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声教学音高问题的解决办法分析
2019-12-16袁蕾
袁 蕾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山西 太原 030012)
在声乐的演唱表演中,高音唱不到位、高音破音以及高音唱的过于吃力,然而这些高音的问题普遍存在于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之中,尤其是美声唱法之中。高音问题已然成为了众多演唱者公认的难点所在。而遇到这些问题的则是以男声居多,而对于头腔共鸣较强的女声来说,很多初学者也同样会被高音的问题所困扰。对于如何解决高音问题,笔者认为并不能操之过急,如果盲目的训练进行拔高则可能会造成演唱方法上的混淆与冲突,影响到发声位置的统一,从而造成不良的歌唱习惯。
一、造成高音问题的原因
(一)气息吸入的位置过深
气息的吸入问题是很多声乐初学者高音唱不上去、高音破音的原因所在。很多人认为,在美声唱法中,气息吸的越深就越便于演唱,这也是所谓的“气沉丹田”的说法。但这种说法对于中低音来说显然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深吸气可以有足够的支撑发出胸腔的共鸣,使声音变得浑厚有力。而对于诸多的男高音、女高音来说,使之吸入过深的气息则很容易造成气息使用的不灵活,气息也就无法及时的提出与字头形成对抗,高音也就自然唱不到不到位,与此同时,针对破音的问题很大程度也是因为气息问题而造成的,这是因为气息运用的过急使声带所能承受的压力超过了极限,所以也就造成了破音。
(二)无法灵活的进行换声
美声唱法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尤其是男声听起来确是高音的音色,但在其演唱高音的时候总是会出现音高唱不到位或者高音过于吃力高音唱不到位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气息较弱而引起的,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不会灵活的使用换声点。众所周知,人的真声所能达到最高的位置大概位于小字二组的“fa”或者“sol”,所以,音位越高我们在演唱高音时往往会使用真假声混合的方法进行演唱。如果学生无法灵活的转换真假声,那么真声演唱高音便会显得非常吃力,这也是高音演唱过于吃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身体器官过于僵硬
在日常与学生交流或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频繁的提到一个词,那边是“自然”。没错,声乐的演唱在于身体的自然,只有自然的状态才能使共鸣腔体运用的更加充分。反之,如果身体的某个地方过于僵硬则很容易造成演唱的失误。如高音唱不上去也需要考虑到是否是演唱状态过于僵硬而造成的。我们知道,歌唱通道的畅通是持续演唱的保障,身体紧张、僵硬则会造成通道的缩小,虽然这对于低音部分演唱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歌曲的高音往往会出现在副歌的部分,如果没有及时调整状态,高音便无法唱出,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高音卡在了嗓子里”。
二、高音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气息吸入的位置及如何使用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看出,高音问题往往是气息、方法、状态而造成的。对于气息如何使用,笔者建议使用我们常用的胸腹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法的气息位置比民族唱法的胸式呼吸略低,而却要比腹式呼吸要高,这样我们既可以利用腹部充实的肌肉灵活的使用气息,也可以借助较高的位置将原来“挤出”的气息变为“弹出”,高音自然也就变得轻松许多。当然,除了气息的位置以外,我们还需要教会学生灵活的呼吸与换气,有节奏的呼吸能够更加充分的应对高音,在此笔者所用的方法是在演唱歌曲时教师主唱一遍,让学生进行跟唱,同时要求其注意教师演唱时的每一个气口。这样学生便会很快的找到呼吸的节奏。
(二)换声点的教学
对于换声点的教学,笔者建议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为学生讲解真假声的原理以及声带的震动关系,我们知道,声带全部震动产生的就是真声,而利用声带部分位置进行震动则产生的是假音。笔者也会经常使用声带的结构图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带,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其建立如何使用声带的意识。在此之上,模仿仍然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高音无法运用假音的时候,笔者也会进行相关的示范,然后将该位置的高音单独拿出来做分解练习,这样学生才能熟能生巧,从而渐渐的灵活换声。
(三)借助方法放松状态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高音唱不上去有一定原因是因为身体过于僵硬而造成的,针对这一类学生,最笨的方法往往也是最实用的。“搬琴”教学是我们针对不会使用气息的初学者而用的教学方法,而这个方法对于高音问题仍然适用。众所周知,如果想要搬动重物则需要用到两臂及手部的力量。而在演唱中两臂及手部均涉及不到气息的通道。所以,我们可以将学生紧张的力量转移之手臂之上,这样身体的中间部位便会松弛下来,高音也就自然而然的到位。当然,能够让身体放松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此笔者便不一一列举。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声乐演唱中造成高音问题的原因出发,结合经验进行了相关的解决。然而,高音的解决在声乐的教学中所难也难,有的需要一年至两年的时间才能提升一至两个音位,而只要针对不同情况,准确的运用方法,我们也能够看到许多高音在很短时间解决的案例。笔者也会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探索,争取总结出更多的方法为声乐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