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恣情纵逸任天真?下笔便到乌丝栏

2019-12-16江林春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线条书写书法

江林春

摘 要:一个举重运动员可谓是力气大如牛,但如果他不懂笔法,照样写不出强劲有力的线条。而一个书家倒不必有强健的肌肉,所需要的只是气力。黄庭坚诗曰:“……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阑”。这“笔到乌丝阑”,靠的是书家的气力。通过书法教学中所积累的线条力感训练方法,笔者以提高学生书法鉴赏力和驾驭毛笔的书写控制力等要素为目標,以线条的质感、力量感、立体感以及节奏感塑造为对策,为孩子们理解、参悟祖国传统文化——书法打下应有的基础。

关键词:线条力感     正锋运笔     “形”与“质”    “提”与“按”

古人云“字如其人”、“字是敲门砖”,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于书法的看重程度。古人学习从练字做起,写字即是做人。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电脑的出现,键盘打字逐渐代替了实用写字的功能,更莫说毛笔字的日常练习,诸多家庭的孩子毛笔也不常接触。社会和家庭又因书法的实用性减少,社会上各种“菜刀”书法的出现和误导,造成部分人不知道何为真正的书法。在书法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鉴赏力显得十分迫切,鉴于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局限性和实效性,笔者从一笔一划抓起,加强学生书法学习中对线条力感的训练,作为书法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故事激趣,启迪学生线条力感的意识

兴趣被人们称为“最好的老师”。教师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起学生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自始自终保持活跃、有效的状态。适当地引入书法小故事的方法确实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前五分钟,给孩子们讲张芝临池池水尽墨;智永习字闭门不出十余载,退笔成冢之类的故事,使原本喧嚣活跃的课堂气氛马上得以安静。在教学楷书基本笔画时,课前给孩子们讲讲黄庭坚观看船夫划桨而行笔法,欧阳询在墓碑前学习笔法数日不走等经典书法故事。

二、心正笔正,重视学生坐姿和临摹的指导

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写好每个字的基础。

笔者首先从执笔和坐姿抓起。学生的姿势不正确,不但不利于写好字,而且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很多的危害,因此笔者十分重视书写姿势的教学。为使学生准确地掌握书写姿势,通过观察书写姿势图、优生示范,并做到随时提醒,逐个纠正来达到正姿的目的。

三、夯实笔法,以楷书笔画为基点锤炼线条

1、力求线条的质感,体现“张力”所在

当前,在笔者从事的小学书法教学中,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孩子们书写的笔画缺乏力度,毫无生气,线条甚至无质感可言。众所周知,书法着重的是笔力,正如古人总结的“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等笔法,主要是从笔力美的创造这个角度提出来的。

(1)“正锋”用笔

正锋用笔,即行笔过程中使笔杆和纸面保持垂直,笔锋始终在线条中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中间部分的行笔取涩势,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力含其中。

教学让学生对比硬笔字与毛笔字的基本区别,通过书写和比较让孩子们体会到,用硬笔写字,线条都是一般粗细,看不出写字者用力轻重、停顿、加速。用毛笔在宣纸上写成的字则迥然不同:其点画或粗或细、或重或轻、或行或停、或快或慢的不同样式跃然纸上。因此说,正锋行笔相对于侧锋来说,纸的受力面积较小,笔力要强一些(见图2)。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由此而形成的笔力理解成为书写者所显示的驾驭这门艺术的能力。

(2)巧于“提”、“按”

课堂上让学生明白如何区别书法作品中“提”、“按”?一个字中的各种线条的或粗或细、或轻或重,主要是由这种提按用力的方法得到的。以楷书的笔划教学《横折》、《宝盖头》以及 “周”字的书写为例,如图3中“宝盖头”的书写。书写柳体楷书起首处往往方笔居多,藏锋逆入,故发笔处便要提得起。然后在学生的练习中告诉他们,“提”是腕中的一种感觉,是暗中运气,将锋提起使笔身保持一种挺立之状,而点画仍须平实饱满。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慢慢感受到,“提”“按”的把握是线条力感的关键,提笔可使线条显得精细有力,轻盈流畅;按笔则使线条粗重有力,凝重沉着。

(3)注意纸品

纸张吃墨能力不同,写出的效果不同,练习中要善于把握,生宣吸墨能力较强,书写时较其它的纸更难掌控,一般来说,生宣适合写行书、草书等书体。半生宣、熟宣吸墨能力比生宣要弱些,常用以书写楷书(包括小楷)、小行书、篆书等书体,而生活中常见的还有写春联的红纸,则吸墨能力更弱,有的甚至与白光纸接近。课堂上,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种不同的纸,有铅画纸、白光纸、生宣、半生宣、熟宣,元书纸等,让学生亲自上来体验书写的不同感觉和效果,然后分小组讨论,列表说明各种纸品的书写性:

最后提醒学生,临习古人的书法作品时,还要思索古人是用什么样的纸、笔来写出该作品的,尽量选择与之相接近的书写材料来临习。如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小楷作品,若用生宣临摹,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完成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对纸品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4)注重读帖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曾说:“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近一分;拟近一分,察近一分,终身不复止”。可见读帖与临习是互相促进的,把帖“读”好再“临”,以此交替往复,才容易进步。教学中让孩子们静下心,认真读帖。引导孩子们观察字帖上的字,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引导他们思索、想象古人书写的过程及细节,由字到行,再到整篇作品。

针对读帖的不同效果,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直接拿笔临摹,另一组先观察字中主要笔画的“起、行、收”并书空,在观察《玄秘塔碑》中的“真容”后再动笔书写。课中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没有通过细心观察就直接上手临习,与抄书无异,他们只停留在用单一的笔法去表现(如图4中前三张作业)。另一种情况是,多数孩子已经学会初步的“读帖”不仅重视字形,而且努力追求线条的变化,虽然谈不上有成熟的笔法,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有了读帖的初步意识(如图4中后三张作业)。

用学生所能想到的不同方式书写相同的笔画,并让其仔细观察笔画质感。然后看古代原作(高清电子版)(见图5)进行对比,开阔眼界,事半功倍。

2、追求线条立体感,锻造书中上品

我们知道,在中国书法的审美因素中,历来推重“圆劲”。“圆劲”指的就是立体感。在小学书法训练中,我力求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1)会控制笔锋

宋代米芾说:“得笔(得正锋的用笔效果),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则虽粗如椽亦扁。”其中所说的“圆”,指的就是线条的立体感。如何让孩子们理解这种深奥的“概念化”的术语? 教学中,在书法投影仪上用直观的演示,边向学生分析线条立体感形成的原理:由于正锋用笔时,笔毫着纸时的压力分布是沿笔锋中心线压力最大,向两边副毫压力逐渐减少,运笔时会出现中间厚边缘薄或中间润边缘燥的细微差异,这样,容易形成圆劲的线条,我们所追求的线条“圆”形的立体感,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2)掌握换笔调锋

换笔也称换向是毛笔调锋的主要手段,尤其是行笔过程中,让学生做到遇笔画转折处必须提笔换锋转向,即把笔毫轻提,重复顿下,换向运行。在柳体楷书《捺》、《横折》等笔划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练习调锋的,一方面发挥出毛笔最大弹性又不至于使笔毫变形。如果一味扭曲笔毫,导致笔毫变形,纸面自然无法均匀入墨,笔画无“力”可言。另一方面,注意运笔速度,力求沉稳,自然见力。笔者撷取了几位学生在掌握正确笔法前后的作业对比,如图7所示,有无“得笔”就一目了然了。

(3)感悟线条动性

动性之“动”者,即指线条的流动韵律。教会学生用墨、行笔和驭笔,理解墨浓笔滞,动感弱;墨润流畅,动感强;笔缓则动感弱,笔捷动感强;但墨过淡则线条肿涨,缺乏神采;运笔过速,则线条易浮滑轻薄的道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执笔需灵活虚宽,圆转自由,用墨要浓淡相宜,渗化自然,行笔要流中有留,“快而不燥”,沉着果断,运笔不能一味缓慢,也不能一味快捷,只有交替运行,才易形成具有律动美的线条。

3、探求线条节奏感,呈现“活力”万千

孙过庭《书谱》中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辨认线条的质量,粗细一致而没有节奏的线条是不能引起人们美感的,所谓抑扬顿挫,提按起伏,虽然没有声响,但却具有音乐的旋律,這就是书法何以能够感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楷书柳体教学中的《竖弯钩》(如图7)的教学,尤要突出线条的立体感。让学生了解线条在构成过程中笔的运动特征——松紧、轻重、快慢,就是线条节奏的具体内容。书法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很多书家的个性,是因为每位书家生命的活力都体现了线条节奏感的审美价值。

四、完善评价,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1、课堂内评价,于“解惑”中提升

注重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对学生的书法学习进行评价,经常性地在巡视过程中就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书法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增强书法练习的效果。同时,在书法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学生就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就能够积极投身于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从而吸引学生去主动练习书法,提高书法能力和素养。

2、活动中评价,于“无声”中“润物”

结合课堂教学,笔者每年都适当地安排了一部分以书法为主题的活动,如组织校级书法现场比赛和优秀作品展览,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县级或省市级的书法赛,如教育系统中小学生艺术节,浙江省中小学生“兰亭奖”等系列比赛,以活动引领学生参与,以竞赛激励学生进取。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书法社团的同学们进行了“为党的十九大献礼”书法创作活动,孩子们用心书写了对祖国,对党的满满的祝福。最后将孩子们的作品拼贴成“迎十九大”的字样,令往来的师生、到访的领导嘉宾,啧啧陈赞!

书法在老百姓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每年这个时候组织学生送“福”进社区,(如图8)锻炼学生现场书写能力,更是给了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和机会。通过这些活动,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陶冶了学生的情感,又增强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书法教师,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自己所教的学生今后是否能成“名”或成“家”,而是能否真正体现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功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书写方法是第一重要的。正确的书写方法是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就学生而言,学习书法并不像学习其他一些学科那样,只要会死记硬背就能学好,他需要的是悟性和眼力。有了一定的悟性和眼力,就使他们在整个书法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去体悟其中诸多的方法和知识。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

[2]《书家必携》  党禺编 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2年8月第一版

[3]《柳公权书法名品全集》张速 编 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1998年1月第一版

[4]《书法赏评》 胡志平  主编 2016年双月刊第三期

[5]《篆隶——书法自学丛书》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6年6月第一版

[6]《中国碑帖名品25:王羲之王献之传本墨迹》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3年8月第一版

(浙江省龙游县实验小学   浙江衢州)

猜你喜欢

线条书写书法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线条之美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法欣赏
书写春天的“草”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