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与“瑕疵”:印度电影《调音师》反转叙事策略聚焦

2019-12-16高雅

电影评介 2019年14期
关键词:西米调音师苏菲

高雅

反转是一种打破故事发展的常规模式的叙事手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电影中,尤其是一些悬疑类剧情片。[1]印度喜剧悬疑电影《调音师》改编自同名的法国高分悬疑短片,登陆国内各大院线以来,获得消费者一致好评和认可,可谓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作品。在豆瓣上,《调音师》获得了高度评价,其评分已经达到了8.3,参与评价的豆瓣网友已经突破了34万人,超过83%的网友给予这部电影四星以及五星的评价。《调音师》制作成本仅450万美元,但据市场估计,《调音师》最终票房将会达到2亿。作为一部黑色喜剧悬疑电影,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导演设计了大量的反转情节,这些反转不仅对于故事的发展逻辑产生影响,甚至引起了观众对于电影各角色善恶的探讨,甚至引发了对人性的思考。

一、电影艺术中的反转叙事

反转是一种情节由一种情境转换为相反的另一种情境、人物身份或命运向相反方向转变的故事结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情节的转变是反转的内因,人物的变化是反转的外在表现。[2]在电影艺术中,相比较直叙或者倒叙等叙事手法,通过反转叙事,导演不仅可以使整部影片情节更加引人入胜,使观众更加关注电影中的一些细节,并且更容易引起观众在观影后对电影要反映主题的深思,从而带来不一样的观影效果。因此,在电影艺术创作当中,在评价反转叙事运用的好坏时,就是看在运用反转的同时是否将特定的主题和思想,通过典型独特的场景,富有深刻的意义来对主题进行强化与揭示。[3]

二、“妙用”一:叙事情节跌宕起伏

电影《调音师》能取得如此炸裂的口碑,逻辑缜密是关键因素。通过设计大量的反转情节,编剧使这部影片的叙事逻辑跌宕起伏且首尾呼应。

在影片的开始,当每位观众都在默默赞叹盲人钢琴家阿卡什高超的钢琴技艺时,钢琴家却摘下了隐形眼镜,暗示了他并非真正的盲人,而是伪装的,显然这种设定更加容易吸引观众,使观众想知道这位钢琴家伪装成盲人的真正目的。之后,当观众了解伪装成盲人的阿卡什可以通过较低的租金租房时,不免对阿卡什的人品有所失望。当阿卡什因交通意外遇到姑娘苏菲之后,影片中设计了一段浪漫美好的爱情情节,使广大观众以为这部影片又是那种人品一般的男主受到爱情力量的感化,逐渐走上正途的故事。事实上,大部分印度影片给国内观众的印象都是爱情至上,爱情对于影片主角有正面的导向作用。例如,悬疑剧情片《未知死亡》中是爱情的力量使一位失忆的企业家变身为敢于与暴徒斗争的硬汉。又如《巴霍巴利王2》中也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巴霍巴利王的爱情观,当王权与爱情发生冲突时,毅然地选择了爱情。这些影片都使广大观众对印度电影中爱情情节的设计有了一定的预期,认为爱情力量最终会使人走上正轨,并会影响主角做出正确的行为与选择。[4]然而,在《调音师》中并没有发生观众预期的情节。甚至可以看出,这里出现了故事情节上的巨大反转,阿卡什与苏菲的爱情几乎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甚至两人的爱情也是极其脆弱的,苏菲在影片中后期几乎没有出现过,这也超出了观众对两人爱情的预期。

当大家几乎对苏菲这个人物快要忘却的时候,在本片的结尾处她又重新出现。在影片结尾部分,苏菲在法国又再次邂逅了以“盲人”身份演出的阿卡什,并带来了本片反转的高潮部分。在咖啡馆遇到苏菲后,阿卡什向她讲述了西米如何要将自己置于死地,自己又是怎么死里逃生。当所有观众以为阿卡什最终还有良知,没有和贩卖人体器官的医生将西米杀死的时候,当所有人都认为毒妇西米是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受到上天惩罚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令人倒吸凉气的镜头:当阿卡什告别苏菲时,别致的兔头拐杖精准地扫开地上的易拉罐。这个镜头说明前面阿卡什告诉苏菲的故事不过是卑劣与血腥的谎言。他向苏菲讲述的故事不过是他临时编造的谎言。真相是阿卡什与医生同谋贩卖了西米的肝脏,然后用她的眼角膜治好了自己的眼睛。

三、“妙用”二:引发观众对人性善恶的思考

在《调音师》这部影片中,大量的情节反转设计对电影各个角色的塑造产生着影响,引发观众对人性善恶的深思。在看完《调音师》之后,除了折服于精彩绝伦的剧情和峰回路转的真相,相信大部分观众对各位主配角的善恶进行了思考。

首先,这部影片的男主角阿卡什是好人吗?从最终编剧设计的反转来看,阿卡什并非传统意义的“好人”。他的所有行为都是出于对自己利益和安全的考虑,甚至在经历过这一切后,也依然选择谎言和隐瞒来为自己伪装。然而,不得不说,阿卡什也并非传统意义的“坏人”。尽管他装“盲人”获取利益,但他勤奋,对钢琴艺术有自己的追求,希望通过“盲人”获取艺术上的专注和创新,因此装“盲人”似乎也有一定积极的因素。此外,在发现西米家里的凶杀案后,他也有一定的良知,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选择去警局报警。在本片中,阿卡什的形象隐喻了现实生活中那些极其善于伪装的人。这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敢揭露社会中的黑暗,虽然他们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恶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但他们在自己利益和安全受到威胁时,也会和传统意义上的恶人的行为无异。

那么,阿卡什的女友苏菲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吗?尽管苏菲在前期因为同情和欣赏爱上阿卡什,但在影片最后苏菲对于西米的遭遇,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同情,甚至认为阿卡什应该用西米的眼角膜换回“光明”,这凸显了她的冷漠。事实上,在本片中,苏菲隐喻了现实生活中那些并非了解事情真相、容易遭受欺骗且人云亦云的人群。雖然这类人群并非传统意义上真正的恶人,但他们往往容易左右舆论,并不会对事物的发展起到正面的作用。

最后,另一位女主角西米是真正的“恶人”吗?从传统角度来考虑,她谋杀亲夫,为了掩盖真相杀死邻居,把阿卡什弄瞎,她狡猾残忍,显然是一个真正的“恶人”。然而,从编剧在情节设计上来看,她的恶毒似乎又都有原因。事实上,尽管她出轨警察局长,但并非有意杀害她的丈夫,她丈夫的死是一起意外。尽管她把阿卡什弄瞎,但她并没有直接杀死阿卡什。虽然这使故事逻辑不够严谨,但我认为这是编剧有意为之。除了为让影片更加引人入胜外,编剧似乎是想让观众明白“恶人”之所以恶,不仅是他们的本性,有时候更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驱使他们变得邪恶。

除了以上几位主角外,这部影片中部分配角的设计也极富特点。例如,阿卡什在医院遇到的那对参与贩卖人体器官的姐弟。这两个人物虽然是坏人,但弟弟在邪恶中还有一点良知,当医生决定拿走阿卡什一对肾脏时,他恳求医生只拿走阿卡什一个肾脏,给阿卡什留一个活命的机会。而那个卖彩票的女贩尽管残忍,但在阿卡什说出了她手臂上纹有湿婆神,女贩以为阿卡什是湿婆神转世便阻止了医生的手术。在这里,笔者认为导演是希望展现恶人也有一定的良知,并没有成为完全意义的恶人,恶人也有他们的信仰,会因为自己的信仰做出一些善事。从而引发人们对人性善恶的深思。

四、“妙用”三:展示印度社会的痼疾

作为一部黑色喜剧悬疑片,这部影片也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人性黑暗的世界。当阿卡什在目睹了西米家里的凶案去警局报警的时候,居然发现警察局长诺曼拉就是他要举报的凶手,并且受到了诺曼拉的追杀。此外,在被西米弄瞎后,为了躲避警察局长的追杀,他在逃亡过程中又误入了一个贩卖人体器官的团队,差点阴差阳错地被他们摘取肾脏。至此,阿卡什不再躲避,在绝望中决定利用医生和那对姐弟贪婪的心理,向西米与诺曼拉报复。

在这里导演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向大家展示印度社会的许多痼疾。例如,印度这个国家治安较差,警察在许多事情上不作为,官僚作风严重。在影片中,警察局长知法犯法,且当地查案办案效率低下。电影向世人展示了印度社会中“器官买卖”的场景。需要注意的是,该场景并非凭空虚构。目前,印度1/3的人口仍处于贫困线以下,基于这一情形,印度出现了一个令人胆寒的特殊地区——肾区,这个区域并不是对某地的称谓,而指的是因为肾脏买卖而形成的黑色交易链。此外,印度穷人为了偿还外债,往往会主动售卖自己的人体器官,多以肾脏为主,一旦肾脏被摘除,就不能进行体力劳动,进而导致身体状况持续恶化。由于贫穷,印度安全事件频发。因此,印度政府以及相关国际组织联合颁布“反人体器官交易条例”,该条例的推出帮助印度在更广泛的领域打击非法人体器官交易,同时印度政府也加大了警察等安保力量的培训,进一步保障社会治安。[5]

近年来,印度电影人开始借助电影来揭露并批评当前日益严重的国内问题。2017年,《摔跤吧!爸爸》引入中国,激发了中国大众对印度电影的关注,该电影以宣扬女性自由为核心思想,引导大众对印度女权现状予以关注。[6]随后,中国陆续引进了《起跑线》以及《厕所英雄》,该系列电影从不同维度解剖了印度社会问题,引发印度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激起了广泛的讨论。[7]

五、“瑕疵”:反转过度运用导致故事逻辑严谨性下降

虽然印度版《调音师》通过大量反转手法的运用使影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丰满,然而过多的反转手法的运用也使影片产生了些许“瑕疵”。这部影片编剧设计的反转情节高达50余处,但是否这些反转情节都是必要且逻辑严谨的呢?

悬疑类电影注重通过搭建完整以及逻辑严密的故事情节来推动剧情发展,然而在《调音师》中,导演对故事情节反转的利用出现了过度甚至滥用的情形,导致由于过度的故事翻转情节使得整部电影的观看逻辑发生混乱。女主角西米是一个典型的“蛇蝎女人”,不仅与警察局长保持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还与警察局长共同谋害了自己的丈夫。此后,两人为了掩盖犯罪事实,还合谋杀害了邻居老太太。在这一情形下,女主角只是将阿卡什的眼睛弄瞎,而非将其杀害,这一故事情节存在逻辑上的不合理性,所以只能解读为编剧为了推动情节发展有意为之,通过强行加入“喝水没中毒吃饼中毒”“带鬼面具吓人”等细节,来增加整部电影的悬疑效果。

除了西米在弄瞎阿卡什后没有选择直接杀死他这一点外,还有一个比较容易让观众注意到的情节方面的“瑕疵”。在影片最终的反转中,观众发现阿卡什依然在装盲人,他精准地用兔头拐杖击中了地上的易拉罐。这也暗示了阿卡什可能与贩卖人体器官的医生联手杀害了西米,贩卖了她的器官,并用她的眼角膜复明。然而,从故事逻辑看,这里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因为阿卡什清楚地知道贩卖人体器官医生的残忍,是一个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的人。选择与这样一个人联手,阿卡什实际是非常危险的。在这个故事逻辑的处理上,编剧并没有在电影中给出明确的答复或者提示,这也引起了广大观众对这个情节的讨论和猜测。有些观众认为阿卡什不仅和医生杀害了西米,甚至最后也杀了医生,自己去和买家交易人体器官。虽然这一反转设定使这部影片结局的开放性更强,但显然降低了悬疑影片逻辑的完整性。笔者认为,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在设计故事情节时,都会借助一些手段让故事更具看点,进而让观众获得更加丰富的观影体验。此外,对于受众认知的建立与引导,与修建房子一致,需要各个部门按流程进行,因此导演在处理反转情节时,可使用一个镜头就足以满足情节的发展,如果设计过多的“处心积虑”的反转,不仅不能增加影片的观赏性,甚至可能导致原来逻辑缜密的故事出现瑕疵。[8]因此,过犹不及既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同时在悬疑电影的导演上,也是处理反转情节更好的方式,这是导演和编剧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反转叙事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就是认知焦点的相对转换所带来的信息的反差。这样的反差往往使观众推翻以前对于电影中某一件事、某一个人的原有看法,开始深刻甚或是本质地认识到一些事情、一个人物原来的面目。所以,虽然《调音师》在反转手法运用上存在一些“瑕疵”,但这部影片依然可以说是巧妙运用反转叙事手法的一部佳作,值得国内同类悬疑类影片拍摄者学习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马建阳.恶与善的纠缠——浅论“反转”对于电影《烈日灼心》叙事主题表现的贡献[ J ]. 美与时代(下),2016(08):102.

[2]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34.

[3]刘晓希. 电影叙事伦理:理论、实践与意义[ J ]. 电影艺术,2019(03):82.

[4]趙可佳. 《巴霍巴利王》中印度音乐风情软性与硬性内核差异性的对照分析[ J ].电影评介,2016(18):110-112.

[5]张树焕,穆宏佳.公民社会视角下印度反腐败低效原因探析[ J ]. 南亚研究,2015(04):48-62,154-155.

[6] 孙启菲.印度电影女性主义的觉醒与流变——以电影《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为例[ J ].大众文艺,2019(07):168.

[7] 萨基特·乔杜里,沙希·高希·古普塔,李卉. 《起跑线》:透视印度教育——萨基特·乔杜里访谈[ J ].电影艺术,2018(04):89.

[8]贾兵. 电影嵌套式结构叙事功能研究[ J ].电影文学,2018(16):47.

猜你喜欢

西米调音师苏菲
开悟
遇见你以后
调音师
西米来了
论《苏菲的选择》中极权主义对于女性的影响——以女主人公苏菲为例
调音
苏菲寻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