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策略研究
2019-12-16朱红霞
朱红霞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在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中,“后进生”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从小学阶段入手解决“后进生”问题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将从后进生的成因入手,探讨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方法策略,希望可以为工作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后进生转化;方法策略
一、 前言
现如今,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仍旧遭受各类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人数在千万以上,这些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考试、心理发展等方面普遍存在各样的问题,被教师和家长认为是“后进生”。家长和教师的忽视使得这部分学生学习无望,不断堕落,最终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探究小学“后进生”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 后进生及其成因分析
(一) 后进生的概念
“后进生”是相对于“先进”同学而形成的一个概念,我国众多学者和研究人员都对“后进生”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如李洪元将“后进生”定义为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一部分智力正常,但品德和学业较差的学生。王荣琴则将“后进生”定义为智力发展正常,但未得到充分发挥以至于学业长期落后的学生。综合现有研究成果之后,本文将“后进生”定义为智力发展正常,但受到多方面不利因素影响从而在学习目的、方法、态度等方面出现问题,以至于学业和品德发展均落后于普通同学的学生。
(二)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综合来看,“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分别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前者是指学生自身的因素,后者则包含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在主观方面,儿童在进入小学后,从自由状态不得不投入到程式化的学习活动中,且还会接触到大量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与此同时,在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还需遵守一定规定,并受教师和同学的监督。在参与校园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会逐渐形成,其道德、情感、个性等方面均会出现极大变化,成为社会关系的一员。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会经历巨大的波动,若是不能良好衔接和顺利过渡,很容易出现学业失败、品德不良的情况,发展为“后进生”。
其次,从客观角度来看,学生成为“后进生”则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家庭方面,受到不良家庭成员、恶劣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学校中,教育观念不正確,过度重视成绩忽视其他方面。在社会中,受到不良风气的侵染。上述各方面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打造出了“后进生”。
三、 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方法研究
(一) 小学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时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尊重原则。小学班主任应给予每一位“后进生”以必要的尊重,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思想、言行以及学业,对于他们存在的错误可以进行适度批评,但不应因此对他们产生厌恶或是鄙视,否则只会导致“后进生”情况的恶化。
其次,平等原则。小学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应以平等的思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将学生学业上的不足迁移到道德、人格等方面,所有学生在班主任眼中都应该是相同的。
再次,公正原则。小学班主任要对班级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做到不偏心、不区别对待,在过去有很多教师都存在偏爱成绩好学生的情况,这极其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只会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造成阻碍。只有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获得所有学生的认同。
再次,激励原则。“后进生”相较于普通学生在学习和道德成长方面更为消极,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地采用激励措施,逐步提升其对学习、生活、工作的积极性,实现转变。
最后,因材施教原则。不同“后进生”年龄、身心发展、个性、爱好、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要求小学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应做到差异化对待,有针对性地采取转化策略,因势利导方为良策。
(二) 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方法
首先,制定目标、激发动力以及培养兴趣。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后进生”努力学习并改善行为的重要导向,教师应基于“后进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能力差异,构建层次性行为规范和学习目标,为“后进生”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目标,并保障目标的可操作性,为学生提供努力的方向,并在其达到阶段性目标时给予一定鼓励和表扬。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后进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再一次帮助其构建自信心,使其脱离麻木状态。例如,有的学生在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左顾右盼、做小动作、和同学说话且常常不完成作业、考试抄袭。班主任找他谈话希望他可以遵守规章制度并认真学习,但是并未起到作用,该学生仍旧我行我素。于是班主任让他承担起收作业的工作,给予其期望和责任,使得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改善,上课听讲和作业完成情况都有所好转。在兴趣培养方面,班主任可以采取兴趣迁移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来。如,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但喜欢发明创造,教师可以从此切入,向他讲述伟大科学家的故事,说明理论基础的重要性,使其产生学习动机。
其次,理解尊重和批评惩罚并重。小学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给予学生以理解和尊重,当他们犯错时,要以平和态度讲述道理,以己度人,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改正。尊重“后进生”的成绩、思想、言行、选择、人格。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地包容他们,在他们犯下严重错误时,必须要进行适度的批评和惩罚,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积极融入“后进生”群体。想要真正地了解“后进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化策略,小学班主任必须融入“后进生”群体中,通过主动沟通、交谈的方式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后进生”一起参与课余活动,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如此才能让“后进生”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帮助,改善学业和品德行为。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后进生”,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平等、尊重、公正、激励的原则,采用正确的转化方法帮助“后进生”走回正途,实现健康学习成长,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参考文献:
[1]柳学方,柳兵.点亮后进生心中的“灯”——小学班主任后进生转化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56.
[2]张莹.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研究[J].中华少年,201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