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9-12-16朱丽兰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29期
关键词:工作室人才培养

朱丽兰

摘要:针对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实践了“任务导向、接单企业真实项目”的企业常驻、双导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项目引领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分类、订单”式培养过程,采用开放式技能考核评价,收获良好成效。

关键词:工作室;人才培养;任务导向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9-0116-0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已久,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实践能力差、缺乏技术规范、缺乏“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条件,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缺乏美工知识、缺少来源于企业的一线素材等,我们探索实践的“任务导向、接单企业真实项目”的企业常驻、双导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取得了显著效果。

1成立“双主体、双导师”虚拟现实工作室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产学结合、关注实践教学,具有促进产教研融合、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等作用。以工作室为单位组织教学,以企业为标准添置设备、装饰环境,以项目实操的形式实施教学,以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为核心组织、管理教学。学习过程就是生产过程,将理论知识融人实践训练中,理实一体化。

通过对专业人才目标、专业岗位群的分析,与山东虚拟现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济南鸿清动漫制作有限公司合作,依托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共建了虚拟现实工作室,引入行业企业技术资源、真实项目和兼职教师,建立校企团队。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构建校企工作室運行管理机制,共建工作室团队,实现共同管理。目前工作室由山东虚拟现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4位企业工程师、济南鸿清动漫制作有限公司的4位工程师、5位校内专任教师、50名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组成。

工作室成员第一年、第二年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一年主要由校内专任教师授课,学习专业平台课程;第二年由企业教师授课,企业常驻学校的助教和校内专任教师辅导,依托工作室进行项目教学,掌握虚拟现实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虚拟现实项目将知识、技能重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方式,用企业的虚拟现实模型设计、虚拟现实后台开发岗位工作业务流程和管理规定,规范学生,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第三年到企业环境中参与企业真实项目,感受企业文化,锻炼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迈人职场做好充分准备。

2构建“项目引领模块化”课程体系

工作室以项目实践为学习载体,集教学与生产为一体,不断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将工作室的核心课程《虚拟现实美工》《虚拟现实程序设计》《虚拟现实贴图制作》等纳入课程体系。为促进凸显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单纯迎合企业的现阶段需要,课程体系中嵌入了虚拟现实模型设计师、虚拟现实后台开发工程师等不同岗位的应用项目,包括企业实际的项目、具有创新意义的新的项目、技能大赛项目等,比如海底还原、铁路检修仿真、煤矿实时监控等企业实际项目,AR家装、VR消防演练等新项目,郑和下西洋、郑和博物馆等技能大赛项目。

3构建“分类、订单”式培养过程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运行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改革,是以企业的实际项目或创新开发的项目为平台,在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任教师指导下开展。

3.1前期准备阶段

学生在大一学习最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将虚拟现实项目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设计能力融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为具备参与项目制作知识与能力提前做好准备。学生具备了可以参与项目制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后,聘请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任教师作为工作室负责人,学生在大二前,通过面试、测试等方式进行双向选择,最终选定工作室成员,学生真正进人完整的项目制作中。

3.2项目模拟阶段

根据企业行业的岗位需求,确定岗位分类——虚拟现实模型设计师(3ds max或Maya)、虚拟现实后台开发工程师(Unity 3D或UnrealEngine4),学生自主选择,实现分类培养。

根据企业的需求,在工作室课程中引入企业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模拟,比如在第三学期的《虚拟现实美工》课程中引入宝剑、莲花台、太空医疗箱、房屋等模型项目,在第四学期的《虚拟现实美工》课程中引人人物头发的雕刻,李斯模型的贴图制作,多人物模型的底模制作、贴图处理软件等,在第四学期的《虚拟现实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入旅行青蛙安卓游戏、海底还原、样板间等模拟项目。每个项目的实施模仿企业的形式,划分虚拟现实模型设计岗位、虚拟现实后台开发岗位,先后完成美工、后台开发的内容,最终实现学生在企业教师引导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制作。

在此阶段,学生同时参与完成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题目、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题目、山东省大学生数字媒体创意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虚拟现实作品等。

3.3真实项目阶段

大三阶段,工作室成员到企业顶岗实习,分别到对应的岗位(虚拟现实模型设计师、虚拟现实后台开发工程师)参与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制作,完成订单培养。这种边学习边工作的方式,集实践与理论为一体,有效提升了学生职业技能,实现了学生毕业即上岗的目标。

4采用开放式技能考核评价

工作室教学内容评价采用开放式考核方式进行,分为技能考核、作品设计+答辩、项目评审等多种形式,考核标准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每一次项目完成后要求学生撰写文字性分析报告。将大赛成绩、企业真实项目制作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学生作品、企业满意度等纳入质量评价核心指标,将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技能大赛获奖等与对应课程进行学分置换,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成效显现

5.1师生职业技能明显提高

近年来,工作室先后制作完成了山东省第四地质勘察研究院的《人防工程三维动画演示》项目、山东虚拟现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移动平台的AR家装》项目、《海底探宝》项目、济南左右动画有限公司的《虚拟铁路检修》项目、济南鸿清动漫制作有限公司的《煤矿实时监控》项目、潍坊职业学院滨海校区《虚拟校园漫游》项目等,学生对工作室的运行和项目参与满意度达98%以上。学生通过近一年的学习、训练和实战,能提前熟悉企业工作环节、感受企业工作机制和文化氛围,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提升了实践操作能力、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

5.2师生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2017年,工作室师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赛项二等奖1项、省赛二等奖2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物联网创新应用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山东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项,山东省信息化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工作室学生对口就业率达到100%,部分学生毕业半年后工资达到7000元以上。

5.3教师教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校内教师通过参与工作室,了解了当前虚拟现实领域的前沿技术及行业标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及企业工作经验,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深化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先后主持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教学研究项目4项、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7项,潍坊市软科学项目2项。

5.4积累了一定的实训资源

工作室团队成员根据岗位需求、接单项目等开发了《虚拟现实技术导论》《虚拟现实引擎技术funity3D)》《3ds max应用》《虚拟现实模型设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等信息化混合式课程资源库,为教学积累了一定的实训资源。

猜你喜欢

工作室人才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