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的“4+X”
2019-12-16木洱
木洱
从中央到地方,全党动手,共同参与,全国各地因地施策、因人施策,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一线;六年累计减贫人数超过8000万,每年平均减贫人数超过1300万;截至2019年5月,全国共有43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占全部贫困县的52.4%……
刚刚过去的第六个国家扶贫日,10月17日,也是第二十七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国再次向世界展现了巨大的扶贫成效,展现了一个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再过一年,2020年,中华民族将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面对新时代的呼唤,新一代青年,那些急切地想要了解当下中国的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加入由《南风窗》杂志社主办的“调研中国2019”战队。来自山东大学的“微光团队”,调研了这项重要议题—消除贫困。在碧桂园集团的资助下,历时数月,这支大学生团队实地走访4省6地的帮扶村镇,重新认识了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本质为何,重新发现了企业在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中的作为与担当。
他们认识到,无论作为个体,还是企业,都应当思考在不同时刻、不同环境里帮助每个中国人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能公平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果,最终实现每个人的真实关切和幸福。
行走4省6地的“微光”
企业,作为扶贫工作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先富帮后富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的新形式。自2015年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发起“万企帮万村”行动指示以来,企业扶贫的力量不断壮大,市场化机制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体现的“可造血,可持续”优势逐渐凸显。
在政府扶贫政策的引导之下,企业通过多元化的扶贫方式彰显了市场主体在扶贫过程中的“造血”活力,促进了贫困地区居民收入的提高和农业农村的发展,成为推动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力量。
在企业扶贫过程中,依靠企业党建有机推动企业扶贫事业的发展,是“调研中国2019”项目中山东大学“微光团队”的重要课题。
“微光团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找什么样的企业?答案很简单:有经验、有成效的。拥有20多年扶贫经验的碧桂园集团走入了我们的视野。
自1997年参与消除区域贫困以来,截至2019年9月,碧桂园累计投入超过55亿元,已助力10县脱贫摘帽,20万人脱贫,直接受益人数超过36万人。
作为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碧桂园“非公党建机制在企业扶贫中的功能发挥”是“微光团队”的研究样本。在碧桂园帮扶的9省14地中,“微光团队”选取了4省6地作为实地调研对象,分别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广东省英德市、广东省佛山市、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六个地区,覆盖了华北、华南、西北等各个区域。
对“微光团队”团队而言,即将启程的调研旅程,不仅是从书本中“更高的真理”走出去。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南风窗》记者表示,希望以植入社会的形式,去看看企业的活力,去看看“遠方”的心境和状态,以一个公民的身份,找到个人与国家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并试着发出自己的声音。
进入企业帮扶村镇后,“微光团队”与政府公务员、学术界专家、企业家、工人、农民等进行了深入接触交流。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当下中国,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经由自己的努力改善个人和国家的命运,为此他们也做了各种艰苦卓绝的尝试。
但结果并未如期而至,现实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部分人仍深陷贫困泥淖中。这部分人可能受制于恶劣、贫瘠的自然资源,可能与人口素质、生产资料不均衡等因素有关系。比如,“微光团队”在调研广东省英德市时发现,当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资金上的匮乏,旅游产业一直没有得到良好发展。
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企业抓稳整个精准扶贫的脉络,个人才能用自己的力量搬走贫穷的大山。
那么,直接注入了资金源流就可以了吗?钱可以脱离贫困,但是短暂的,不足以给予更持久的抗贫困能力,更无法施法有创造财富的能力。如何真正把贫困群众从“穷窝”里挪出来,是“微光团队”调研的中心议题。
通过调研,“微光团队”发现,要实现扶贫目标,只有获得贫困地区群众的心理认同,只有改变人的思想,才能真正把握住扶贫的关键,从而实现贫困地区的“造血”。换句话说,扶智与扶志缺一不可。干部要大胆解放思想、敢于求变求新、勇于顶住压力、善于抓住机遇,群众则需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接纳新观念,坚定脱贫的决心、树立致富的信心。
这一点放在企业扶贫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遵循。暂时的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企业抓稳整个精准扶贫的脉络,个人才能用自己的力量搬走贫穷的大山。
“4+X”组合拳助力脱贫攻坚战
碧桂园的扶贫工作所贡献的智慧,归纳起来可以叫做“4+X”扶贫模式。“4”即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四个扶贫方法,“X”则是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拓展的健康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具体帮扶措施。
企业扶贫,党建先行。在碧桂园看来,扶贫的首要任务就是“像建好房子一样做好企业党建工作”,关键要推进两个环节。
环节一,推动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开展思想认知的活动。碧桂园党委下属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举办特色党课、组织村振兴工作理论的学习活动,为大家讲授相关知识,提高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实际能力。
在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微光团队”了解到,碧桂园与其贫困村的村委会、党员群体进行合作,开展下乡慰问、文艺演出、免费体检等活动,切实保证贫困户从中受益。数据显示,目前,碧桂园已在14县建立一线党支部,开展200度场党群活动,惠及3000多贫困户,并聚焦1400名深度贫困户,以“扶志”为切入点,解决思想致贫问题。
环节二,寻找具备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能力的“老村长”。在贫困地区,几乎所有的贫困群众或多或少都存在目标不清、志气不足的问题,这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带头人,号召和带领大家鼓足干劲,勤劳致富。碧桂园的方案是,建立招募多个“老村长”公益职位。数据显示,碧桂园目前在14县聘用了140位老村长。
“微光团队”调研的4省6地的所有帮扶县都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微光团队”了解到,帮扶初期,很多贫困户对企业缺乏信任,不相信企业会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因此拒绝配合。而碧桂园通过招募的老村长们与他们建立了沟通,帮助贫困户打消了顾虑,碧桂园乘势而上,在虞城县开办苗木基地,开发了旅游产业。
在扶志工作开展的同时,碧桂园结合自身的优势产业和当地优势产业开展产业扶贫,助力“造血式”扶贫,取代了“输血式”扶贫。这是因为企业扶贫对市场经济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殊优势,只有“造血式”扶贫,才能实现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切切实实把产业扶贫“扶”出质量。
产业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碧桂园因地制宜,在各个扶贫县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利用特殊的地形条件种植特色农产品等。比如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枣洼村推行以种酸枣树为主的以“枣”富农举措。
碧桂园结合自身的优势产业和当地优势产业开展产业扶贫,助力“造血式”扶贫,取代了“输血式”扶贫。
杨二会是平山县枣洼村的村长,他知道要让村民收入稳定必须要有经济作物才行。酸枣树对枣洼村来说是最佳选择之一,但村民们起初并不支持这个建议,因为种植酸枣树的优势在于它生命力强、繁衍力强,但缺点是需要长期的、科学的管理。对村民而言,这是个挑战。
后来碧桂园和杨二会一道反复向村民沟通、宣传,碧桂园已经帮助种枣的村民打通了酸枣的收购、加工渠道,并且碧桂园还帮助村里打坝引水、规划建筑用地、发展垂钓、采摘等产业。这样一来,枣洼村的村民了解到自己能增加稳定的收入,才开始种植酸枣树。
枣洼村并非孤例,在平山县,郝家洼村也在碧桂园的帮扶下种植的高山土豆。在当地政府持续有关扶贫工作的推动下,有碧桂园的穿针引线,平山县的居民收入和地方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2018年9月底,平山县正式被批准退出了贫困县序列。
就这样,碧桂园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的特点,依托其地产主业以及旗下不同产业领域的公司等优势,从产业、就业、教育等维度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激发了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一种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新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如今,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脱贫攻坚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当此之时,我们仍然应该到现场去尋求答案,就像所有参与调研中国项目的大学生一样,就像持续参与公益事业的碧桂园企业一样,关注弱势群体的声音,强调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务实为先、精准为要,让脱贫过程更扎实,保障脱贫结果更真实,才能真正使脱贫成效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