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传播与全球传播时代的两会报道
2019-12-16任孟山
文/任孟山
今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的整个讲话以《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为标题已在《求是》杂志刊出。
从主流媒体对刚刚过去的两会的报道来看,各媒体以习近平总书记“1·25”讲话为指引,以自身的努力在全媒体传播时代践行媒体融合状态下的传播实践,让准确、权威的信息及时传播,让国内外受众在各种传播载体、各类媒体平台、各色传播形式中全方位了解两会,更全面看待两会,更深刻理解两会。
在人民日报社对两会的全媒体报道中,“报、网、端、微、屏”等传播载体全部发力,全形态全方位报道两会,以文字、图片、图解、视频等传播形式推荐两会相关新闻、访谈、互动、直播等精彩内容。不仅如此,两会中人民网建立了与报社融媒体工作室的对接机制,借助新技术发展和媒体融合,《人民日报》两会报道首次“动”起来,人民网人民视频策划推出了AR扫描功能,扫描《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相关配图,即可在手机上看到动画视频等更具深度的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现在,人民日报社已经有十多种载体,是影响力最广泛的时期了,从中可以看到科技发展的力量,也可以看到主流媒体回应时代挑战的努力。”
与此呼应的是,新华社的新闻采集与发布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形式与渠道,而是以各种形式通过各类载体广泛传播,对人大、政协开闭幕,全体会、总理记者会、外长记者会、“三个通道”等各场次重要活动进行视频、网络和海外社交媒体直播,组织快讯、消息和文图实时报道。“习近平的两会时间”“第1视点”“自习课”“习近平的足迹”“学习进行时”等专栏推出一批重点融媒体产品,近10件产品浏览量过亿,“习近平的两会时间”系列融媒体产品全网浏览量累计已突破8.17亿次,实现网上网下同频共振。
在传播全球化的当下背景下,中国作为越来越受到国际重视的大国,不单单只需要做好对内传播,还需要坚持不懈做好对外传播。特别是作为“国家队”的主流媒体,均承担着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的双重重任,都不止于完成对内传播,也要在对外传播中不断创新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方法、传播手段。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之义,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
人民网以多语种、融媒体、全平台报道两会新闻,用9个外文语种推出两会全媒体专题,对重要场次活动进行多语种视频直播。人民网运营的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官方账号共发布两会图文、图解、视频350多条,累计阅读量3000多万次,互动量50多万条。
新华社对外报道紧扣两会主题,针对海外关切,以我为主设置议题,创新话语体系,积极争夺国际话语权。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推出《新华社记者说》《“洋记者”看两会》等专栏报道和微视频《听美国小哥给你说说中国民主制度》,累计浏览量突破2.22亿次,互动量约1174万次。新华社开发的新闻信息统计监测系统显示,其两会中外文语种报道在102个国家落地。
当然,在《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两家机构的媒体矩阵之外,其他无论是国家级媒体,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是地方性媒体,比如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津云新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创新报道形式和手段,力争提高传播效果。全媒体传播的格局与全球传播的背景,意味着媒介机构信息传播的全媒体形态和跨越国界的世界信息流动状态,客观上要求媒体组织需要不仅在格局上有全媒体布局,还要在理念上有全球化视角。
以前的两会报道,主要着眼于服务国内民众,连接党心和民心,在此任务未有变更的形势下,现在的两会报道,正在更多关注和回应国外民众的反应和关切。这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力量增长的必然结果。国际政治影响的提升和国内经济总量的增加,使中国获得的国际关注度大幅度上升。在这个意义上讲,全媒体传播是全球传播的客观要求,全球传播是全媒体传播的时代背景,两会报道的视角与意义已经变了。