技术的需求,为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

3)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通过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及产品解构,使从事实训教学的专业教师对企业及其产品有了更深的接触,从而能够设计出更加贴近企业需求的实训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7推广价值

创新实践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实训环节教学模式,建立了以智能移动互联产品为载体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APP开发实训教学课程体系。移动互联应用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以该类产品为载体的实训教学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技术进步和专业建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进行定制、解构。使专业实训教学不再拘泥于某些专门的综合实训设备,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强的推广价值。

8结束语

以智能可穿戴产品为载体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实训课程体系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意义。适应社会需要的产品经理人才当前存在巨大的缺口,优秀的产品经理更是企业成功的关键。高职院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可以利用产品经理能力评价模型的研究成果设计产品经理关键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其职业特色的实训课程体系,针对性地培养产品经理人才,提高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并降低培养成本。学校可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请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实施“双主体”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即参与到企业项目中去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随着互联网企业对产品经理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训也要借助智能化移动互联产品层出不穷的良好时机,在使用传统实训设备的同时,不断寻找有助于培养学生产品意识的智能互联网产品,帮助学生熟悉产品经理岗位的日常工作,掌握常用的工具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成为互联网企业急需的各种层次的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